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長達9天的中國新年假期後,台北股市受到假期期間國際股市普遍上揚激勵,新春第一個營業日加權指數就以7900點,上漲90點收盤,為金豬年行情博得好采頭。縱觀新年假期國際股市表現,就以費堿半導體指數表現最為優異,指數從473.91點上攻至488.5點,漲幅高達4%,表現為主要國際股市之冠。而眾所注目的中國股市,雖然也因為新年假期而封關,但有中國股市櫥窗之稱的香港股市,卻也在新年期間上漲了2.4%表現亦是不俗,加上不論是上海或深圳股市,新春第一個交易日也是以上漲收盤,更是教投資人對於2007年中國股市行情予厚望。自從2006年8月上海與深圳股市聯抉起漲以來,中國收成股就一直是台北股市熱門投資標的之一。也正如此,追蹤認列大陸轉投資損益,並且進一步估算對於台灣母公司獲利貢獻度,就成了台北股市的熱門顯學。然而,一般來說,投資人評量「中國收成股」在大陸轉投資事業的獲利能力時,看的不是認列大陸轉投資收益金額的多寡,就是觀察來自認列大陸轉投資損益對台灣母公司每股稅後盈餘貢獻度高低,但以這些標準來評估中國收成股在中國大陸所布局轉投資事業的「獲利能力」,這樣的論點,真的正確嗎?
#@1@#先從同樣是中國收成股的連接器生產廠商信音開始看起。2004年與2005年信音從大陸認列轉投資收益分別為0.4億元、0.81億元;2006年前3季所認列大陸轉投資收益就達0.89億元,不僅超過前年同期的0.69億元,也超過2005年全年認列的0.81億元,信音在中國大陸可以說是1年賺得比1年多。從信音認列大陸轉投資損益對每股稅後盈餘貢獻來看,2004年與2005年分別為0.78元與1.62元,而2005年前3季與2006年前3季則分別是1.22元與1.60元,大陸獲利貢獻度亦也呈現逐年成長。再從信音最近幾年赴大陸累計投資金額追蹤,就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信音投入大陸的資金從2004年的1.57億元、2005年的1.91億元,乃至於2006年第3季時更是快速膨脹到3.04億元,短短2年時間,信音投入大陸市場的資金規模明顯倍增;反觀信音台灣母公司,股本僅從2004年的5億元成長到目前的5.5億元,股本膨脹率僅達10%。如果,我們將大陸轉投資子公司視為一家獨立運作公司,而投入大陸的資金則以股本視之的話,那信音在大陸所賺的錢會隨著股本(投入大陸的資金)與產能的擴充而水漲船高;但在母公司股本擴充幅度有限,大陸投資規模與認列轉投資收益金額又快速成長的情況下,台灣母公司所認列大陸損益對每股稅後盈餘的貢獻呈現逐年逐季成長,當然也不令人意外。再從投入大陸金額與所認列的大陸轉投資損益計算信音錢進大陸的年投資報酬率,就可以清楚看到2004年與2005年信音大陸子公司投資報酬率分別是25.4%、42.52%,但到了2006年前3季投資報酬率則為29.25%,較2005年前3季的34.47%明顯下滑。也就是說,正因為大陸子公司股本快速膨脹,反而稀釋了信音大陸子公司獲利能力。
#@1@#事實上,信音的狀況也發生在其它中國收成成長股身上,像電梯生產廠商的永大、太陽能概念股的合晶,甚至是鴻海集團旗下的鴻準,都出現大陸認列轉投資收益年年成長,對母公司獲利貢獻亦是逐年走揚;但實際上,大陸子公司的獲利能力,卻出現下滑的警訊。我們在投資台股上市上櫃企業時,除了觀察營業收入、稅後純益、每股稅後盈餘等獲利數據的絕對金額與成長幅度外,對於毛利率、營業利益率,乃至於純益率等獲利能力數據變化也應一一檢視。但對於大陸轉投資子公司經營績效,礙於母公司財務報表所提供數據有限,只能看到個別大陸轉投資公司最終損益數據,無法針對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等獲利能力比率進行追蹤,忽略了在大陸所投入的每1塊錢,究竟能賺進多少收益。以這樣的概念回頭審視中國收成股的獲利能力,單就2006年前3季認列大陸轉投資損益數據來看,發覺長久以來我們所認為中國收成股中最會賺錢的可成,在去年前3季在大陸每投入1塊錢,就能夠賺回1.57元,獲利表現優於2005年前3季1.47元。但若與鴻海相較,郭台銘在大陸每投入1塊錢,就可以回收6.91元,而且較前年同期6.63元佳,在中國的投資績效遠勝可成好幾籌,也由此可見,整個鴻海王國在大既深且廣的布局,不僅加強對於國際大廠接單能力,亦充分發揮經濟規模所帶來經營績效的提升。所以說,鴻海才是真正在中國大陸錢賺最多,而且還是獲利能力最強的「雙料冠軍」。
#@1@#除了鴻海、可成這些廣為人知的明星級中國收成股外,事實上,還有不少錢進大陸的上市上櫃企業,獲利規模與獲利能力呈現逐年成長態勢。就以表面黏著代工廠商台表科來說,該公司早在1997年就已經前往大陸東莞設廠,自此之後,在大中華市場擴充的腳步未曾中斷。所以,可以看到台表科累計赴大陸投資金額從2004年2.81億元快速成長到2006年第3季的7.22億元,擴張幅度與信音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若從投資效率觀察,台表科在大陸投資報酬率從2004年的21.84%來到2005年的78.74%,2006年前3季投資報酬率則為64.31%,表現也較2005年前3年58.47%出色,可以說台表科在大陸的獲利能力並沒有因為規模擴張而遭稀釋,反而逐年提升。反映在對台灣母公司每股稅後盈餘貢獻上,從2004年的0.92元、2005年的3.07元,成長2006年前3季3.98元,因為生產規模與獲利能力同步提升,使得大陸轉投資收益呈現加速度成長走勢。此外,像監視器組裝大廠中光電、電源傳輸線生產廠商良得電,或是二線主機板供應商環隆電,如同台表科一般,除了持續加速大陸地區的產能擴充外,獲利能力亦隨著規模的擴張而提升,這樣的企業已經不僅為中國收成股,而可以用「中國收成成長股」稱之,應是此刻中華市場興起的最佳投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