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力就是能從現狀中察覺內在積極生成潛能。簡單的說,賞識力就是能在橡子裡看到高大橡樹的能力。以隱喻來說,就是看到的不只是現在一個小小的堅果種子,而是看到這顆種子如何隨著時間而長出粗壯的枝幹和濃密的樹葉。這種能力可在現狀的遮掩下,看到未來的創新產品、頂尖人才或寶貴解答。
#@1@#一、重新架構賞識力的第一個要素就是察覺的能力,也就是能觀察、解讀、架構(frame)或重新架構(reframe)的能力。架構是一個人刻意用某種角度看人、事、脈絡或局面的心理過程。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看你怎麼稱呼半杯水,不管你說是半滿還是半空,杯子裡的水量都是一樣的,問題只在觀察的角度不同。在察覺或重新架構時,一個人要面對很多選擇:選擇是否要注意某件事,而暫時把別的事擱在一旁。這個選擇是一種以價值觀為基礎的判斷,因為受到注意之事的價值,必定比擱置在旁者的價值高。想想半杯水的情況。很多因素會影響一個人對水量的價值判斷,、是很渴還是正想救一艘即將沉沒的船。運用賞識力的人,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都會重新架構現狀,改以新觀點看事情,引出新結果。二、對正面價值的肯定如果你問別人「具賞識力」(appreciative)是什麼意思,有些人可能指財物價值高漲,有些人會想到「感謝卡」或需要寫下來的表揚詞。但大多數人都對這個詞都有正確的感覺,且有主觀意識摻雜其中。本書中這個詞專指一種選擇和判斷某件東西正面價值的過程。這是賞識力的第二個要素。想像以下情境:你在某個美術館瀏覽一項藝展,你的朋友正在附近跳蚤市場買畫,你們碰巧都看到同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假設你們兩個都不是藝術評論家,但你對藝術的品味也許比你逛跳蚤市場的朋友好一些,而且因為你身處美術館,你懷抱著一種欣賞見識的心理。你知道美術館中展覽的作品已經讓專家挑過,所以你會特意尋找畫中的美。當你很仔細的看時,你會發現一些隨便看時遺漏的東西。此時你在跳蚤市場朋友可能在找便宜貨,所以她會很努力在作品中找瑕疵,以便殺價。成功者用肯定的眼光觀察現實說你的朋友在找碴而你在欣賞,應該不為過。認知心理學家會說,由於那個已經建立的賞識脈絡,你其實是把那張畫解讀成或重新架構為優美或絕妙作品。因此到最後,你和你的朋友都會找到你們想要的東西:你尋找到意想不到的美感,他則找到瑕疵。同理,成功者不管有意或無意都能用欣賞肯定的眼光觀察日常現實,包括事件、情況、障礙、產品和人。因為他們重新架構,看到正面意義,他們常看到別人可能遺漏的潛能。三、從現在看到未來如何開展上述第二要素的言外之意是,人、事、物的現狀中已存在有用的、合意的或正面的價值,但它們有時需要透露出來、需要解碼或實現出來。賞識力高的人,可以把他們想要達成的目標和現在具生產力的部分連起來;這就是第三要素──從現在看到未來的開展。很多人有重新架構的能力,也有能力肯定正面價值,但是如果他們看不到將現在各種可能性具體連上未來的辦法,那就是尚未發展出他們的賞識力。下面一些案例有很多共同特點。這些案例展現了賞識力,且暗示賞識力三要素共同運作時的功效和結果。一、可口可樂的坎德勒從一帖失敗的頭痛藥,看出一種暢銷飲料的潛力。他把可樂這個東西從保健產品重塑為無酒精飲料,專攻它的獨特口味,且把它發展成數百億元的產業。二、雅詩蘭黛化妝品公司的創辦人雅詩蘭黛女士,曾看到一個沒穿鞋的女子走進該公司一家高級商店,她把這女人當成潛在顧客,最後成功推銷了2樣化妝品,隔天還推銷更多化妝品給這顧客的親戚。雅詩蘭黛不以貌取人,將這個女子當作潛在顧客,待她如上賓,而不是光是來店逛一逛的窮人,因此創造了業績。如果當初她聽從員工的建議,不理睬那個顧客,最後她的成績不可能這麼亮眼。坎德勒和雅詩蘭黛的共通點是:堅持到底、懷抱熱忱、思想創新,有能力克服障礙,且有本領說服別人努力追求他們的夢。就這樣,他們創造了非凡成就。
