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1984年的美國戴爾電腦公司(Dell),從一開始就採取直銷的策略,但隨著電腦的普及、產品的降價與各類客戶的偏好不同,戴爾始終能以策略突破重圍,及時依客戶指定組合規格供貨,提供優異的服務和低於同業的產銷成本;加上不斷降低生產周期,使公司庫存周轉天數減至4天左右而得以勝出。但是,在這個電子產業激烈的競爭環境當中,戴爾與其競爭對手的關係,及股價的變動也同時引起廣大投資人的注意,畢竟在這樣一個高科技時代洪流當中,什麼樣的策略才是對的策略?過去成功的模式代表未來能夠成功嗎?理財周刊社長梁碧霞與麥實顧問董事長方國健(前戴爾電腦台灣區總裁),將帶領讀者進入戴爾的世界,同時深入剖析蘋果電腦(Apple),解析這兩家營運模式與策略完全不同的公司,如何在市場上領先同業,獨占鰲頭。《理財周刊》社長梁碧霞(以下簡稱梁):戴爾電腦是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電腦公司,在1984年,由當時仍是20歲的大學生麥可.戴爾(Michael Dell)所創立;事隔20多年後,這家當時被很多人,包括麥可.戴爾的父母在內,都曾懷疑它是否能存活下來的公司。經過多年的營運後,這家全球最大的電腦公司,目前年營收56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兆8千2百億元)、年獲利36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170億元)、市值68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兆2千3百億元),也讓麥可.戴爾名利雙收,身價高達160億美元。
#@1@#而他所創造發明的直銷模式,更廣為電腦相關產業的深入研究。戴爾電腦占有全球18%的市占率,它儼然已成為個人電腦產業的代名詞,影響力十分可觀。麥實顧問董事長方國健(以下簡稱方):其實在1984年的時候,麥可.戴爾在學校宿舍裏面創立了戴爾電腦的前身,也就是PCs Ltd.,只花了4年,他的公司就股票上市了。1990年他開始跨向國際市場,首先就是在1990年設立愛爾蘭工廠,開始在歐洲銷售產品;1991年在台北成立辦事處,主要負責國際採購。1992年的第3季,是戴爾電腦唯一有赤字的一季,從此以後它就沒有再出現過赤字,一路扶搖直上。在2001年的時候超過康柏(Compaq),成為全球最大的電腦公司,後來因為惠普(HP)與康柏合併,所以這個市占率名次又換回來了。然而又經過了一年多,到2002年中,戴爾又超越了新惠普。2003年開始,戴爾電腦進入了印表機市場,名字改為Dell Inc.,產品開始多元化。
#@1@#梁:與微軟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一樣,麥可.戴爾也是個從大學中途退學的學生,由於父親是位牙醫師,當時他的父母希望他未來能當個醫生,因此極力反對他退學的要求;不過後來雙方各退一步,最後他的父母給他1年的時間,要是1年之內做不出成績來,麥可.戴爾就必須重返校園完成醫學院的學業。可想而知的是,後來他當然沒有再回到校園了,而在個人電腦產業創造出驚人的成就。自從1988年,戴爾電腦以9美元左右的股價上市以來,經過股票分割及配股後,當初的成本經調整後僅剩下10美分,18年後股價上漲了290倍,平均每年複合報酬率為37%,也就是投資人在1988年投入一萬美元在戴爾電腦的股票上,18年後的現在,持有股票的價值已經達到291萬美元,投資報酬率相當驚人。1990年代更是戴爾電腦的全盛時期,股價共計上漲了510倍,成為1990年美股最具代表性的成長股。方:在那10年當中的戴爾電腦的確是很強盛,那時候是戴爾的天下。我們再來看蘋果電腦的賈伯斯(Steve Jobs),他比麥可.戴爾大了10歲,也對學校教育不感興趣。1976年他與另一個夥伴成立了蘋果電腦,1980年股票就上市了;1982年他就名列了最年輕的500大企業家。就在同年,他面臨了人生最大的羞辱,他被一手所創的蘋果電腦排除,離開了蘋果電腦。之後,他的第2個精采的10年就這樣展開。賈伯斯創立了NeXT與Pixar,開啟他的另一段創業歷程。相對的從1986到1996的這10年中間,是蘋果電腦非常淒慘的時期。因為PC世界由Wintel(由微軟的Windows跟Intel)所主導,蘋果的市占率由20%節節敗退到不到2%;經歷過3任總裁的汰換,1997年非常戲劇性地,賈伯斯再度回到蘋果電腦,當時他還曾經有點遲疑,欠缺把握,接下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蘋果電腦的數位音樂產品大放異彩。當賈伯斯被排除之後,他在1985年創立了NeXT公司,仍然一心要做全世界最好的電腦、改變人類生活的電腦。不過,賈伯斯的老毛病沒改,不管是規格、工程、外觀設計、產品細節等,要求嚴苛、難度也特別的高,所以設計出來的產品又貴又難賣。在91、92年的時候,公司就轉型從硬體轉向軟體公司,專心發展UNIX base的OS及AP。到了1996年的時候憑著高超的談判技巧,賈伯斯以一個非常好的價錢(4億美金)把這家公司賣給了蘋果電腦,同時他也回到蘋果擔任顧問,並象徵性的只領1塊錢美金。他的另一個創業就是Pixar,為人所熟知的有玩具總動員、蟲蟲危機、怪獸電力公司、海底總動員等知名電影的動畫,就是出自Pixar之手。當時這兩家企業的命運完全不同,就在戴爾揚眉於電腦市場的時候,蘋果電腦卻因為當時的決策陷入經營的困境。
