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PM2.5、室內空氣品質及空氣污染危害健康等議題,已經逐漸被大眾所重視,尤其是近二、三十年來大眾生活型態的改變,人們在密閉的居住空間或辦公空間,享受空調系統帶來的舒適便利,在密閉的建築物內,當室內通氣量不足時,污染物容易蓄積而導致室內空氣品質惡化。台灣地處亞熱帶,屬於長年潮濕高溫的氣候型態,黴菌及細菌尤其容易孳生,因此,更須注意空調通風系統的除塵及定期維護保養。室內空氣品質的優劣,對於經常待在室內的兒童、孕婦、老人和慢性病人更是特別重要。成長中的孩童,其呼吸量與體重的比例較成年人高五○%,再加上兒童有八○%以上的時間處於室內環境,因此兒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內空氣污染的危害。WHO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全球每年有十萬人因室內空氣污染而死於氣喘,其中便有三五%為兒童。一個好宅不單單只有建築結構上安全品質的要求,室內空間的環境更是重要,發哥(戴雲發)於前幾期針對室內空間分享過室內油漆的選擇、居家空間通用設計及室內裝潢綠裝修檢測等議題,本期邀請到統能國際(股)公司總經理魯世平(以下簡稱「魯總」),來為我們分享室內空間如何保持自然空氣品質,減少黴菌、塵蟎與防止PM2.5的污染等問題。Q(發哥):空氣中存在許多污染物質,常常聽到PM2.5一詞,而 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呢?A(魯總):飄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PM粒徑大小有別,小於或等於二.五微米(μm)的粒子,統稱為PM2.5,通稱細懸浮微粒,單位以微克/立方公尺(μg/m3)表示,它的直徑不到人的頭髮粗細的二十八分之一。PM2.5會透過人體呼吸時,經由咽喉進入肺部,因為細懸浮微粒PM2.5的顆粒過於微小,所以會直接進入我們肺部底層的肺泡,進入肺泡後穿透血管循環全身,身體也無法排除,若長時間的累積,會導致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死亡,降低人體抵抗力,就容易產生發炎反應,特別是患有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疾病的病患及老人、婦女和兒童等最容易受到影響,故對人體所造成之影響是不容忽視的。Q(發哥):一般上班族待在開有空調的室內環境中,室內空氣品質會因為長期通氣量不足而產生惡化,對人體又會造成什麼問題呢?A(魯總):在密閉的建築物內,當室內通氣量不足時,污染物長時間堆積造成空氣品質惡化,這種狀況最常造成一種病症,即為「病態建築物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一九八二年將「病態建築物症候群」定義為:「凡因建築物內空氣污染導致人體異常症狀,如神經毒性症狀(包含眼、鼻、喉頭感到刺激),氣喘發作等等。」而依症狀表現可大致分為五類:(1)黏膜刺激相關症狀,如眼睛乾或癢、喉嚨乾或痛等。(2)皮膚刺激相關症狀,如皮膚乾或癢、皮膚發紅等。(3)神經毒性相關症狀,如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昏睡等。(4)非特異性之症狀,如鼻塞、流鼻水、類似氣喘之症狀等。(5)嗅覺與味覺之不適症狀等。其病症特徵在進入病態建築後才會發生症狀,休假或離開該空間一段時間後,其症狀即會減輕或消失。大部分病態建築症狀的發生,都是與室內建築材料、建築通風系統設計、機械空調通風設備、人員及設備機具有關,當上述這些污染物一旦進入建築物後,就會逐漸影響室內使用者的生理健康,甚至增加額外的醫療成本支出,所以如何引進充足適量清潔乾淨的空氣進入室內,將是現今建築設計的首要工作。Q(發哥):室內空氣品質對人體影響這麼大,是不是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與預防呢?A(魯總):要改善室內空氣品質,我們有以下做法可以使用:(一)在室內種植改善空氣品質的植物。利用植物葉面吸附落塵,或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等作用,來改善室內空氣品質,但仍需注意植物的處理量有限問題。(二)在室內放置改善空氣品質的設備,例如空氣清淨機,其功能又可區分為兩大類:a室內循環型:國內大多採用濾網型室內循環式空氣清淨機為主,其特點為可隨時使用、移動方便、效率隨濾材更換而變動,缺點為PM2.5是飄浮於空中,故很難完成全戶清淨、CO2等不良氣體無法排除,並且需定期更換耗材。b外氣通風型:是日本專利空污防治的高端產品,採用靜電型式的空氣清淨機,可防治PM1.0以下的微塵粒子,維持全戶清淨健康的好空氣,無耗材,並可徹底解決室內空污問題,其優點為可將CO2、甲醛等不良氣體排除,耗電低,但需有對外通風孔。國人每天約有八成以上的時間處於室內環境中(包括在住家、辦公室或其他建築物內),室內空氣品質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工作品質及效率,因此室內空氣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應當受到重視。這些「看不到的地方」才是對生命、財產最重要的保障,一個健康安全的優質好宅,必須完整地考慮建築結構本身的安全,以及室內健康與舒適的環境品質。如今大數據時代來臨,結合科技導入手機App,一手即可操控居家物聯網系統整合,即時掌控室內空氣品質,亦是未來好宅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