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火車站旁近日出現國內房市少見的「使用權住宅」─「京站」,吸引不少投資客躍躍欲試。與過去「地上權住宅」不同的是,「京站」因為與捷運局聯合開發,地下站體為國有財產,並沒有地下權。所以,買方不但沒有土地所有權,連建物所有權都得交付銀行信託,購入的只是一張房屋使用50年的受益憑證,當然也沒有土地及建物權狀。
#@1@#房仲業者初步估計,其售價如果是落在每坪30至35萬元之間,比鄰近推案每坪動輒40至50萬元,低上3至4成,一般民眾較能負擔其房價;如果做為投資出租之用,因其透過整體住商綜合開發規畫,平均每間套房每月可達2萬至3.5萬元的租金水準,比同區段行情高出不少,投資報酬率可望達到6至7%,至少比一般正常住宅產品多了1至2%,很適合手頭有閒錢,但想賺取穩定租金收入者做投資。以「地上權」、「使用權」和「一般住宅」三者比較,一般住宅有土地及建物權狀,即使屋齡再老舊,也不會影響房屋所有人的土地及建物權利,因為只要再進行整修、改建,便可延長房子的使用期限以提高租售的價格。而地上權住宅其實和長期租賃的概念相近,租房子需要付房租,地上權住宅則需繳納房屋稅和土地租賃費。但因銷售時只販賣「房屋本身」及土地的使用權利,故與同區段內其他個案相比,擁有較便宜的優勢。而一般地上權住宅的預售案,往往比區域行情至少低了2成以上,等於以相對的低價入主市中心精華地段,而且還擁有不必繳交地價稅、轉售時不必繳交土地增值稅等優點,因此近幾年開始蔚為風潮。房仲業者表示,以2004年松山區南京東路5段的「南京333」為例,基地面積約65坪的商三用地,土地產權屬於國有財產局,承租年限為50年,鄰近區域預售行情每坪約33至42萬元,但建商卻以27至29萬元的價格推出,讓想入主此地段卻預算不足的年輕族群趨之若鶩,個案在短期內銷售一空。不過由於沒有土地所有權,在老一輩堅持「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下,以現有幾個個案來看,仍以28至35歲左右的上班族為主要購買客層。目前地上權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約為50年,所以在50年後,就必須還地走人。如果是一般住宅可隨著地價的提升帶動房價,地段愈繁華,房子保值性就愈高;但地上權住宅卻會隨著土地承租的年限愈來愈短,價格愈來愈低。雖說購買地上權住宅擁有較便宜的優點,但風險確實比一般住宅高出許多,是有意投入的民眾不可忽視的風險。
#@1@#至於「房屋使用權」的問題則比「地上權住宅」更為複雜。「房屋使用權」住宅不僅沒有土地所有權,連建物所有權也沒有,只有使用憑證,對使用者權益的保障相對較弱,因為在銀行無法設定抵押的情況下,購屋人要申請房貸將較不容易貸到好額度,且租賃期限一到,房屋就會強制收回收。此外,實際租金能否到達建商所宣稱的水準,加上近來利率有往上走揚的趨勢,這些就成為民眾必須詳加精算的投資風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