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理論的大師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認為在一九八○年代之後,商業主流開始以許多比例指標(ratio)來評量企業,結果反而本末倒置,企業運用資金透過財務工程追求漂亮的指標數字,而不願意投入耗費資本較高的新市場型創新,使得破壞性創新循環停滯。例如知名的大型資訊公司IBM,過去五年花了五九一億美元進行股票回購,使得整體獲利在外流通股數變少,在整體獲利衰退下仍使EPS上升,然而股價自二○一二年後就開始走下坡。這告訴我們基本面的財務數字漂亮,不代表公司具有前景,EPS高、本益比低,也不見得股價就會漲,一切仍需回歸到市場價格。正如RSI指標的發明者Welles Wilder在《亞當理論》一書寫道:「換句話說,我們必須願意屈服,追隨市場的腳步─而不是設法把它納入我們意見和知識的小框框。這話是不是說,所有關於資金流動的研究和各式各樣的基本分析,全部必須束諸高閣?是的,沒錯。」走遍市場尋知己 「箱」見猶感不恨晚在這苦苦尋求一個完整的交易系統的過程中,剛好小孩還小也沒太多心力鑽研,於是迷迷惘惘過了好一陣子。某天偶然在書局中翻閱到「箱波均控盤戰法」一書,稍微翻閱後,感覺寫得一板一眼,滿有內容,不像有些書內容很空泛,於是在因緣際會下,接觸了「箱波均控盤戰法」,當時印象最深刻的是僅用MA1就可以作分析,省去K棒的繁瑣,真是一大解脫!閱讀之後深受這種簡潔有力的方法吸引,於是進而研讀精裝書以及學習課程。在課程的學習中,我發覺「箱波均」有幾項特色。第一,箱波均是化繁為簡的方法,大道至簡,卻十分精妙。第二,老師對於其中的一招一式都有嚴謹的定義,對這些招式都有充分的說明與舉例。第三,在個別招式之後,還會針對期貨走勢作整合實戰講解。第四,這套方法可以使用在各種具收盤價的商品,國內外都適用。整個學習過程既嚴謹又有邏輯,果然箱波均是一個完整的交易系統,定義了買賣的時機、重視風險及資金的控管、停利停損的機制……等,可以幫助交易者控制人性追高殺低的衝動,避免一擲千金的賭博行為,從而進行系統化、有紀律的交易行為。而除了單向的課程學習之外,老師也要求同學要不停地畫圖練習,時常練習,才能對招式有敏感度,而當實戰中出現訊號,也要勇於下單,從實戰中才能快速進步及累積屬於自己的經驗。我在學習的同時,就開始使用學習到的招式去交易,與之前相較起來,學習箱波均之後的交易比較有方向感,進場時知道是定位在何處、走什麼盤勢,掌握之後,就不會像以前一樣,好像買賣都是憑感覺用猜的,也不會去接到被殺多的標的,因此下文使用箱波均重新檢視虧損的案例,找出自己失敗的原因,同時也供投資朋友借鏡。接著提供自己使用箱波均而躲過一劫的案例,投資之路如同籃球比賽,減少失誤才能提高獲勝機率,除了我自己受益外,希望也能為投資朋友們帶來趨吉避凶的效果。我用箱波均重新檢視 投資失敗的進出點圖為NYSE:GPS的週線圖,我的進場點在箭頭處,如果使用箱波均重新分析,當時已出現止漲缺口,正在走一段大級數的下跌趨勢,不應該在下跌趨勢中作多。下跌趨勢走了近一年,直到二○一六年二月才出現第一個止跌缺口訊號,反彈至三月又出現止漲缺口出場訊號。六月再次出現止跌缺口訊號,直到八月反彈趨勢阻斷。從箱波均來定位,可從這兩個合理的進場點搶到一波反彈契機,但是從箱波均的訊號也知道,大級數的下跌趨勢仍未扭轉,二○一六年以來的搶反彈是逆勢操作,需設好停損及移動停利。(文為學員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