#@1@#如果可以的話,請回想你童年畫畫的經驗,大多數的情況是,你的塗鴉色彩很繽紛,但看不出來具體內容。你對自己的傑作很滿意,但和別人一起畫畫的時候,你會發現別人不是看不懂你的畫,就是錯認你畫的主題。當你知道自己的畫不如想像的那麼好時,你就會失望和困惑。但是當你明白你還有改進的空間後,你會開始臨摹別人的作畫技巧,練習描繪物體,做一些改變。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或上藝術課學習後,你的畫一定會進步,直到大多數人都知道你用畫在表達什麼。你可能會對這樣的結果感到欣喜,如果再學習更多關於藝術和技巧的東西,反覆練習,最後你就有可能成為優秀的藝術家。這個學習循環適用於運動、玩樂器和其他各種技術,也就是知名的「意識能力學習模式」。這模式涵蓋了4個學習程序:「沒意識到能力不足」、「意識到能力不足」、「意識到能力足夠」、「沒意識到能力足夠」。在「沒意識到能力不足」的階段,學習者不知道他的能力不足,就像一個孩子不知道他的畫是塗鴉,直到發生了預期之外的事,如失敗、批評等,才會喚醒自我認知,明白自己缺乏技巧,因此進入第二階段:「意識到能力不足」。為了提振能力不足所帶來的挫折,學習者會選擇逃避,忽略失敗或他人的批評,且忽略自己的認知(因此龜縮回第一個階段),或選擇開始做一些事來改善。經過努力,學習者會達到第三階段:「意識到能力足夠」。在這個階段,畫畫的小孩會特意專注於控制線條和顏色,想要畫出受到讚賞的畫。經過辛苦的努力和重複行為,學習者就會進步到第四階段:「沒意識到能力足夠」。在這個階段,學習者很熟練,因為他不用再特意思考如何做到想要的動作。在第四階段,那個小孩無意中就會開心畫出美麗的線條和色彩,畫出自娛娛人的藝術。
#@1@#沿用「意識能力學習模式」,賞識力也可以透過學習培養(見圖)。左下角第一象限(賞識力程度低,無意識)表示一個人通常是不自覺或無意識的從正面角度架構現實,只有在偶然的狀況才會表現出內在的潛能。因為沒有意識,所以只展現了賞識力的某些特質,像是堅持到底、相信自己的行動攸關重大、忍受不確定性、愈挫愈勇這四者中的一部分。看了本書後,你很可能不再停留在現狀這個象限。你現在知道賞識力的存在和它的要素和特質,也許你已經和在本書案例中的領導者比較一番,好好想想你的能力和行為。你已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賞識力了。一旦開始知道它的存在,你就進入第二象限。在此階段中,你開始決定要為未來更遠大的願景重新架構當下現實,你會評量你已具備多少賞識力的特質,或具備到什麼程度。只要仔細思考或用心反省自己在哪方面已做得很好、你未來想做什麼,你就可以進入下個階段。在第三象限,你會特意練習重新架構現實、肯定正面價值,且練習與賞識力特質相關的行為,用比喻來說,你會主動尋找橡子裡的橡樹。你會把前面階段找到的能力和特質轉移到新領域,在新領域中重新架構一番,也就是在產品、情境和人的身上看到各種可能性。經過不斷練習,你對重新架構現實、肯定正面價值、從現在看見未來的過程會愈來愈覺得自然,創意和機會也開始出現。在不經意中,你會進入第四象限。在第四階段,你的思考過程常是自動的,你的賞識力已和你融為一體。你自然而然、輕而易舉的在橡子看到高大的橡樹,機會不請自來。當你的堅持、確信自己的行動攸關重大、忍受不確定性、挫折復原力等特質逐漸發展,你就會開始品嘗成功的果實,顯露出你的未來願景。
#@1@#在發展賞識力模式的第二階段,當你衡量現在賞識力的程度和其特質的強度,要記住兩件重要的事。第一,每個人都有賞識力,就像每個人都有一般智能一樣,只是每個人的程度不同,領域也不同。第二,想要加強賞識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賞識自己的方式進行。先決定你的能力和特質是什麼,做什麼事時最厲害,然後以此為基礎,加以延伸、強化,運用到你生活的新領域。對很多人來說,這個方法也許和他們以前學過的方法或和商場上的方法衝突,但就像正向心理學運動的領導者塞勒曼(Martin Seligman)所說,心理學過去的潮流都把焦點放在缺點和問題上,所以就產生介入、控制的手段。在公司和其他組織,顧問和管理階層都在尋找漏洞,然後企圖填補漏洞。然而,這種落差分析的極限在於,填補一個洞後,情況會回到渴望結果的最低限度而已,而不是最理想的情況。