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依靠業外收益挹注而賺錢的公司,往往被貼上「不務正業」的標籤,報章媒體通常會強調能靠本業賺錢的公司才具真本事,且許多著名的地雷事件,例如:投資人耳熟能詳的地雷股博達,就是利用複雜的業外轉投資進行五鬼搬運,來掏空公司的資產,投資人受此影響,普遍認為投資應該盡量避免碰觸業外收入比重大且複雜的公司。
#@1@#然而,近幾年象徵高獲利的電子股,在越來越激烈的產業競爭生態中,毛利率表現每況愈下,為了突破毛利不斷下滑的窘境,許多企業紛紛大張旗鼓,利用合併或轉投資的方式,來整合上下游相關產業,或將生產線移往人力、土地較便宜的地方,來節省成本。其中,採用轉投資方式將影響企業的業外的表現,因此,出現越來越多以業外轉投資或處分股票來為本業增色的「不務正業」公司,但這些所謂「不務正業」的公司不見得真的是不務正業,很多業外是來自於本業的延伸,所以在檢視財務報表時,除了要看公司本業的獲利表現外,也要看業外的表現。現今的電子業已從決戰本業獲利能力,轉而決戰本業與業外的總獲利能力了。檢視企業的獲利能力時,首先必須先釐清,企業獲利的來源是來自於本業或業外,其次必須判斷業外的性質,是屬於一次性的收入,例如:出售廠房或處分土地資產,或是由重要的子公司所挹注的恆常性收入,若為後者,這些公司的業外收益不宜用單筆處分利益的角度觀察,而應將之視為本業長期穩定收益的一環。
#@1@#以今年第2季的營業利益(本業)、業外損益、稅前損益和EPS相較第1季成長為條件,本業與業外皆美的10檔電子股可成(2474)、亞光(3019)、敦吉(2459)、憶聲(3024)、康舒(6282)、美律(2439)、順德(2351)、信音(6126)、合晶(6182)、華立(3010)脫穎而出,當中除了華立外,其餘各股的業外損益占稅前盈餘比例高達5成以上,前2名的可成與亞光更是高達8成以上。進一步分析業外的收益來源,除了康舒外,其餘來自於採權益法認列之轉投資利益比例高達5成以上,顯示上述個股的業外屬恆常性,應將之視為本業長期穩定收益的一環。因此,在對這類個股的經營能力進行分析時,必須留意業外的變化,否則會使得判斷結果失真。
#@1@#從事鎂鋁合金製造的產業龍頭廠可成,94.07%的收益來自於業外,其中98%收益由大陸轉投資的子公司,可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所挹注,今年第2季相較第1季,營業利益成長(本業)60.75%,業外損益成長49.9%,名副其實的本業與業外皆美的公司。為了節省後端製程所需的大量人工成本,可成從2002年開始赴大陸布建製造基地,當地人工成本低、原物料取得方便,同時與需求端接近可省下運輸與包裝所需耗費的成本,因此可成在大陸營收比重持續提高,有助於生產成本的降低,零組件接近客戶的生產效益也反映在穩定的毛利率數字中。在母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開始呈現明顯滑落之際,大陸轉投資的子公司,可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營運大好,及時維持整體毛利率,母公司與子公司合併毛利率反而逆勢上揚,由93年的47%小幅上揚,94年上半年毛利率達48%,為母公司貢獻大量的業外轉投資收益,在今年上半年採權益法所認列的投資利益1.49億中,可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就貢獻了1.47億,反觀競爭對手華孚(6235),在大陸擴產進度落後、良率調整緩慢下,本業毛利率未因大陸布局而改善,反而受到拖累,導致合併毛利率大幅滑落,由92年高點42%衰退至今年上半年毛利率剩25%,衰退幅度高達40.48%,所幸在今年第2季,大陸子公司的EPS貢獻由負翻正,小幅貢獻0.36元,但與本業和業外皆美的可成相比,華孚還需多加把勁。
#@1@#68%的收益來自業外的華立,為國內高科技材料與設備代理商,代理JSR、奇異、杜邦、三菱、住友,以及伊藤忠等世界級材料與設備商的產品,主要客戶囊括台積電(2330)、仁寶(2324)、鴻海(2317)、華映(2475)、力晶(5346)等,就所擁有的客戶陣容來說,實力可說相當堅強,本業涵蓋半導體、AI/IT、平面顯示器、印刷電路板、以及光電等領域;重要子公司長華(8070)為IC封裝材料與設備通路商,主要客戶包括國內封測雙雄的日月光(2311)和矽品(2325),二線封裝廠則有超豐(2441)、菱生(2369),以及華泰(2329)等廠商;另一重要子公司華宏(8240)主要以背光模組擴散膜與BMC材料為主要產品,在台灣的市占率超過5成。受惠半導體與面板產業景氣由谷底翻升,華宏與長華上半年表現不俗,累計損益分別為2.06億元與2.87億元,而以華立持股比重40%與20.03%計算,可認列的損益分別為0.82億元與0.58億元,若以華立17.38億元的股本計算,上半年合計對母公司EPS貢獻高達0.8元。今年上半年長華與華宏發揮富兒子效益,華立母以子貴,本業成長20%,業外同步成長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