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美國超過60年的共同基金發展歷史,台灣的基金產業發展仍有一段長遠的路。由於,整個產業的資產規模停滯不前,如何讓基金資產規模能持續成長,是投信總經理每天想破頭的事。分析整體基金規模無法成長的原因,主要就在於兩個字──信任;投信該如何取信於投資大眾,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工作,本文就以美國基金發展歷史及台灣基金產業所面對的問題,分析它背後的結構性問題,並建議投資人如何慎選基金,進而利用基金投資,為自己創造滿意的報酬。
#@1@#談起美國共同基金產業的發展,應該從1945年開始算起,迄今已有超過60年的歷史。回顧1945年,共同基金不過是一個只有幾個基金可供選擇的小產業,相較於現在動輒上兆美元的資產規模,擁有數以千檔的基金可供選擇的情況相比,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至於,經營基金管理公司的宗旨,60年來,也有相當大的差異。1945年共同基金產業成形的初期,當時的資產管理公司最重要的目標,是在追求股東及受益人的權益,而不是追求經營管理者的利益;反觀,目前共同基金的產業生態,所有基金管理公司追求的都是資產規模增加,因此,基金的銷售幾乎是所有基金公司的第一要務,當初以投資受益人及股東利益為首要任務的企業宗旨已不復見。雖然如此,整個產業資產規模的成長速度卻相當驚人。1945年時,整個基金產業所管理的資產規模不過8億8千萬美元;60多年後,目前的資產規模已超過8兆美元,平均每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6%;投資人不要小看這16%,假若將這個平均年複合成長率以7%的經濟成長率來計算,目前的資產規模將只有500億美元,前者8兆美元是後者的160倍。
#@1@#談到共同基金的明星經理人,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的彼得林區(Peter Lynch)及雷格梅森(Legg Mason)的比爾米勒(Bill Miller)。其中,彼得林區在1977年到1990年操盤期間,為投資人創造了2700%的投資報酬率,平均每年複合報酬率高達近30%,他驚人的績效為投資人創造了可觀的財富;彼得林區操盤期間深入的產業及公司基本面研究分析,一直是後來基金操盤人效法的典範。另一位比爾米勒(Bill Miller),則是從1990年至今,創下了至今前無古人的紀錄,連續14年績效都打敗大盤。這段期間,經歷了多頭及空頭市場,比爾米勒認為,因為市場持續演化中,因此,沒有任何一個固定的投資策略,能夠長時間保有成功;因此,他不斷探索行為心理學、進化論及其他科學,期望從中領悟新的投資策略。這兩位投資大師之所以會成功,都是靠著長期穩定卓越的績效表現,他們的成功,也代表著1980及1990年代基金管理的黃金時期。相較於美國超過60年的共同基金產業歷史,國內的共同基金產業不過10來年,而且,真正興盛的時間,也不過是近10年左右的事。由於,發展的時間遠較美國的共同基金產業短;因此,從制度化的角度來看,早期的基金操盤人的操作空間的確較大;也因為如此,重壓某幾檔股票,以追求亮麗績效的操作手法時有所聞。事實上,重壓股票並不是一件不對或不好的事;只不過,這種重壓股票的背後是否經過審慎的思考及研究,可能才是重點所在;像巴菲特這位首屈一指的投資大師,經常提到他每年可能只會做1到2次的重要決策;不過,這1到2次的重要決策都是經過非常嚴謹的研究,相對而言,一般人可能無法做到類似的自我要求及自律。以過去經驗來看,投信業的重壓股票,大多是基金經理人為追求突出於同業的績效,而將基金部位集中於某些股票上。其實,這些操作手法的背後都隱含著相當的風險,最常看到的例子就是流動性風險,常買賣股票的投資人都知道,當某檔股票成為熱門股後,其上漲的過程都會有成交量;不過,當市場發生任何風吹草動而造成該熱門股下跌時,這時候平時的成交量都不見了;對於手上持有大量該股票的投資人來說,此時,即面對相當嚴重的流動性風險。
#@1@#1998年到2000年間股票狂飆的時候,當時的被動元件個股像是華新科及禾伸堂,股價都曾出現狂飆的情況,當時某位基金操盤人就因為押寶被動元件類股,使得他的績效大好,也造就他成為明星基金經理人;不過,當基金規模快速成長後,如何將手上這些持股獲利了結,則成為一件相當棘手的工作。正當眾人等著觀察這位明星基金經理人如何處理這些熱門股時,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快閃走人,為自己留下完美的績效紀錄;不過,這可苦了他的繼任者。就像前面提到的上漲有量,下跌沒量;後來,網路泡沫破滅後,由於基金規模大,持股相對也多,碰到下跌沒量時,只有忍痛將持股往下砍;對於長期投資人來說,之前基金淨值持續上漲時,很多基金受益人都非常感謝這位明星基金操盤人;不過,後來的變化簡直令人看傻了眼,之前的英雄為何一下變成了淨值下跌的罪魁禍首,這也是所謂的明星經理人的迷思;為了交給投資人亮麗的成績單,基金操盤人無不使出混身解數,期待為投資人創造出令人滿意的績效;不過,這樣追求績效的過程當中,基金經理人是賭上投資人的投資風險,以求為自己創造出傲人的投資績效。這樣的操盤手法,在股市多頭的環境下,非常受投資人歡迎;只不過,一旦碰到空頭行情,很多抱怨的聲音就會一直出現;很多投資人因而會帶點調侃的表示,今年第1名的基金,明年可能就是最後一名;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基本經理人以近似睹博的方式重壓股票,壓對了就成為第1名,壓錯了就變成最後一名,而這就是所謂的明星基金經理人的迷思。
