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二○一一年四月存款一萬美元(或購買美元計價債券),然後在二○一六年一月領回,除了利息收益之外,將獲得一七%的匯兌收入。因為你是使用二十八.七六元台幣購買一美元,然後在到期日,一美元可兌換三十三.六五元台幣。蘋果首次在台灣發行公司債我們考慮另外一個不一樣的劇情。蘋果公司今年六月二十二日首次在台灣發行債券,利率高達四.一五%,三十年到期。債券面額是十萬美元,共發行一萬三千七七○張,如附表所示。當蘋果發布上述消息時,媒體一片叫好,誇讚蘋果給的利率高,又推升台灣國際能見度。持有一張蘋果債券的投資人,將在每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與六月二十二日收到二○七五元利息,直到二○四六年到期日都如此?未必,因為任何債券都具有違約風險(信用風險),另一個風險是被公司強制收回。附表是從「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下載的債券申報資料,是由發行人或承銷商登錄的資訊。我隨機列舉幾個債券,除了加註「蘋果」與「英特爾」外,其他保持原文。請注意最後一欄的「備註」,除了第一列是浮動利率債券外,其他都註明「可提前贖回」或「redeemable(callable) at the option of the Company」。我仍然利用蘋果債券的例子說明何謂「可提前贖回」。發行人提前贖回債券的時機: 計價貨幣貶值蘋果債券持有人將在每半年收到固定的利息,但在二○一八年六月二十二日之後,「可執行贖回權」即生效。如果碰巧美元貶值到最近十年最低點以下,蘋果有權利執行其贖回權(買回權)。也就是說,蘋果當初向台灣投資人拿到較值錢的美元,在美元貶值超過一○%時,它有權利將變得較不值錢的美元還給投資人,致使投資人賺到利率,卻賠了匯率。這種風險普遍被投資人忽略,例如L金控公司官網關於上述風險的最接近說明是:「流動性風險及提前贖回風險:若債券流動性不佳,會影響其變現速度及價格,投資人提前贖回可能有本金折價的風險。」這個說明易讓投資人混淆「贖回」是指「投資人賣回」?或是「發行人買回」?正如同「贖金」的意義,「贖回」應是指「買回」。C金控公司官網關於上述風險的最接近說明是:「稅務事件提前贖回風險:若因稅法或稅務改變,增加發行機構義務,發行機構有權提前以公平市場價格或每單位一○○%單位面額買回債券。」這個說明僅提醒發行人因為稅務法令更動而提前贖回的風險,卻未提醒發行人最可能提前贖回的原因是匯率與利率的巨幅變動。發行人提前贖回債券的時機: 計價貨幣利率走低固定收益證券的基本常識是,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可買回(callable)債券價格低於普通公司債,普通公司債價格又低於可賣回(puttable)債券。可賣回是投資人的權利,當投資人有變現需求或顧慮可能面臨信用風險時,可賣回債券賦予投資人將債券賣回給公司的權利,價格通常約定為面額。既然債券持有人多了一個保障的權利,所以要付出較高的價格購買。相反的,可買回權是發行人的權利,也就是讓投資人暴露在被提前買回的風險,所以投資人可使用較低價格購買。如前所述,當債券計價貨幣貶值,發行人可能執行買回權;另一種可能當然是利率走低,發行人可以舉較低利率的新債,再強制贖回舊債,節省資金成本。操作建議:雖然附表資料是外商公司在台灣發行的外幣計價債券,投資人則是金融機構。當投資人面對理財專員介紹國外公司債時,上述分析仍然適用。若公司債是可買回(可贖回)型,到期日愈長,發行人可買回權的時間價值就愈高,亦即被發行公司等待到外幣巨幅貶值的機會愈高,愈有機會賺得匯兌收益。如果原本就有投資外幣的習慣,當然可考慮購買藍籌股公司債(美國嬌生、高通、奇異等)。但如果原本沒有投資外幣習慣,甚至資金不算充裕,就要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