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介,自認音樂就是他的生命,大學畢業、當完兵後,曾短暫當過唱片公司宣傳,但盜版猖獗,唱片業「吹寒流」,英介被裁員後,就再也沒有出外上班。父母問他想幹嘛,他總是說:「我還有理想沒實現!」英介的父母分別是醫生、律師,生活條件優渥,弟弟、妹妹都出國讀書,但英介畢業後不願意出國,要「留在國內音樂界闖出一片天」。父母特地為他在東京購置房產,不斷說服英介出國念個 MBA或是找個正當工作,但英介依舊對音樂情有獨鍾,寧願在家等機會。
#@1@#1990年代以來,在日本出現了很多像英介這樣,學校畢業後,為了「尋找理想」在職場飄飄蕩蕩,缺錢的時候才去餐廳端盤子或是在加油站打工,不願做正式工作的職場邊緣人,叫做飛特族(freeter)。這個日本獨創的新名詞是結合英文的自由(free)和德文的工作者(arbeiter)而成。他們不願意像父執輩在大商社領死薪水作終身雇員,為追求個人生活自由或夢想,甘願成為就業市場的游牧民族,使得日本的年輕人失業率高達10%,飛特族人口已經超過200萬人。由於兼職工作不穩定,飛特族通常經濟拮据,不但無成家立業的打算,乾脆回家讓父母養,整天蹲在家裡,這種「不長進」現象,在美國稱之為「歸巢族」(Boomerang Kids)。日本除了飛特族之外,近年來又有新的尼特族(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NEET)誕生,他們比飛特族更消極,甚至連一點工作意願都沒有。根據日本政府2004年9月所公布的《勞動經濟白皮書》數據,將這些完成學業、無業、未婚、不做家事也不參加進修的15到34歲族群,定義為尼特族。截至2003年為止,日本共有52萬尼特族,是1997年的6倍之多,若加上統計學上的黑數,實際上日本的尼特族可能突破百萬人,引起學者的高度重視。「不想長大」的原因,?個國家不一而足,以美國為例,70年代,大學畢業便足以開創事業、養家活口,然而對照當今環境,職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若沒有碩士學歷幾乎找不到像樣工作,但碩士的學費負擔沈重,讓孩子難以獨立。加上經濟不景氣,許多職位縮減,求職難度增高,也降低年輕人踏出社會的誘因。
#@1@#相較於四、五年級生通常是在單薪家庭中長大,或是家中務農,兄弟姊妹眾多,靠父母縮衣節食才完成專科以上教育,畢業後自然必須就業,很難在家靠父母養。這些六、七年級生的父母大多為戰後嬰兒潮世代,經濟能力遠優於父執輩,少子化趨勢出現,父母多半願意支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就算孩子畢業後暫時不想就業,父母也有餘力扶養。美國是因經濟社會條件變遷所致,日本尼特族還多了心理文化層面的因素。東京大學勞動經濟學教授玄田有史,曾經訪問許多尼特族,發現他們不願就業或就學的原因多是因為,「我對和人相處的社會生活沒有信心」、「我總覺得自己不行」、「我不了解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據調查,4成以上的尼特族是因為對於處理人際關係沒有信心,因此寧願家裏蹲。第2個原因是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也不瞭解何種職業適合自己。簡言之,心理障礙是尼特族踏出社會最大的難關,而且值得研究的是,尼特族並不憂心自己不工作與失業者大異其趣。玄田預測若這種現象持續下去,日本尼特族人數將突破140萬人。近幾年,台灣也開始有類似狀況:大學4年當7年醫學院來唸;原本可以2年畢業的碩士生,念到3、4年,不是為了把學問做得更好;博士學位耗個8、9年才得到,寧願在學校兼助教,賺鐘點費,日子過的苦哈哈,卻不肯趕快畢業去就業。台灣有多少尼特族?目前官方未進行相關統計,只能從接近尼特族定義的統計數據略窺一二。以去年來說,15~34歲非勞動力人口中,未就職原因歸類為「其他」的有8.8萬人,他們沒有工作的真正原因包括賦閒在家、等待當兵等種種因素,所以扣除等待當兵等因素後,才是真正的尼特族。
#@1@#尼特族人數激增,將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及社會帶來巨大的衝擊。以日本為例,原本應該投入就業市場、發揮其最高生產力的年輕人,卻自願從事低生產力、低報酬的臨時工作,甚至完全不工作,下場就是沒有收入來源,自然消費能力受到壓抑。根據日本政府的統計,15~34歲的正職員工,年收入約為新台幣120萬元,飛特族則不到一半,只有50萬元;正職員工的年消費額為新台幣88萬元,飛特族也是不到一半,只有32萬元。根據UFJ研究所的預估,到2010年,飛特族將導致日本全國個人消費金額減少新台幣28億元,對經濟成長將有不小影響。另外,飛特族的納稅額,也只有正職員工的1/5,本來應該負起支撐日本退休基金體制、社會保險的年輕人,現在卻反過來接受社會的保護,對已深陷經濟疲軟及高齡化社會的日本而言,可說是雪上加霜。此外,由於經濟狀況不佳,全靠父母接助,尼特族結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也不太可能會生兒育女。日本的生育率在去年已創下2次大戰以後的新低,平均每個婦女才生1.29個孩子,僅約1950年代的1/3。照此趨勢下去,日本人口從2007年開始就會負成長。如今又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尼特族行列,視成家立業與傳宗接代於無物,這將使日本社會「少子、高齡」更形惡化。
#@1@#由於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日本在2003年設立了「年輕人自立挑戰戰略會議」,尋找解決對策。從去年3月至今,日本各大城市共計創設了16家就業諮詢中心,其主要服務對象就是飛特族及尼特族,希望能藉此將這些年輕人拉回就業市場。學者分析尼特族畢業不就業的原因,在於對職場缺乏憧憬,因此建議,治本之道是提升他們對工作的興趣。日本政府在2005年的年度預算中,也針對尼特族和飛特族計劃撥款810億日元,幫助年輕人提高工作興趣與積極度,像是為公立高中的學生,舉辦為期5天的職場體驗營,讓學生體會自己與社會的關係,去掉天真不成熟的想法,提早了解在踏出校園之後的社會現實環境。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如果也是剛從學校畢業,知道自己未來的人生要做什麼嗎?不論你是勇敢開創職場第二春、七十二變的「超特族」,職場要自由的「飛特族」,愛做老闆的「創特族」,或是什麼都不做的「尼特族」,人生發球權,都在你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