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2004年出現了許多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變革,包括實施宏觀調控以及11年來第1次升息,這兩大政策最主要的目的都在壓抑過熱的經濟,進而尋求物價的穩定。要紓解通貨膨脹的壓力,方式不外乎提高利率或提高匯率,但在資本帳自由進出等配套措施都還沒有著落的中國大陸,短期內完全沒有改採自由浮動匯率制的條件,因此,為了讓人民幣隨美元下跌,中國人民銀行(中共央行)大手筆向商業銀行購入美元,釋出人民幣,然後再發行短期票券給銀行,吸收流通資金。除了放寬匯率政策,中共央行似乎只剩升息一途。但調高存款利率將誘使更多資金流入,使人民幣升值壓力更大,對目前逾放嚴重的中國銀行業也會帶來更沉重的負擔。但對投資人而言,這幾乎是『雙贏』的局面,不管升息或是放寬匯率,人民幣存款持有人都能從中獲利。中國象徵性的只讓人民幣升值2%,與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財政部)期望的10%以上相距甚遠,顯示人行仍主要顧慮到降低外銷產業的衝擊,因此採取緩慢調漲步調。不過,根據非官方統計,近年來停留在大陸炒作人民幣升值的資金有超過三千億美元,象徵性升值2%,市場動能顯然無法完全宣洩,因此未來數年內,市場對於人民幣升值仍將抱持高度期待。 過去,台商要進行人民幣匯兌交易必須透過OBU(境外金融中心)的方式來操作,不過現在在大陸,台商只要拿台胞證,就可以到中國銀行櫃檯用新台幣直接兌換人民幣。由於極其便利,因而使得台商大量將新台幣轉換成人民幣,根據台灣中央銀行的新台幣通貨發行概況觀察,光是2004年全年,由台灣流入大陸的新台幣總額就超過500億人民幣,台灣區的外商也估計,台灣境內的人民幣大約介於500至800億之間,而且這些資金只是一小部分,市場人士都非常清楚,一般民?兌換人民幣多是透過銀樓等地下管道,即黑市交易。若官方數據就高達500億以上,就顯示真的有許多台灣期待人民幣升值,並且開始大量囤積人民幣。在市場大趨勢底下理財,投資人必須順勢而為,因應本身的差異性,尋找不同的投資管道。由於一般投資人只能取得境外投資身分,投資範圍相對受到限制,不過仍然有機會利用包括B股、H股、房地產、定存等投資工具。
#@1@#投資人民幣最直接的方法是到大陸銀行開人民幣帳戶,存人民幣定存。比較方便的做法則是到香港銀行開設人民幣帳戶。截至2005年6月底止,香港第一階段的人民幣業務發展,共有超過38間香港持牌銀行成為人民幣業務參與銀行,約占全中國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1/3的比重。香港銀行業總共在中國境內擁有58間營業性機構。在開放人民幣業務之後,香港居民只要在人民幣業務參與銀行開立人民幣存戶,就可以將大量人民幣匯入中國境內的同名銀行帳戶,但每人每日匯款不超過5萬元人民幣。匯入中國境內的前可以在內地市場進行個人消費活動,其中更包括房地產買賣,但必須特別注意的是,香港居民匯入中國境內的資金不能涉及投資等資本專案交易,因此匯款不能直接匯入證券行,用作買賣中國股市使用。人民幣存款基本上並沒有太多的限制,凡是持有香港身分證的香港居民都可以開設人民幣存款帳戶,但目前還沒有開放到商家(商家不得開立人民幣帳戶)。在存款方面,個人人民幣存款金額不設上限,而兌換則設有上限規定,一般存戶每日可兌換金額不能超過2萬元人民幣,非存戶每次兌換不能超過6千元人民幣。