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也聽過「被動收入」與「財富自由」,為什麼這兩個名詞這麼吸引人?要怎麼做才能達成這兩個目標?此時,你需要:透過個人品牌的經營,創造被動收入。經營個人品牌是人生中最值得的投資,因為能同時滿足三個可以讓人生更幸福的要素:自由掌控時間、實現自我價值、創造高效益收入。然而,要開始經營個人品牌之前,需先透過以下幾大步驟來確認能夠且願意經營的方向與方式:
一、盤點自己的能力與興趣。
二、設定經營主題、內容類型、個人定位。
三、規劃三層漏斗的內容。
四、設計收費品。
五、定期產出內容。
六、社群平台發布曝光導流,適時收費。
七、內容網站慢慢佈滿領域關鍵字。
八、設計再行銷的管道與排定內容。
九、計算每次購買成本、總支出陸續優化各環節。
從盤點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開始剖析經營個人品牌的每個環節,尤其後端的獲利方式,希望讓經營自媒體的朋友們,在經營個人品牌時,也能擁有足夠的收益生活。
找出優勢 不斷學習新技能
第一部分定位,就是必須了解自己,要知道自己能做到什麼事,也就是「能力」,以及想做什麼事,也就是找出興趣,先找出專長、興趣與差異化,訂出經營主題,以及要用什麼內容類型來發表,用圖片、影片還是文章。內容類型也直接關聯著更適合哪些社群平台,更重要的是在這個主題裡找尋定位,以及找出與其他競爭者有何不同、有哪些優勢等等,定位就要同時設定自己響亮的頭銜以及品牌背後動人的故事,這是經營個人品牌第一件最為重要的事情。
第二部分技能,經營自媒體就是要不停地學習新知識以及新的工具,將寫作及說故事視為自己最重要的技能,不斷學習其他技能,例如:圖片製作、做簡報、剪片、演講、投廣告,學習新技能對於個人品牌的放大與加深有非常大的幫助,技能這一項本來就是在經營路上覺得什麼卡住了,就可以學起來,每個人經營的類型與方向不同,需要學習的也不一樣。補足技能上的不足,是在定位品牌後要做的第二件事。
第三部分則是最重要的行銷,在製作內容經營個人品牌時,必須對「不同管道」與「不同受眾」製作「不同內容」溝通,有意識地將群眾層層轉換,這一點其實在行銷上並不是新知識,而是「行銷漏斗」的運用,但對於個人品牌經營者來說,多數人完全沒有想過透過不同管道接觸、篩選讀者,要做到內容分層,篩選出「泛粉」與「鐵粉」,需要製作分層內容,甚至使用不同管道,有意識地將群眾層層轉換。
訂出明確的收費制度
第四部分就是獲利,要明確設計出收費制度,在經營路上一定會受到很多人的鼓勵或讚美,但是當需付費時,反應就會靜悄悄了,因為鼓勵與讚美是免費的,收費是非常直接分辨出「泛粉」與「鐵粉」的界線。付出越多成本,參與者的心態也會越積極。透過付費門檻,篩選出真心渴求的受眾。收費應該是常態,免費只能是特例。如果品牌堅持把免費當成常態,也不是不可以,但時間有限,不可能平均照顧每一個人。
對品牌經營者來說,有限的時間如果只能服務一小群人,也只能從有具體行動支持你的人優先滿足,接著再滿足其他人。人的心理上有個錯覺,會認為貴的通常比便宜的好,這是經過心理學家實驗證明的現象,如果覺得有價值,就應該要有收費。如果覺得比別人好,就應該收費比別人貴。免費不只會讓事業無以為繼,也是貶低價值。如果是專家,就應該收費,與那些免費提供者做出明顯的價值區隔。要開始認真計算金錢與時間成本、賺取的利潤,哪裡可以拉高營收、哪裡可以降低成本等等,計算出來後,才能逐步優化:曝光量、點擊率、轉換率、回購率、客單價,讓品牌獲利可以逐步最大化。
最後一個部分則是願景,雖然個人品牌的獲利是講求賺到錢,或者有能力擴大事業體,但經營個人品牌的目的要明確訂出來,不能把個人品牌當成沒有終點的成長,它應該是打造理想生活的工具。希望想投入個人品牌經營的業者,都可以思考下面這三個問題:
一、期望的最低年收入。
二、希望達成的成就或形象。
三、每個月希望工作的時間量,或是自由運用的時間量。
累積體驗而非累積存款,如果追逐財富、名聲、影響力的成本,有一天高到必須壓迫生活,就必須畫出一條界線,讓自己可以一方面獲得高效益的收入,一方面保有最大程度的自由。每個人的願景都不一樣,調整追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