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之所以擠下國民黨,取得中央執政權,靠的是「地方包圍中央」的戰略,多名民進黨籍縣市首長聯手創造了「綠色執政、品質保證」的口碑,才使民進黨政治版圖逐漸擴大,最後促成政黨輪替。成為在野黨的國民黨,原本也想師法「地方包圍中央」的戰略,不過力有未逮。因為,藍營縣市首長身陷官司者有之,缺乏魅力者亦有之,導致大多數民眾對國民黨籍縣市首長的執政能力,依然信心缺缺。不過,桃園縣縣長朱立倫卻是例外,不但常在各項縣市首長評比、調查中領先群倫,更是馬英九、胡志強外,國民黨內少數實力與影響力兼具的政治人物。朱立倫信心滿滿地表示「幾年後,桃園縣的捷運系統完工,加上高鐵、捷運化後的台鐵,從桃園縣到台北縣市的交通時間,將大幅縮短,屆時台北縣市的人口、產業,將大量移入桃園縣。」他的信心,來自於桃園縣的脫胎換骨,桃園縣不但依舊是傳統產業的重鎮,光電產業、半導體產業產值也躍居台灣第一,去年產業產值更高達2.2兆,其他縣市難以望其項背。但是,朱立倫對此並不滿足。他希望桃園縣不只是個產業大縣,未來更能成為生活大縣、國際化都會。今年9月起,朱立倫將透過縣籍立委在立法院提案,推動制定《桃園國際機場發展特別條例》,以期打破桃園國際機場與桃園縣之間的藩籬,強化發展觀光、物流、製造、航運等產業,讓桃園縣成為名實相副的「航空城」,他強調:「桃園國際機場不應只是中央政府的租界,而是桃園縣經濟發展的活水泉源!」以下是採訪紀要:
#@1@#《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桃園國際機場是台灣的國門,桃園縣也被稱為「國門之都」,桃園國際機場與其他國家機場相比,評價如何?朱立倫答(以下簡稱「答」):台灣很多機場都叫國際機場,其實都只開放日本旅遊專機降落而已,小港機場只飛東南亞國家航線,距離國際機場還有一段距離,台灣只有桃園國際機場,才是真正的國際機場,它不只是台灣的only one(唯一),更是unique(獨特)。每一個快速發展的國家,都有一座繁榮的機場。桃園國際機場不僅是台灣的門面,更是國家競爭力的指標;近幾年來,國際專業機場評比相繼出爐,在名單中,不是找不到桃園國際機場,就是排名逐年倒退,反觀其他許多亞洲機場,卻已名列前茅。例如,國際機場協會今年3月公布全球機場評比,全球最佳機場與亞太最佳機場,都是韓國仁川機場;而服務品質的評比上,韓國仁川機場與香港赤角機場連續2年蟬聯冠亞軍,馬來西亞吉隆坡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則排名第3、4名。ACI的評比名單中沒有桃園國際機場,但台灣是ACI會員,去年也獲通知參加評比,民航局表示基於經費、人力考量,所以未參加。坦白說,即使加入評比,我們有機會勝出嗎?在另一個國際專業機場評比機構Skytrax的2006年報告中,桃園國際機場在全球136個主要機場中,排名第38,在亞洲27個主要機場中,則排名第20;其中,新加坡樟宜機場、香港赤角機場榮膺全球最佳、次佳機場;這份報告更將機場分等級,最高是五星級,全球只有新加坡樟宜機場得到五星級的評價,桃園國際機場則是零顆星。不只「改名」 更要「改運」問:桃園國際機場在專業評比中名次落後,其原因為何,對台灣有什麼影響?桃園國際機場管轄權屬於中央,桃園縣政府能作些什麼?答:國際機場是國家重要門面,更是外國旅客入境台灣的第一印象,現在,不只日本、韓國、新加坡的機場評價很高,連上海浦東機場都十分進步,但桃園國際機場客、貨運量卻都停滯不前,中央政府說要建設台灣成為亞太運籌與運轉中心,試問有人會相信嗎?