至於從事個人旅遊或消費服務(如購物、餐飲、住宿)的香港商家,可以加入『中國銀聯』系統,並且於銷售點接受中國境內銀行發行的人民幣扣款卡及信用卡消費,加入『中國銀聯』系統的商家也可以在人民幣業務參與銀行,將其人民幣收入所得兌換為港元(單向兌換服務),且沒有金額的限制。匯款措施方面,過去匯款往中國境內一向沒有太多限制,只要支付兌換成本,開放人民幣業務之後,民眾可以用人民幣匯入中國境內,也就不用考慮兌換成本。目前在兩岸三地間,人民幣資產的優勢有二點,第一點是人民幣升值,第二點則是人民幣的存款利率優於新台幣存款利率以及港幣存款利率,因此一般購買人民幣有兩種方式,一是借入放款利率低的貨幣(如美金)來存入強勢貨幣(如人民幣),特別是對出口企業而言,其本身就擁有美元部位,在財務操作上就可以採用『借美元存人民幣』的原則,融資時多貸美元,再將暫時用不著的美元轉換成人民幣,等待人民幣的升值效應。
#@1@#從區域競爭或合作的角度來看,亞洲貨幣與人民幣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連動關係。特別是在平衡貿易的考量之下,出口愈多的國家會愈早並面臨與日俱增的匯率升值壓力,進而進行貨幣升值。中國一旦調整匯率政策,亞洲其他貨幣勢必會出現連動反應,特別是如果人民幣逐漸加大交易區間,其他貨幣的調整幅度一定會更大。另一方面,人民幣的開放預估會以漸進式的開放為主,初期流通性將是一大考量,因此投資人如預期人民幣長期趨勢上揚,不妨選擇亞洲其他貨幣如新台幣、韓寰、或是星幣來操作,獲利空間並不輸給人民幣正常。
#@1@#中國債券也是理想的人民幣理財工具之一,首先,中國國債的持有成本不高,相較股票所面臨的投資風險也較低,且利息收益優於歐美,加上中國利率偏低,利息收入又要徵稅,都是國債投資的優點,中長線來看,也不會錯失人民幣升值之獲利空間。目前的中國債券市場商品擁有國債、金融債、公司債以及少部分可轉債、回購債券、券商短期融資券和資產保證證券等,產品信貸風險和期限也有很多選擇,投資期限短至1天,長達30年都有。這些債券種類看似非常多,但是除了國債之外,金融債以及公司債的規模都不大,也都處於發展初期,市場並未成熟。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債投資並非毫無風險,首先,中國國債規模擴大速度必須更有節制,不能太迅速且無限制地擴大。另一方面,目前市場中中國的國債期限普遍較短,並不利於支援中國龐大的經濟建設,未來勢必會出現借新債還舊債的壓力,籌資成本增加,還債風險也會增加。另一方面,目前中國的債券市場仍有一定的隱憂,那就是衍生性避險工具不足,在沒有衍生性商品的情況下,債券投資人就必須暴露在利率風險之下。儘管前幾年市場利率走低,使得投資債券能輕易的賺錢,但是自2003年9月,中國的存款準備金利率上調了一個百分點,也使當時市場利率最高衝到4%,讓許多債券投資人遭受實際虧損。由於目前中國債券市場並未全面對外開放,境外投資人若要參與中國債券市場,可以透過外資的QFII額度購買其包裝中國債券的結構型產品或債券型基金,如此一來,外資已經過初步篩選,對投資人來說可謂更有保障。
#@1@#目前許多外商採用的是直接持有人民幣計價資產的方式,其中又以房地產市場最受歡迎,由於中國房地產市場投資沒有嚴格監管,但是中國的FDI(外商直接投資)卻屢創新高,因此投資中國房地產,具備了房產與貨幣雙重增值的概念,收益可望優於僅持有人民幣資產。房地產因為資產價值較大,可以帶來較高利潤。套利方法是在中國境內以美元或港幣貨款買下房地產,例如以100萬港幣買下價值106萬人民幣的房地產,如人民幣升值至1元港元兌1元人民幣,將房地產以106萬元人民幣售出,便可以取得106萬港元,如人民幣升值幅度更高,報酬率就更可觀。