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對於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產業來說,確實是相當辛苦的一年。從DRAM規格轉換上來說,DDR2(中文?)在英特爾晶片的持續缺貨下,主要電腦品牌大廠,遲遲不願意大量採用DDR2晶片;而包括三星、日本爾必達等主要業者,卻大舉投入DDR2的生產,使得DRAM價格始終在低檔盤旋;不過,從2005年第4季開始,DDR2需求開始湧現,現貨價明顯反彈,DDR2的價格也開始止跌;加上農曆年前,部份通路商都會開始備貨,相信在2月底之前,DRAM報價應該都會持續上揚。另一方面,DRAM產業的發展,已從過去的大起大落震盪起伏,趨向穩定。在消費性電子抬頭下,DRAM業者除了原先PC產品記憶體的生產外,3C所需的Nand Flash2(中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在PC和3C產品的整合下,可以讓產能多樣化,同時產品的生命周期也會比較長,利潤自然也會比較高。
#@1@#從最近剛公布的三星財報可以發現:全球最大DRAM製造商三星,已經將許多產能移往目前需求較大的NAND2(中文?)型快閃記憶體,不僅如此,包括了爾必達、英飛凌與美光,也同時強化在快閃記憶體上的布局,這對於DRAM產業來說,至少可以讓產能不至於過剩,價格也會相對穩定。台灣這兩三年來,包括了力晶、茂德與南科,手上都已經有一座到兩座的12吋廠,接下來茂德在中科的12吋廠也都要開始量產,而且通通都要採用90奈米的製程;我相信,在成本上,至少都還有一到兩成的下降空間;就以目前512MB DDR2的報價而言,已經回到5美元左右;我相信上半年,整體DRAM產業應該是一個淡季不淡的狀況。同時,在下半年,微軟新作業系統Window Vista推出後,由於其中包含的防毒軟體所需記憶體需750Mb,較過去一般PC所需500Mb容量記憶體高,也將帶動DRAM需求上升,這波行情會在2006年Q4或2007年Q1反應出來。對於DRAM廠商來說,今年最大的挑戰,除了降低成本之外,就是如何調整產品結構,尤其在今年第2季以後,DDR2可能會在英特爾的力拱下,成為市場主流;目前,業者手上的DDR產品,一旦庫存沒有控制好,很可能從賺錢變成賠錢貨。至於降低成本的部份,我想不管是韓國的三星,還是台灣的力晶、南科,今年大概都還是會持續蓋12吋新廠,茂德也不例外;茂德的中科12吋廠,第3季90奈米的月產能會達到3萬片,我相信產能至少會有8成左右的成長;為了持續降低成本,茂德計畫會籌資5五億美金升級12吋廠到70奈米的製程,這樣成本還會下降至少一到兩成。其實,目前除了美光與三星之外,海力士、爾必達和英飛凌,在12吋廠上的策略,似乎都傾向與台商合作;像英飛凌就找南科以及大陸的中芯半導體來代工,爾比達的合作對象是力晶,而海力士則是與茂德合作;原因在於:現在蓋12吋廠又耗時費力,不如跟已經有經濟規模的台商合作,而這樣的情況下,台商掌握這些大廠的成本,價格自然不會持續向下殺。這些歐美DRAM廠商手上的一堆8吋廠,產出的DRAM成本結構也不如台商,加上現在快閃記憶體的需求旺盛,因此,與其放在DRAM這個籃子裡,不如轉而生產快閃記憶體。茂德本身自己也有8吋廠,現在,除了替客戶代工一些利基型DRAM之外,也開始嘗試進入快閃記憶體代工的市場,不過,這個地方所需要的技術,恐怕也是接下來茂德努力的方向。
#@1@#提到進入晶圓代工這件事,我相信這是所有手上有8吋廠的DRAM業者都會做的一件事;但對於台灣業者來說,比較尷尬的是,原本要把舊的8吋晶圓產能移往大陸去做代工的業務;不過,以目前國內的政治氣氛看起來,西進腳步似乎必須放慢,雖然,同樣都跟政府申請的對手力晶,在政府沒有開放點18微米的計劃下,似乎已經要放棄西進的腳步;但以茂德來說,如果能將8吋廠遷移大陸,除了提供客戶需求外,同時也可以發揮平台效益,用以支援消費性電子記憶體的發展,這是茂德與其他業者不同的策略布局。我預期能在2008年左右將廠西遷,為這些已經不適合生產DRAM的舊產能,找到出路,達到產業升級的目的;政府應該要對業者有信心,不要一昧把老虎鎖在台灣,最後讓一堆猴子在大陸稱王。茂德董事長陳民良:對於DRAM廠商來說,今年最大的挑戰,除了降低成本之外,就是如何調整產品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