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疫情減緩,民眾四處活動,讓這個夏天的澎湖一下子變成熱門的景點,我剛好相反要收斂口腹,稍早呼應簡榮宗律師號召,約朋友餐敘以多消費支持餐飲業,其中找來「安可人生」的高有智作伴,品嘗道地台菜茂園餐廳,幾趟下來,見店家逐漸恢復生意也有喜上眉梢之感!
告別疫情我們也發行了今年第一本台語散文集《夢中的坪仔田》。顧名思義是作者李恆德對故鄉三芝遍地梯田的留戀!每篇文章也加註豐富詞彙及說明,附有拼音,老少咸宜。這位高齡七十七歲的老人家每天朝氣蓬勃抱著遊玩的心情去四處教學,回到家後還把所見所聞結合成長回憶、時事,用台語寫成文章與大家分享,並且自己手繪插圖,相當吸睛,也勾勒出年長者的記憶,引發熱烈討論!
用琅琅上口的母語交談 也是一種幸福
國家語言政策漸漸重視台語,當然是美事一樁,可預見未來廣播及電視節目勢必會增加台語的比重。期待台語永存,讓更多年輕人對台語文化產生興趣是承先啟後的重要一步!其中塑造台語使用的環境並推動其在家庭教育中傳承至為重要。筆者和李老師取得共識,其出版的台語文集皆會加印一千本,分送高中及大學圖書館作推廣之用。之前已贈送了台師大、建中、台中教育大學、台南、新竹各地方讀書會等,希望協助他們未來能靈活運用。如果有需求又缺乏經費的學校團體,皆可與「台北市香港華僑陳就娣女士紀念中心」聯繫。最近也突發奇想,我所認識的朋友都送他們一本台語書吧,希望能將這片愛土地的心分送給他們所認識的長輩,共同推廣台語!
上個月初與李遠哲院長請益,也致贈了《彼年的熱天》,讓他知道香港新移民也努力的投入推廣台語。國際化之下,教育部鼓勵大家學好英語是正確的,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為英語跟東南亞語推廣而開的節目也做得有聲有色,面對國際化、連接環球,我們持續努力中,像是菲律賓的英語教育就相當成功,甚至變成產業,吸引了台灣、韓國、日本的學生去短期學習,但在加強英語的同時,母語是我們延續世代文化,強化家庭關係的鑰匙,有機會學習母語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母語其實都該被珍惜。如果每個百姓都能為母語文化傳承盡一份心力,效果會更好!
廣東話是我的母語,常有人問我該怎麼學廣東話?以前並沒有專門的機構,大家都是多聽多講,現在網路上有許多視頻,提供多元選擇,聽歌、看影片,尤其是節奏比較慢的連續劇更是妙方,這個方法是學習任何語言的有效捷徑。
一位澳門僑生畢業後留台擔任台大醫師,他想要學好台語,以便於能更了解病人,像鄧沛元這些僑外生是台灣可貴的人力資源,政府可提供更多資源讓他們也能加強台語培育,進一步讓台語教育國際化。
台灣一百五十所大學在少子化之下,數量勢必要調整,政府應鼓勵讓部分轉成各國語文學院,包括成立「台語學院」,共同保存歷史,建構更完善的台語文化研究,促進土地的認同,找到台灣自己在東南亞乃至國際的角色,讓台灣年輕人在國際競爭舞台上更具自信!(作者李三財為「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研究中心」暨「就諦學堂」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