#@1@#大約在5年前左右,台灣的投信業曾經歷過外資併購潮。像是光華投信賣給荷蘭銀行、中華投信賣給匯豐銀行、中信投信賣給Invesco、元富投信賣給保德信人壽等,再加上摩根富林明、ING、友邦、遠東聯博、富達投信、德盛安聯等外資投信,台灣投信業的半壁江山幾乎都是外資的天下;這些外資投信在資產管理的歷史,大多有數十年之久;因此,在投資管理上,都有一定的程序,尤其是風險管理方面,更是非常嚴謹,這與外資普遍較重視法令遵循有關;因為如此,這些外資投信在資產管理方面對於台灣投信業的影響,有點類似像外資券商當初改變國內券商產業的生態一樣,深入的投資分析研究及自我規律的精神,也逐漸影響國內的投信業,這些外資投信期待達成的目標,並不是由明星基金操盤人在某一年創造出來的亮麗績效,而是長期穩定突出的報酬率。他們並不需要明星基金經理人,而是傑出優秀的投資團隊;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控管風險,也能夠贏得投資人的信賴,尤其是「信任」這二個字,更是目前台灣大多數投信業者在投資人心目中所缺乏的,而這也是所謂投資信託最基本且重要的基石。
#@1@#在經過了1990年代狂飆大漲及2000年大崩盤的洗禮後,台灣的投資人在投資股票時一定有一番新的體會;就像投資學中第101條法則一樣,報酬率與風險一定是綁在一起的,要追求較高的報酬率,一定要承受相對較高的風險;相同的,若不想承受較高的風險,則所產生的投資報酬率就會因此打折,對於將錢交給基金公司管理的投資人來說,大多數人都是因為沒有時間研究個股或海外市場的狀況,而將手上的資金委託基金公司管理,這些人多半是想追求較定存高的報酬率;因此,長期穩定成長的報酬率,應是多數人想要的結果;如果,這樣的假設成立,對於基金操盤人來說,其實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為投資人創造長期穩定的報酬率;這樣的目標說似簡單,事實上,對操盤人來說,面對變化無常的投資環境,要能夠長期且穩定的創造出水準之上的報酬率,本身就是一件有相當難度的挑戰;為了要達成這樣的報酬目標,光靠1、2位明星基金經理人是不夠的,唯有依賴團體合作,靠制度化運作,才可能創造出穩定且令人滿意的報酬,這也是許多外國資產管理公司採行的方式。以國際知名的Capital Group Companies為例,這家可能是目前在台投資的外資法人中,投入金額最大的投資機構,它旗下基金早已成為台灣知名上市公司,像是台積電、鴻海等公司的最大持股之法人股東;據說郭台銘還曾親自前往其位於洛杉磯的企業總部拜訪,相對於郭若觀察這樣知名的資產管理機構,可發現它運作的模式即是以團隊合作的方式,以期為投資人創造長期穩定報酬;對於每個基金的操作,所有操盤人或研究團隊成員,對於每一支基金都只負責其中的一部份,也就是每個人都是某一檔基金的共同操盤人;在匯集所有人的貢獻後,表現在基金的績效上。這樣的做法一方面可避免集團決策可能帶來的紛爭,另一方面又可以在基金操作上集結所有人的想法;最後的績效可從每個人買賣的部份反應及計算出來;假若基金有好的績效表現,對於貢獻較大的操盤人或分析師,公司可以論功行賞,以鼓勵所有人都對基金的績效做出貢獻,以提升整個資產管理公司的績效及營運表現;類似這樣的團隊合作,在國內外的基金管理公司內,已經是大勢所趨。
#@1@#由於國內部份基金公司給投資人的印象並不好,一般人總覺得投信都把投資人所交付的錢謀取個人的利益;事實上,類似這樣的認知,對於真正有心經營資產管理事業的投信公司來說,不見得公平;因為,的確有少數的投信經營者其實是認真看待投資人所託付的任務;因此,投資人應逐漸捨棄寧願自己賠,又不願交給別人賠的觀念;為何不去考慮能賺錢的其他選擇呢?要能夠做賺錢的選擇,首先就要知道如何慎選基金公司;選擇基金公司的第一個要點,就是要去了解該投信公司的股東結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觀察主事者的心態。早期,由於基金投信公司較少,3億的股本就可掌握上百億的資金所帶來的資源,因此,很多大企業或財團都趨之若鶩;不過,這些財團真的是為追求受益人的權益而成立基金公司嗎?令人懷疑;因此,母公司的信譽就成為重要的觀察重點,假若,母公司是擁有長期優良信譽的企業,相同的標準將會用在投信經營上,這樣的投信公司可能較值得信賴。在經過第一步的檢驗後,接下來就要檢視基金公司的績效表現。投資人要看的,不僅僅是單一基金3到5年的長期績效,更要觀察該基金公司的整體績效表現;如果,出現同一家基金公司的部份基金,績效好壞差異很大,表示該基金公司並沒有一致性的投資策略,每個操盤人只靠著個人單兵作戰,這樣經營模式,它的績效表現可能難以穩定;投資人不妨仔細觀察有那些基金公司,它旗下的基金多是維持長期穩定在所有基金排名的前4分之1,如果有這樣的基金公司,投資人就可以較放心的將自己的資金託付給這樣的基金公司管理;除此之外,投資人若本身對股票的基本面有所了解,不妨再看看該公司基金的持股,你自己本身是否認同它的選股,如果是,就更可以將錢交給這些人,讓這些每天花很多時間在研究公司基本面的專業人士,幫你選好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