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和個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常常得面對滿地的絆腳石(Stumbling block);倖存者在於他們懂得適時搬開石頭,淨空路面,以利前行;但是,更多的企業和個人,都不免在行走的過程中,被石頭絆倒。絆倒後呢,又有不同的景況。有人,從此臥倒在地;也有人,忙著奮力爬起,最後,寫下一篇篇谷底翻身的新「ˇ」故事。多半,跌倒後的起身動作難見優雅。因為,一旦絆倒,就容易陷入倉皇失措;此刻,急於擺脫尷尬,卻又一時找不到施力點,就只能在地上掙扎,也因此,所花的力氣,不是彼此抵消,就是互為阻力;結果,搞得滿頭大汗,仍起不了身。那麼,該如何快速脫離仆倒在地的窘境?靠的不只是勇氣,還必須找到著力點。一開始,先將混亂、錯愕、無法置信、自怨自艾…..等情緒雜質沈澱下來,過濾出真正的問題成因,確立從何處開始解決問題;如此,在定點上的努力,就能發揮最大的果效;最終,才可能從容的站立起來,繼續前面的路程。上市櫃公司中,也藏著不少跌倒再起的企業故事。本期《理財周刊》從1200多家上市櫃公司中,篩選出12家在谷底中翻身成功的企業。它們從2004至2006年初的營收、獲利曲線大致呈現「ˇ」。至於,我們如何從財報資料中找出企業經營落入谷底的事實?又如何確知它們已起身向上,走出谷底?由副總主筆劉萍策畫製作的封面故事「企業大復活」,完全呈現編輯部製作過程的嚴謹度;同時,這些由我們精選、歷經焠煉的企業,也藉此顯示出加倍的投資價值。只是,數字記錄的是因,而非果。找出背後更深遠的成因,才知道這些翻身企業在谷底時,如何設下支撐起身的定點,讓它們得以抖落一身塵土,再站起來。經由我們挑選出來的案例,無論是漢磊、宏易,還是勤益、宏遠證,都有各自跌倒的情節,但結尾時,仍昂首寫下起死回生的「ˇ」故事。二次金改,為台灣金融市場換得什麼?一場「中信金風暴」,讓這個疑惑再度被端上檯面。由本刊社長梁碧霞主持的「全民拚理財」節目,邀請詹彩虹等專家共同再議:金改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內文中有精彩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