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勞委會的規畫如期實現,半年後,台灣的股市就會有700億元生力軍大筆投入,而且隨後每個月增加20億元以上;對於目前資金乾涸的股市而言,這真是一個喜出望外的好消息。從前年7月就開始實施的個人帳戶式勞退新制,在立法院終於三讀通過監理委員會組織條例後,已經累積超過1400億元的基金只待監理會正式組成,依法其40%即可投入股市。由於此基金每年以80億元的速度成長,達到兆元亦指日可待,如此龐大的資金若能好好運用,其影響之深、之廣,難以想像。不過,監理委員會尚未成立運作,許多問題已經隱然可見。頭一個無人不存疑慮的問題就是,這一筆龐大的基金,會不會重蹈以前各種政府掌控基金的覆轍,成為政治人物滅火救急的方便籌碼?一個現成的例子擺在眼前:舊制的勞退基金已累積逾4千億元,但檢討其投資報酬率,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統計,過去5年竟然虧損高達204億元。拿香港同屬個人帳戶式退休基金強積金來對比,強積金去年的投資報酬率高達12.96%。究竟什麼因素使此二者的投資結果如南轅北轍?香港的強積金完全不受政府干預,由雇主與勞工雙方配合運用,而且勞工有高度的自主權可以在專屬機構提供的組合中選擇自己偏好的投資對象。而我們的勞退基金則完全由官僚一手掌控,對於事關自身退休生活的勞工們則摒諸門外,根本不給他們置喙的餘地。官僚的行為,依已成主流的公共選擇學派的分析,與一般凡夫俗子一樣,力求本身最大的福祉,當其功名利祿完全取決於上位者的好惡,則運用勞工血汗錢時一心只想到配合上級指示,揣摩上意,為政策與選舉護盤,豈非理所當然?相反的,存於個人帳戶中的勞工血汗錢,關係著退休後的基本生活憑仗,勞工們豈能不努力追求最有效率,最有勝算的投資機會?當雇主配合專業機構透過資產配置,將各項投資組合的風險度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後,勞工自主選擇投資組合當然會儘可能提高投資報酬率。有鑑於前車之覆,我們的立法院特別規定,21位監理委員中,有6位必須是勞工團體代表,而10位專家學者委員中,5位也要由勞工團體推薦,藉此提高勞工,也就是帳戶真正主人的發言權。不過其中暗藏巧門:所有的委員都必須由勞委會主委,這位追求個人最大福祉的官員來遴聘。近來迭出醜聞的專業審查委員已令國人徹底認清,不管背景如何,負責遴聘的官員都有辦法選出一丘之貉。因此號稱過半的勞工代表,有幾人會像香港強積金一樣做出最佳選擇,頗可疑慮。在勞退基金監理委員會正式運作之前,我們必須切實防備這樣的偏失再度出現。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將勞退基金的主權還給真正的主人,每個「個人帳戶」的存款者,透過他們將基金投入最有效率的投資機會,則不但勞工於退休時可以過更安逸的生活,市場機制也會因而更成功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