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時報》報導,一份由中國上海交通大學所做的最新世界大學排名顯示,全球前20名頂尖大學中有17所美國大學,所占比例高達85%。現今,全世界70%的諾貝爾獎得主出自美國大學,而30%的科學工程專業論文和44%最經常被引用的文章亦出自美國。在過去,以高等教育聞名的歐洲大學反而敬陪末座,反倒美國大學扶搖直上,其中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1@#為什麼歐洲大學在近幾十年內下降如此之快呢?英國財經雜誌《經濟學人》(Economist)指出,關鍵在於政府的角色。美國大學從政府、慈善家、企業,甚至學生本身可以從多種途徑中獲得捐助基金。但是,歐洲大學則多依賴政府資助。然而,在政府大舉擴大學校規模下,卻不能提供足夠經濟支援,許多歐洲大學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70年代,德國僅有20萬大學生,如今則有200萬。英國1985年僅有14%的高中畢業生進大學,如今這個比例接近40%。在戰後的歐洲,享受高等教育被視為人的基本權利,費用大部分由國家來支付。英國的學費每年一律是1,125英鎊(約合新台幣6萬5,762元)。法國的大學生一年只支付約400美元(約合新台幣1萬3,260元)的學費。英國的大學現在每年接受146億美元的政府資助,但要維持目前水準,英國政府在未來3年至少需要追加140億美元的經費。根據牛津大學估計,該校為培養一個學生每年得賠4,000美元,一年的赤字高達4,000萬美元以上。
#@1@#但儘管國家大筆投資教育,但歐盟國家花在高等教育上的錢,平均只占其國民經濟總產值的1.1%;在美國則高達2.3%。美國大學花在一個學生身上的錢,比歐洲大學要多2~5倍。結果,美國大學的課堂規模小、教授水準高、設施先進、課程豐富。美國前20名菁英大學,師生比例基本都在10:1之內,加州理工學院的師生比例,竟低至3:1!《環球時報》報導指出,近幾年來,任課於牛津或劍橋大學的教授們不時會聽說,某位同事到美國工作去了,很多教授難抵美國大學高薪和靈活激勵機制的誘惑。在耶魯,教授和學生充滿了活力,一個研究生可以借200多本書,但在德國大學中,卻是一股沉悶的氣氛充斥古老的教育殿堂。在過去51年中,英國產生了46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最近20年中卻只產生了14位,7成的諾貝爾獎得主卻出自美國大學。目前,美國也正用世界上最優秀的大學為號召,吸引著世界各地最有潛質的學生前往就讀,再用如微軟、IBM、蘋果等世界聞名的企業將這些人才留在美國本土,這些菁英為美國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1@#和歐洲競爭的還不止美國,還有後來居上的亞洲。新加坡政府宣布,決定把自己轉變成為「知識島」,印度也迅速躍升為科技中心,中國的學生人數在近十年內翻了兩番,並投入大量資源投入到所謂的重點大學上。亞洲大學的崛起吸引了對東方感興趣的西方留學生,也有大批國際企業為培養在亞洲的產業中心而挹注亞洲大學教育經費,同時,亞洲獨特的人文和學術環境也讓許多知名學者願意到亞洲大學任教。有專家指出,如果不引入市場機制,歐洲的大學幾乎沒有和美國大學競爭的可能。幸運的是,歐洲還有一些世界頂尖的大學,決策者也逐漸意識到高等教育品質的下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率先在歐洲提出改革法案,從2006年開始,英國容許大學收取不超過3,000英鎊的學費。德國正在改革課程設置,並著手創建一個日爾曼的常春藤聯盟等。根據《經濟學人》指出,最好的方式是將歐洲大學從政府手中解放出來,讓大學自主管理內部事務。更重要的是,賦予大學為自己服務收取費用的權利,讓每個人清楚瞭解使用者付費的道理。因為在歐洲,人們認為,如果需要為接受高等教育而付費,那就意味著教育成了有錢人的專利,但實際上,在美國大學中,有1/3來自少數族裔,1/4來自貧困家庭,政府並沒有因此就免除他們的學費,而是保證他們可以得到足夠的貸款。
#@1@#根據《環球時報》報導指出,美國大學考試局(ACT)最近發布的一項年度調查報告顯示,今年美國大學新生中,閱讀理解、英語、數學和自然科學這4門規定課程,只有不到1/4的大學新生達到了大學入學標準。調查同時顯示,只有一半人擁有足夠的閱讀能力,有1/3的美國大學新生的英語水準不合格。ACT是美國被廣泛採納的大學入學考試。美國的大學既把ACT考試成績視為入學條件,又把它作為發放獎學金的主要依據之一。這份於9月初公布的調查報告,是針對今年參加ACT考試約120萬名美國高中畢業生的成績進行分析後,得出的結論。在今年美國大學新生中,70%的人在閱讀理解上,只能獲得C或者C以上的分數,只有50%的人獲得B或者B以上的分數,只有51%的學生達到了閱讀理解的基準要求。在自然科學中,這個比例更低,僅為26%,甚至連英語也只有68%。ACT將此結論歸咎於參加ACT考試的少數民族學生數量比往年有所增加,認為總體而言,少數民族學生的英語水準比較差,而造成比例攀升。在今年ACT考生中,少數民族學生占到了27%,而2001年時只占24%,其中,西語裔考生增長40%,非洲裔考生也增加了23%,白人考生的增長率卻只有2%。ACT調查還發現其他現象,比如中學生報考大學時選修工程類專業、電腦科學以及教育學專業的學生比例持續下降。此外,持續出現女多男少的現象,考生中56%為女生,44%為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