雖然過去中國各地的房地產有內、外銷房之分,但是自2001年8月1日上海新推出的土地使用權出讓招標拍賣、內外銷商品房交易並軌的新政策之後,中國各大城市已逐漸走向內、外銷房並軌的制度。之後,境外人士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置產,也不會出現同樣的房子,境外人士買價卻偏高的狀況。不過投資房地產需要比較多的資金,投資時機也很重要。中國自2005年3月起開始打壓房地產價格,在多管齊下的宏關調控之下,上海市房地產價格在2005年第2之內重挫了30%,不過,儘管當時上海個人住房因貸款門檻提高而導致價格下滑,但商用住宅卻因為擁有相對高的投資報酬而吸引大量資金進駐,使得整體房市交投依舊維持熱絡。短期來看,近年中國房地產的卻有過熱跡象,因此在2007年前,若人民幣真的升值,在中國官方打壓房地產市場的情況下,資金恐怕不會流進房地產市場(更有撤出之虞),而會流向股市,若果真如此,中國股市將有極大的行情可以期待。而長期來看,目前中國的金融市場仍處於開發階段,可投資管道並不多,許多投資人為提升投資報酬率,乃將資金投入房地產市場中,這些資金多數係以租養房的形式存在,因此房地產投資仍將是未來十年內中國際重要的理財管道之一。
#@1@#由於股市是流動性最高、也最為投資人熟悉的投資工具,因此著眼於人民幣升值,國際投資人莫不將眼光對準了擁有人民幣資產的股票,特別是中國股市的A股、B股及香港股市的H股、中國地產股、中資股。其中,B股及香港股票均以港幣或美金交易,對投資人而言吸引力較低,純就投資價值而言,中國A股無疑是人民幣升值的最佳選擇。只是長久以來,中國A股市場始終沒有對外開放,必須是中國當地居民才能開戶交易,加上中國滬深兩地股市共有上千家的上市公司,選股不易且透明度偏低,投資風險較其他市場更高,這個現象直到2002年12月1日中國開始施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QFII,才獲得改善。 QFII進入中國市場之後,除了大量購買國債之外,最大的改變就是可以開始購買中國的A股,對投資人而言,這具備兩點意義,一、經過境外專業投資銀行的研究團隊所挑選出的A股,可以說具備較高的透明度與穩定性,有機會成為市場的焦點股;二、海外投資人開始可以透過QFII的額度投資中國市場,過去海外投資人只能透過『借人頭』交易A股市場股票,自中國開放QFII之後,海外投資人開始能夠以合法的管道購買A股。不過,透過QFII購買A股並不似實際買賣股票一般方便,首先客戶必須於外資券商開戶,購買股票後也不會將股票實際撥入客戶帳內,手續費方面更是依照各家QFII機構而有所不同,不過ㄧ般而言,至少都要收取3-5%的手續費,且交易門檻普遍訂在10萬美金以上,遠高於一般交易水準,都是投資人必須列入考量之處。
#@1@#許多QFII究將其額度內的投資組合包裝成基金的形式來銷售給海外投資人,之後隨著獲得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越來越多,A股基金也開始不斷增加,包括富通基金管理公司的『揚子基金』、日興資產管理公司的『黃河』基金,都是純A股基金。除此之外,還有投資組合包含A股的中國概念基金,包括恆生銀行的保本A股基金、匯豐銀行的中國概念基金、巴克萊的A股ETF等,都在市場上掀起不小的熱潮。一般來說,這些境外的A股基金並沒有公開資訊,也不會向社會大眾募集,而是採特定人募集的私募形式,沒有公開資訊。想要獲得這些基金的訊息,可能必須向擁有QFII額度的機構詢問。對投資人(特別是台灣投資人)來說,雖然投資人可能沒辦法利用外匯投資的管道直接賺取人民幣升值的報酬,但可藉由海外基金中投資於大中華經濟圈比重高的亞洲區域型基金而間接得利。
