各國搶推貨幣寬鬆政策,美元與人民幣爭全球老大,中國人行突然降息引發市場疑慮,到底人民幣看升看貶,本文透過專家詳細解析。今年上半人民幣即期匯率階段性貶值,兌美元即期匯價最高超過六‧二五。七月之後,人民幣卻意外升漲。一貶一漲,除了考慮到政策因素外,未來思考人民幣升降,也必須從國家發展的宏觀面審視。告別廉價世界工廠 成長更加仰賴內需《金融時報》十一月十八日財經專欄評析,引起匯價起伏的量能變化因素,包含政策干預、資本帳戶、經常帳戶和兌換意願四種。最為關鍵的是經常帳戶。經常帳戶關係到國家競爭力,也可據之判斷匯率走勢,並引發資本帳戶和兌換意願同步變化。尤其從大型經濟體來看,經常項目順差和貨幣升值正相關,長年派駐香港金融機構的康和期貨經理事業投資長林豪威看好人民幣將緩步升值。中國經濟體正蓬勃發展,持續去槓桿,出口增長速度難再加快。而從中國內部來看,貿易順差是構成經常順差的主要部分,「未來中國GDP成長,將以內需消費取代出口,這是中國政府的長期戰略。」林豪威說。這意味著,中國正在轉型,要跟西方一樣過著高水準的生活,擁有生態文明、縮短貧富差距、享受言論自由。中國曾是世界工廠,靠著製造業代工,累積鉅額資本。然而廉價的世界工廠,卻衍生出剝削勞工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現在中國有錢了,未來長期GDP成長,將更加仰賴龐大的內需消費。經常帳戶順差仍維持高水準提高仰賴內需消費期間,經常帳戶順差仍將維持高水準。其一,人民幣的升值量能未充分釋放,累積順差的力道仍然強勁。其二,不太可能出現威脅中國順差的競爭經濟體。因為成熟經濟體正面臨人口老化的困境,而和中國同屬新興經濟體,並且人口規模相當的印度,其經常帳戶還呈現赤字。其三,目前中國經濟體正放緩前進速度,需求仍大於供給,貿易順差階段性增長。另外,由於中國政府介入嚴控資本外流,無須擔心資本外流導致人民幣貶值問題。林豪威指出:「美元和人民幣爭雌雄,可是和其他亞洲國家貨幣相比,人民幣相對強勢,相對於台幣升值。」未來緩步升值 維持出口競爭力升值步調取決於匯率政策。有趣的是,人民幣演進的路程,跟過去國內經濟勃發的年代相近,緩慢升值累積外匯儲備。林豪威解釋,台灣靠製造業出口起家,中國目前的成長進程和早期台灣相似,這也是GDP成長經歷的常態。「靠出口生意吃飯,升值自然不能太快,否則容易『內傷』。」林豪威說。替《經濟學人》撰稿、報導東亞地區政經新聞超過二十年的美籍記者喬.史塔威爾(Joe Studwell),其名著《亞洲大趨勢:中國和新興經濟體的未來》內文提及,一九八七年台灣的外匯儲備高達六百億美元,榮登世界第二寶座,僅次於日本。當時為了對沖外匯流入形成的貨幣投放,台灣政府將銀行法定存款準備率最高提升為二四%。至去年底,中國外匯儲備近四兆美元,是全球第一,同時中國大型商業銀行法定存款準備率最高達二一.五%,接近台灣新高點,相當巧合。惟須注意,短期內人民幣不會加速升值。目前中國外匯儲備存量的規模較大,快速升值容易造成匯兌損失。還有,在貨幣競貶的環境下,中國考量出口競爭力。再者,未來中國經濟增速約七%,內需擴張限制匯率升值的空間。最後,由於全球各大經濟體動盪,中國政府仍以穩定為訴求。但長期來看,正如施羅德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正和分析,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提高,極可能促使當局加速人民幣升值,以加快調整經濟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