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2020全台灣住宅平均屋齡三十年以上建築物數量已逐日龐大,不安全建築遍布全台,又台灣經常發生大、小地震,每當手機響起地震通知時,總是引起大家的恐慌與害怕。發哥(戴雲發)再次呼籲,老舊房屋普遍存在抗災、抗震能力不足,更缺乏消防安全設施,且高齡化社會來臨,當地震來襲一旦引發火災,生命財產將面臨相當大的威脅,不可預期的強大天災更可能造成一夕之間拖垮國家命脈的關鍵。
以居住生活品質為例,隨著社會高齡化,居住在老舊公寓的年長者對於電梯需求不斷增加,當老舊公寓已經帶給年長者生活上的困擾時,顯然已非單一個案的議題,綜觀我國建築物高齡化的問題,甚至可能比人口老化更嚴重。「建築結構安全,預防勝於治療!」最好的預防,便是能在建造時就蓋出結構安全的建築物,在建造時就發揮其安全的價值!
■最急須房屋健檢的五大類危險建築:
1.土壤液化嚴重地區建築:地表下二十公尺內之砂質土壤結合高地下水位時,遇到一定強度的地震搖晃,使砂質土壤失去承載建築物重量的力量,即造成建築物下陷或傾斜。
2.海砂屋建築:在建造過程不慎在混擬土中摻入海邊未經處理乾淨之海砂,而非正常使用之河砂,沙中氯離子含量過高易導致鋼筋生鏽,造成鋼筋體積膨脹、混凝土保護層剝落,嚴重者房子會有崩塌的危險。
3.順向坡地區建築:順向坡只要水土保持不良,若有大雨沖刷,就易順著坡地地形向下滑落,形成土石流。除了要注意本身建築之結構安全外,更應察看基地四周的擋土牆、路面是否龜裂傾斜,這些周遭環境的問題,都有可能直接影響房屋安全。
4.921、331或206地震損害較嚴重的建築。
5.921地震前設計興建之平面配置設計較為不佳的建築:房屋結構具平面不規則性,在地震來襲時,各層樓震動所導致樓層側向力,會與平常靜止狀況有明顯的差異,房屋轉角處形成集中應力造成破壞。
危老都更重建後的新建築,不僅僅需要有好的耐震根本,如今,世界各地面臨疫情威脅,社會大眾逐漸重視健康安全的居住環境,居家內部的生活空間,更是與人們息息相關,因此,一棟能讓住戶安心、放心又耐久的建築,必須在「五大面向」都應重視。
(1)建築造型外觀與環境品質:一棟好建築的外觀應包含建築外觀是否對稱、外牆建材材質、風格與色調、日後維護之便利性等,在這類基礎建構下,後續再發展其他多樣化造型表現,將能使該建築創造更豐富的外觀表情。
(2)兼具機能與美學的室內生活空間:以人為本的空間設計,實用機能與美感並立,強調陽光和空氣共存,在生活空間講究細節符合人體工學,設計0-99歲都可以在此永久生活的舒適空間。
(3)百年結構安全品質:建築內部的鋼筋韌性及支撐力,與混凝土施工品質的好壞,二者攸關整體結構安全的成敗,間接導致建築結構是否防裂、防漏水壁癌等。採用百年耐久且精緻細膩的施工工法,例如:Alfa Safe柱中柱,由一根沒有中斷的鋼筋彎折而成,柱中柱的內柱是圓形穩定的形狀,就好像奧運舉重選手束腰帶的概念,束完腰帶後能夠舉起更多的重量,抗震韌性提升近一倍。另外,在房屋安全上,裝飾裝修設備品質、輕量化建築趨勢及採用建築抗震工法亦不容忽視。
(4)設備機電及物業管理與時俱進: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社會在互聯網與智慧化產品的高速發展下,物業管理也與時俱進邁入智能化發展,提升更高的管理效率與提供更先進的客戶服務。設備機電與物業管理應順應社會時勢做萬全準備,方能提供給居住者舒適、便利且永久的居住環境。
(5)健康無毒的安心環境:近年來綠建築設計概念,如節能、淨水等系統,及注重健康空氣品質,如防霉、塵蟎、PM 2.5,室內隔音、綠建材要求等等日趨重要。節能環保的目的是能住得更舒適,營造健康居住環境,不能僅求美觀,同時也要注意建築的耐用性與易維護性。
發哥提醒,推行危老都更改建並非只是拆除老舊房屋重建而已,更應注重新建築的結構規劃設計及施工品質兩大要點,建築安全應該是每棟建築的「基本配備」,而不是「選配」,才能有效、實質地符合都更危老之重建目的,再加上好建築該具備的元素,為自己及家人換一棟安全、耐久又耐震的好宅,更不用時時刻刻擔心面對地震災害帶來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