#@1@#私募基金之外,投資人也可以利用一般共同基金來進行大中華地區概念的投資,進而達到人民幣理財的功效。所謂大中華概念基金指的就是投資組合範圍在中國、香港與台灣股市的基金,ㄧ般來說,這一類的基金投資組合又以香港比重最高、中國次之,台灣股票的比重最多2到3成,對於台灣投資人而言,更有分散投資風險的效果。只是台灣投資人限於法令規定,無法購買投資組合中含有A股、B股、H股(國企股)、紅籌股的基金。而除了前文介紹的大中概念基金之外,若投資人是以人民幣升值為前提來選擇基金,則共同基金中還有四大類型的基金相當適合投資人考慮,分別介紹如下:一、亞太市場基金貨幣升值,有利股市中的內需股與資產股,因此投資人若瞄準人民幣升值的基金投資,首先就要找出亞洲區域市場中,同樣具備貨幣升值效應的內需型股市。這些股市主要以香港、南韓、泰國、新加坡等為主。因此投資人若想要參與人民幣升值,可以選擇投資組合中有布局與中國大陸連動較高的亞太區股票型基金(特別是內含香港市場的區域型基金),享受亞洲貨幣與資產股升值的雙重利多。二、亞洲債券型基金亞洲貨幣升值,相對將帶動亞洲資產增值,也帶動國際資金流入亞洲市場,進而拉升各國的外匯存底。以經濟學理論來看,當匯率固定時,外匯存底的變動等於貿易順差與資本淨流入總合,扣除民間的外幣持有。因此,貿易順差越大的國家,該國中央銀行所持有的外匯存底就會越多。統計自2003年中以來,亞洲主要央行包括中國、台灣、南韓與日本等等,外匯存底餘額都出現大量成長的情況,增加亞洲債券債信調高的可能,因此透過布局亞洲債券,不僅可享有資本利得,還有利息收入的雙重效益。
#@1@#三、投資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人民幣升值,將提升中國民眾或是企業的購買力,對於進口產品的需求量也會增加,因此,提供原物料給中國國家或地區(例如拉丁美洲、部分新興亞洲市場或俄羅斯等東歐國家),也可望受惠人民幣升值,讓出口量增加,進一步刺激經濟與股市表現,對股市而言更有正面效應,投資這些地區的基金,也等同間接受惠人民幣升值。四、酌量布局台灣股票型基金就風險分散的角度來看,台灣股市的布局也是極其重要,因為在亞洲主要市場中,台灣股市的電子族群權重占整體大盤比例最高,這與中國偏重原物料族群、香港偏重金融與地產族群明顯不同,南韓股市中雖然電子族群權重也非常高,但主要是仰賴三星電子一檔股票,與台灣整體明顯偏重電子族群有所不同。電子股的投資特點是風險較高但爆發力強,若在區域市場投資組合中增加部分台灣投資比重,長期來看將有效提升資產報酬率。值得注意的是,當人民幣升值預期提高時,台灣與香港股市可望因為政治與地源因素而吸引外資,但是若新台幣隨之上漲,則投資人要特別留心台灣股市的布局,因為台灣電子股多為出口產業,新台幣升值將帶給其匯兌損失的可能,儘管近年台灣在衍生性金融工具的發展相當迅速,使出口廠商可以透由CCS等商品作匯率避險動作,但避險部位往往僅有員不位的1/3至1/2,還是有一定的風險。尤其兩岸的經貿關係密切,台幣升值的幅度有機會比其他亞洲國家高,台幣資產也會跟著水漲船高,因此資產股就是很好的投資標的。由過去經驗發現,外資在台幣升值時的台股投資策略往往是將資金移轉至金融股或資產股之上,加上貨幣升值吸引資金大量流入,使得整體指數不至於大跌,但電子股表現也的確較不理想,因此投資人若要在台幣升值期間獲取台股更高的收益,積極的換股操作將是必要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