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崛起,雖技不如人,卻能以大取勝,其關鍵就在於中國的人治社會中的執行力,以及國家利益為優先的政策雷厲風行,中國這隻巨獸正虎視眈眈,準備吞噬全球。近日一則有關小米的新聞指出,小米將推出折合台幣二千元的智慧型手機,消息一出,市場譁然,如何才能做到如此低成本的手機?原來是小米將可能與手機晶片廠聯芯合作,雖然雙方皆未證實,但對於此舉,市場解讀成為將會影響到聯發科(2454)在中國手機晶片市占。從小米低價手機看垂直整合仔細想想,其實聯發科與小米合作程度並不深,因此就短期間來說,影響程度不大,然而就中長期考量,那就未必如此了,怎麼說呢?從這次小米與聯芯合作消息傳開,也證實小米與聯芯共同合資一間手機晶片廠─松果電子(由小米持股五一%,聯芯持股四九%),據說就是專門接小米低價手機的公司,同時也可以看到過去由中國政府介入扶植產業發展的現象,現在轉而由個別廠商因著自己的需求找尋合作伙伴,同時也促成扶植中國本土企業發展的最後一哩路,就是從政府推廣到民間企業。以半導體產業來看,最先中國政府政策為推展半導體產業發展,利用稅率上的優惠(前二年免稅,第三年開始稅率減半)及龐大的內需市場的優勢,讓中國半導體業得以順利壯大,在這個時間點,全球正在努力地推行智慧型手機,搭上這股熱潮,中芯半導體得以憑藉著中國市場需求的成長而強壯,雖然製程落後,背後有政府以及市場撐著,製程推進也只是早晚的問題。最強半導體產業鏈崛起而在這段產業整合過程中,垂直供應鏈整合最完整的就要屬清華紫光集團,擁有市值三兆台幣,透過收購入股展訊(全中國最大IC設計廠)以及中芯半導體(全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可以說已經把半導體產業中最重要的上、中游都已囊括在內,組成一條完整且為全中國最大的半導體垂直整合產業鏈,此舉將能大大地降低生產成本以及提升經濟規模,加強在國際半導體業中的競爭力。清華紫光集團所擁有的這條全中國最大且最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為展訊(上游IC設計)、中芯半導體(晶圓代工)再到最後江蘇長電的晶圓封測,而近期江蘇長電更是將斥資七.八億美元併購全球第四大封測廠─星科金朋,此舉將讓江蘇長電一躍進入全球封測排名第三的位置,其規模將威脅台灣的矽品(2325)、日月光(2311),這些中國第一的廠商早期崛起時所憑藉的就是政府不離不棄的相挺,當各自成為中國第一時,其結合起來的規模經濟更是有媲美韓國三星的氣勢(見附圖)。簡而言之,中國政策主要目標就是大力扶植本土產業崛起,如同過去太陽能、面板以及LED等產業,都在中國政府的扶植之下快速興起,對於全球相關產業造成莫大的影響,回到供需基本面來看,中國大陸先求有量再求好的做法,造成全球普遍出現供給過剩,影響到相關產業報價下跌,同時也對於台灣相關產業造成影響。面板業如同雞肋!就面板產業來看,近日以來被討論得最多的就是面板產業受到中韓FTA的影響,因此國內的面板產業才開始衰退,但是其實韓國面板在中國的市占率早在二年前就已經超越台灣,因此絕對不會是因為中韓FTA的緣故,反倒是因為中國大陸持續扶植自己本土企業的崛起所造成的結果。就面板專業機構WitsView所編製的面板信心指數來看,是能夠反映市場真正需求面的現狀,到目前為止面板的信心指數仍僅維持在六千點以下,而六千點以下所代表的意思就是處於非常低信心水位的位階,就是市場對於面板產業未來趨勢看法偏向衰退,同時面板報價狀況僅是跌深後的反彈,在產能持續開出的同時,面板這個產業正在衰退,而不像中國有夠大的市場胃納量,台灣廠商出海口又被FTA邊緣化,台灣面板產業前景堪慮!LED面臨整併潮!面臨中國大陸競爭還不只有半導體和面板,其中還有在節能省電中最有效率的LED照明市場,雖然在過去幾年中LED產業經過一番努力,在近兩年才剛因為LED照明需求價格降到消費者心中的甜蜜點後,正準備開始起飛,但根據LEDinside調查研究顯示,明(二○一五)年LED封裝市場將面臨中國廠商崛起的激烈競爭,而中國廠商最拿手的策略就是殺到紅眼的流血殺價搶市占,這將會讓才剛恢復元氣不久的台灣LED相關廠商,再次應接不暇。今年LED封裝市場產值約在一四六億美元,而明年僅將微幅成長三.二%達到一五○億美元,低價化照明時代即將來臨,其中中國大陸的LED廠商挾帶著政府補助、專項資金、規模經濟等優勢,將在成本、價格以及標準規格上取得一定優勢,因此為因應中國大陸LED廠商的崛起,台廠紛紛嚴陣以待,不排除將會經歷如DRAM產業般嚴峻的整併過程,屆時未具有利基的中小型廠商將退出市場。就LEDinside所提供的LED磊晶以及封裝相關的指數表現狀況來看,LED產業處於產業將步入衰退的趨勢,看來國內LED整併的未來就近在咫尺。新能源產業有內需撐腰中國十二五政策中最主要推行的新能源產業,包括:太陽能、風力、核能以及各種各樣的相關新能源產業,其中除核能發電外,最重要的就是太陽能以及風力發電,而中國太陽能產業在經過今年歐美雙反政策後,有許多的太陽能相關產品都成為庫存,因此現階段中國大陸首要的就是先將太陽能相關產品的庫存問題解決再說,所以中國將優先去化本土廠商的庫存,至於對台廠的需求自然就會逐漸下降。台灣太陽能廠商同樣也面臨歐美雙反政策的影響,中國優先去化本土廠商產能,況且明年中國大陸在十三五政策續推新能源政策的同時,產能持續開出,同樣會讓全球太陽能相關報價持續下跌,再加上油價處於弱勢低檔,壓抑太陽能裝機需求,這讓未能達成規模經濟的台廠面臨有訂單難獲利的窘境,相較於中國廠商有全球最大內需市場支撐,且有政府撐腰,自然優於台廠,台灣太陽能產業可能搖身一變成為慘業(見附表)。至於新能源在風力發電相關廠商中,由於明年對於風力發電相關補助將開始縮減,因此中國本土許多風機廠都趕著在今年底增加庫存,也因此出現一波年底拉貨潮,雖然會讓相關廠商獲利受惠急單效應而增加,但今年獲利基期墊高之下,明年在補助縮減的同時,台廠所面臨的將是獲利難以出現成長的窘境,在中國扶植本土企業的氛圍中,台廠未來在風力發電產業同樣面臨衝擊。總體而言,中國開始扶植本土企業絕非一天、兩天,所以對於以半導體、面板、LED甚至到太陽能、風力等產業的影響已經越發明顯,更何況中韓FTA又生效在即,產業競爭力不輸國際大廠的台灣,在關稅起跑點差異的同時,已先落後一半,這些過去台灣所引以為傲的產業,都將面臨著一場規模經濟競爭的狂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