因此,我們建議你專注於現在有什麼(而不是沒有什麼),什麼事成功過(而不是失敗過),你想把你已有的能力擴展到什麼領域、怎麼擴展。你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到最後不會只是分數;這些問題是讓你回想和思考用的,想想你遇到什麼事情會重新架構,想想你如何看出別人最好的一面,想想你如何展現挫折復原力和堅持,這些就是你賞識力的概況。一旦你知道你個人的賞識力概況,大致瞭解你想要的未來,你就進入前面提到賞識力模式的第三象限。現在,就是開始落實新行為和思考型態的時候了。要改變行之多年的習慣或心態並不容易,對大多數人來說,風險、不確定、模糊不清就是不舒服的感覺。你可能會發現你以前一直相信的東西未必是真(例如,如果你以為人的智能是固定不變的)。當你改變心態、行為,你的人際關係和對現狀的滿意度也可能跟著改變。當你看到和感受到一個新的未來,你也許會覺得不確定。隨著時間增長和練習增加,你會愈來愈舒服且有所改變。
#@1@#要改變賞識力,至少有三種方式。首先,你可以從行為直接下手,或者你可以改變導出那些行為的思考方式。這是典型改變行為的作法。例如,你可能習慣每天開同一條路線上班。如果有座橋封閉或施工,你就被迫改變路線,因此你可能每天早上要特意提醒自己朝新的方向開,直到養成新習慣。其次,你可以從思想過程下手。1972年諾貝爾得主艾德門(Gerald Edelman)最著名的理論之一就叫「神經達爾文主義」(neural Darwinism)。他說我們的頭腦有300億個神經元和100兆個突觸,在成長的過程中,最常用的突觸會保留,不常用的則會被破壞。換句話說,我們頭腦用得愈多就變得愈好。因此,如果我們有意識的讓自己有樂觀感覺,相關的神經聯繫就會增強。我們可以把它想成是鍛練頭腦,如果我們練習使用樂觀的神經的話,那些神經會變強,我們也會愈樂觀。也就是說,只要選擇某種心態,最後你就真的會有那種心態。第三,你可以藉改變行為來改變你的思維。要掌握這個方法的重點,請先試試以下小練習:微笑。維持這個微笑幾分鐘(感覺會好像過了很久)。幾分鐘內你會開始覺得更快樂,比你開始微笑前快樂。過一會兒,你會笑得比較自然,然後放鬆,然後真正感到快樂。因為我們的頭腦不會分辨微笑(或其他動作)是從心理狀況引起的,還是從身體肌肉牽動的,所以我們可以用身體的改變來換一種心態。你練習重新架構現實,就可以改變你的特質和行為。相反的,改變和特質相關的行為(例如,堅持某個動作),你就可以改變你的觀點。雙管齊下的話,你的改變會更快。在賞識力模式的第四象限,你就可以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不經意用上你的賞識力。就像諺語說的「熟能生巧」,如果你反覆告訴自己成功的故事,反思你的長處,自問新問題,尋找新想法,發展自己的創意,你就可能開始養成新的習慣而不自知。你會自動產生願景,重新架構現實,創意也會自然而然冒出來。你的賞識力在這個象限不需刻意維持,因為你每次自然流露,就是在練習你的賞識力。久而久之,你就會很自然的在橡子裡看到高大的橡樹。總而言之,雖然賞識力看不到也不能直接測量,但是它可以透過質化的方式描述,透過直覺去了解。智能不是靜止不變的,每個人都可以發展且加強自我的賞識力。我們希望藉著這個模式,大家都可以提升能力,當下就看到自己未來有待實現的諸多可能性。學著在橡子裡看到高大的橡樹,我們希望每個人及其組織、家庭、事業,都受惠於這個有創意的、令人滿足的、且令人賞識的工作團隊或社群。最後,由於我們以本書引介賞識力這個構念,我們期望大家開始思考這種智能並使用它,有些人還可以發展進一步的技巧和方法來加強賞識力。當你實踐賞識力的要素,尋找各種可能性時,要記得賞識力不只是把負面的東西看成正面的,而是看出人、物、情境的本質;看出橡子裡的橡樹,而不是芒果樹。加強你的賞識力,並不會讓你隨時隨地感到很快樂,或都不犯錯、不失敗。賞識力可以做的是,協助你從錯誤中學習新的解決方法,享受新成就,且針對更美好的未來,重新架構你的世界。
#@1@#作者:托久.塞欽可瑞,卡蘿.梅茲可譯者:莊媖婷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日期:2006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