#@1@#方:賈伯斯還刻意的將自己之前擁有的蘋果電腦股票全數賣掉,似乎就為了證明一件事,表明他回來不是為了利益,而是要證明他能夠做到救亡圖存、反敗為勝。一直到了2001年初,蘋果電腦的董事會承認了他過去這幾年所做的重大貢獻,因為,蘋果電腦從他回去以後到那個時間漲了8倍,所以就給他1千萬美金的股票選擇權,還買了一架4,000萬美金的私人飛機供他使用,並正式任命為CEO,但是年薪仍保持1塊美金。梁:由蘋果電腦的歷程當中,我們看到整個資訊產業戲劇性的變化。產業的輪替清楚地點出了市場的主力到底在哪裡?每年全球個人電腦的銷售量大約是2億台,這個產業在1980及1990年代呈現大幅度的成長,也造就了不少業績及股價同時大幅成長的公司,像是美國的微軟、英特爾(Intel)、戴爾電腦、蘋果電腦、惠普、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等,台灣則有像華碩、廣達、鴻海、威盛等公司,都是隨著個人電腦產業起飛,使得獲利及股價都大幅成長的公司。不過,隨著個人電腦產業進入成熟期,整體產業的成長率大幅下滑,在2001及2002年的時候甚至出現負成長,這些昔日有著驚人業績及股價表現的公司,近幾年來業績表現都大不如前,因此,股價的反應相當平淡。正因為產業的需求在改變中,這些公司近來都積極轉型及擴展其他版圖。例如英特爾積極想從德州儀器手中,搶走手機處理器的市場,不過成效不彰;微軟雖然XBox 360熱賣,對營運來說也只能算是杯水車薪。國內廠商除了鴻海,以其零組件的優勢,跨入其他手機及遊戲機等領域之外,其他公司並未看到具體的成效。至於戴爾,也積極的想跨入其他非PC的領域,以提高其營收成長率,像是在2003年9月分宣布大舉跨入消費性電子市場,增加液晶電視、MP3隨身聽、線上音樂服務等新的營運項目,只不過這些營運項目的效果並不如預期般理想,對戴爾整體營運似乎沒有什麼幫助。在產業成長率下滑的情況下,戴爾為維持其獲利持續成長,只有發揮其直銷模式成本較低的優勢,大幅降低售價,這樣的策略對於其競爭對手,以及供應商來說,都算是非常不好的消息。過去在個人電腦產業大幅成長的時期,由於營收都能以超過30%的成長率增加,就算是毛利率或是營業利益下滑,整體的獲利仍然可以維持不錯的成長空間;不過,在個人電腦產業進入成熟期後,過去的高成長不再,再加上各廠牌的個人電腦差異性不大,取而代之的就是價格的競爭。由於戴爾所獨有的直銷模式,讓其在成本上非常有競爭力,因此削價競爭就是它擴展市占率的重要策略之一。在這樣價格競爭的策略下,要維持本身的毛利率及獲利能力,最佳的方式,就是向其代工廠或零組件供應商施壓,要大家共體時艱。這樣的策略方向下,看到的結果就是戴爾的台灣代工廠,像是代工筆記型電腦的廣達及仁寶,代工主機板的華碩及鴻海等,這些代工廠的毛利率大幅下降,而同期間內,戴爾的毛利率卻不跌反升,呈現微幅上漲的情況,這就是像戴爾這種全球PC大廠與代工廠間不同的命運。
#@1@#方:戴爾的策略主要是在價格上面找空間、找方法。所以他在市場上不做先驅者,會靜待最佳時機切入市場。而蘋果的發展策略也可以得到一些歸納,那些新產品的誕生永遠有一個順序:先預告、造勢,然後令人望穿秋水般的等著它出現,之後以簡潔優雅的設計風格、炫耀華麗的身段出場,令人愛不釋手。2001年iPOD就是這樣出現的。蘋果電腦的策略與戴爾電腦不同的是,蘋果的品牌經營者之核心價值專注在創意、創新、與工業設計上面,而戴爾走的是商業模式最佳化、成本最佳化;所以一個是創新優勢,而另一個是走成本優勢。蘋果走的是藍海策略,而戴爾則是完全相反,因為戴爾是利用他在產品市場的優勢去擠壓別人的市場占有率。而這兩種策略如何來評斷呢?至少以目前的股價來看,現階段的蘋果股價是略勝一籌的。梁:由於個人電腦產業的成長性不再,加上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戴爾雖然再度重回Best Buy及Circuit City等電子產品賣場,以接觸最新的MP3隨身聽、數位相機、外型酷炫的筆記型電腦等產品,然而過去曾經風光一時的直銷策略,如今成效不再像過去那麼明顯。根據市場調查機構NPD集團的資料顯示,去年透過電話或網路購買個人電腦的比率較前年下降,顯示直銷方式不再像以前那樣受到消費者歡迎。這對戴爾來說,簡直就像青天霹靂,等於宣布戴爾過去所擁有的競爭優勢將不復存在,戴爾因而面臨前所未有的營運危機及壓力,這可以從該公司股價過去一年來下跌27%可見端倪。在戴爾創立的20幾年歷史當中,由於在2000年前,整個PC產業蓬勃發展,加上其本身擁有直銷模式的利基,戴爾一直以來營運上從來不曾出現危機與壓力。不過,近來卻因為整體消費行為及環境的改變,趨勢似乎不再站在戴爾這邊,所以目前它最需要的就是像奇異電器(GE)一樣,不斷創新及改革的企業文化。由於各種方法都有其極限,唯有不停的找尋新的方法,才能讓效益不斷的產生。而企業改造就是在找尋新方法的重要方式,而這也是奇異電器能在歷經百年的考驗後,依然能屹立不搖的重要原因,這也是像戴爾電腦這種歷史才20年左右的公司,所最欠缺且需要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