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創世區塊由比特幣發起人中本聰於2009/1/3寫入區塊鏈中,並放上當日泰晤士報。
上期談到區塊鏈技術讓虛擬貨幣支付成為可能,這期來分享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密碼貨幣,究竟如何避免鈔票的無限複製、無限發行以及解決重複支付(Double Spending)的問題,而開始讓國際大型企業願意收款密碼貨幣,包含特斯拉、PayPal都可使用比特幣等幣種用於付款。
其實虛擬貨幣、數位貨幣早已不是新鮮事,過去很多商家即發行自家的虛擬幣來推廣線上交易,而數位鈔票也是存在多年。但也因此面臨數位化所產生的無限複製、無限發行,導致所發行的虛擬幣難有價值。
只要能夠複製發行,那貨幣的價格就會面臨通膨,貨幣變得不值錢,早前二○○八年的金融海嘯,各國印鈔救市,導致通膨,全球人民買單,就是例證。因此,投資法人除了買單比特幣區塊鏈技術為金融產業帶來變革之外,發行總量二千一百萬顆的限制更讓比特幣具價值。
去中心化 可取代現有金融架構
比特幣正是因為金融海嘯,各國央行無止盡的印鈔,在當時惡劣環境之下的產物。所以比特幣區塊鏈的誕生,其實正是對銀行財閥等統治階級的怒吼。比特幣發起人中本聰於科技論壇放上比特幣白皮書「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號召不少工程師下載系統,成為首批比特幣區塊鏈節點礦工。
首個創世區塊則由中本聰於二○○九年一月三日寫入區塊鏈中,有意思的是,中本聰在第一個區塊中放上當日泰晤士報,並留下一行話:「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表達對於當時政府打算對銀行業注資的行為感到不滿。
一如比特幣白皮書名為「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中本聰開發比特幣區塊鏈與基於區塊鏈的密碼貨幣技術,就是想藉由透明、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企圖扭轉權力階級,取代銀行對於金融商業行為的獨佔壟斷,區塊鏈整體設計完全解決過去虛擬幣的可複製與可以重複支付的難題,甚至可取代現有的金流架構,在設計上即是一個電子支付與分散式大帳本。
受益於區塊鏈透過節點驗證、共識設計、分散式帳本、時間戳、加密技術、錢包公私鑰等大量高科技,打造出足以取代現有金融架構的去中心化系統。使用者可透過比特幣區塊鏈進行移轉比特幣資產,完成交易,並且每一筆交易都紀錄在區塊鏈上,透明、可查、可控。
共識決設計、密碼學技術 防偽、防止重複支付
此外,密碼貨幣能解決複製與重複支付,正是因為區塊鏈技術中的共識決設計與不可篡改性。以比特幣區塊為例,即是藉由密碼學技術來達到防偽,以及私鑰的數位簽章證明所有權;再透過區塊鏈分散的節點礦工進行驗證。
而在節點礦工驗證中如何防範出錯或礦工作惡,共識決的設計至關重要,各位常聽到的PoW工作量證明,就是讓區塊鏈成為銅牆鐵壁,不會出現重複支付,確保鏈上交易正確的重要設計,同時也是確保分散全球的節點維持一致性。
而要破壞比特幣區塊鏈PoW共識決,就必須讓過半數的節點都作惡,做出錯誤的驗證。就是所謂的五一%攻擊,超過半數的節點作惡後,才可能修改當下該區塊的內容。也因此,比特幣區塊鏈網絡受益於全球上萬礦工的維護,才能穩定運作不受攻擊。在量子電腦來臨前,一切無虞。
而早前有些節點很少的區塊鏈即遭受過五一%攻擊,將一筆已被支付的密碼貨幣再次使用,鏈上交易紀錄遭到篡改,即是所謂的雙重花費(雙花)攻擊。
這期談到區塊鏈技術主要以共識決設計、密碼學技術建構出防偽、防止重複支付的電子現金支付系統與金流大帳本,下期談區塊鏈技術中的挖礦獎勵如何讓比特幣自主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