#@1@#其差別在於,其他國際機場周遭都已開發成「航空城」,提供多元化的服務,例如荷蘭史基浦機場、日本大阪關西機場、香港赤角機場、美國達拉斯機場,上海浦東機場也是如此;但桃園國際機場就像「中央政府在桃園縣的租界」,周遭雖有許多建設與規畫,可惜一直未能有效整合。因為沒有地方可以讓旅客消費,他們從桃園國際機場下機後,總直接搭車前往台北或其他城市,導致機場周遭十分荒涼,附近居民沒有因機場而享受繁榮,得到的只有噪音。所以,桃園國際機場不只「改名」,更要「改運」。我認為突破現行法律的方式,乃是訂定特別法《桃園國際機場發展特別條例》。我們想透過縣籍立法委員推動的法案,乃透過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合作,將高鐵菁埔特定區(490公頃)也納入機場周邊土地發展計畫,興建商場、會展中心與自由貿易港,強化觀光、物流、製造、航運等產業,擴大桃園國際機場功能,也就是建立一座「航空城」,並期待它帶動桃園縣產業的發展。問:推動訂定特別法,是否意味桃園縣政府想爭取桃園國際機場的管轄權?答:桃園縣政府推動訂定《桃園國際機場發展特別條例》,目的不在與中央爭權奪利、瓜分資源,也不是為了爭取桃園國際機場的管轄權與稅收,我們關照的重點是機場的繁榮與發展,因為只要機場好,台灣就會好,桃園也會跟著好。我希望未來航空城的管理可以民營化、公司化,如此才能真正導入民間的活力。規畫6000公頃「自由貿易港」問:目前規畫中的「航空城」,面積有多大?答:韓國仁川機場的航空城,面積有1500公頃,上海浦東機場則一口氣規畫了15000公頃,桃園機場現有的「自由貿易港」,面積只有45公頃,實在太小;而規畫中的航空城,面積則有6000公頃,其中1500公頃為機場現有土地,另4500公頃則由桃園縣政府負責徵收,如此才能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航空城。
#@1@#現在的產業尤其是高科技產業,愈來愈倚賴空運;而擁有桃園國際機場,正是桃園縣最大的競爭優勢,若將機場及周邊地區發展成真正的航空城,便能增加稅收與地方的就業機會,並帶動公共建設的投入、刺激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機場與桃園縣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機場不應該是桃園縣中的一座孤島,我們要做的事,就是推倒擋在機場與桃園縣間的那座圍牆,不管是有形的或無形的。問:機場捷運將於何時完工?台北縣政府決定自行興建並經營環狀捷運系統,桃園縣是否有類似的規畫?答:桃園縣目前有兩條捷運線正在興建,一條是連結台北車站與桃園國際機場的機場捷運,預定於2010年通車,一條則是新莊捷運線的延伸,將從台北縣延伸至八德市。目前,桃園縣政府正依循《大眾捷運系統開發辦法》,爭取交通部指定桃園縣政府為機場捷運的主管單位。除了台北縣市、高雄市,雖然有不少縣市宣稱要興建捷運系統,但桃園縣是唯一已經開始動工的縣市,而且,負責捷運事務的范良琇副縣長,曾擔任台北市捷運局局長,他所建立的團隊,可說是台灣最具捷運工程經驗的團隊。而在去年,桃園縣政府已委託顧問公司,針對桃園縣未來的發展,提出新的捷運路網規畫,雛型乃是過去台灣省政府所規畫的3條捷運路網,預計於今年提出路網規畫與民間參與的模式,以降低政府的財政負擔,並作為後續報請行政院核定之參考。
#@1@#問:除了捷運,桃園縣還會有哪些重要的交通建設,而這些交通建設將對桃園縣造成何種影響?答:桃園縣是北台灣的交通樞紐,除桃園國際機場與將陸續完工的捷運線,還有高鐵、台鐵縱貫線、台鐵桃林鐵路(從桃園市到林口鄉),還有3條高速公路、2條快速道路與多條省線道路,運輸網路相當綿密。原本,桃林鐵路是用來運煤的,桃園縣政府積極推動將桃林鐵路提升為客運運輸系統,而台鐵也積極轉型為高架捷運化的區域鐵路,並已通過環保署的環評審查,將可提高班次及增加4處簡易車站,桃園縣政府也著手規畫沿線之都市計畫,增加桃園市、中壢市間的運輸服務與沿線土地的使用效率。這些交通建設完成後,從桃園縣到台北縣市的交通時間將大幅縮短,屆時台北縣市人口、產業,將大量移入桃園縣。屆時台北縣市、桃園縣將很像紐約都會區,上班族在紐約市上班,但住在紐澤西;現在,已有許多台北市上班族移居到桃園縣,未來人數將愈來愈多,房地產將更為熱絡。問:當下,高鐵已讓台灣成為「一日生活圈」,但高鐵桃園站附近卻未隨高鐵通車而繁榮,桃園縣政府有何規畫?答:我們將高鐵桃園站定位為「國際經貿會展中心」,尤其緊鄰車站旁之產業專用區,可開發為高科技展覽中心、購物中心,面積有21.9公頃,以建蔽率40%計算,單層建築面積可達8.76公頃,全區可提供5000個攤位數,足以因應台灣未來會展所需,並取代台北的世貿中心,使台北世貿中心可進行更高價值的土地開發。高科技產業重鎮 產值逾2.2兆問:桃園縣也是台灣的產業大縣,1年的產值有多少,重點發展的產業有哪些?答:桃園縣堪稱台灣的「經濟櫥窗」,境內有22個工業區與1萬多家廠商,產業類別涵蓋傳統製造業到高科技產業,產值早已超越新竹科學園區,躍居台灣第一工業科技大縣;根據統計,全國500大製造業中超過200家在桃園縣設廠,桃園縣每年產業產值超過2.2兆。而且,北台灣早已連成一個「科技廊帶」,其他縣市想要複製,難度很高。桃園縣內的產業,早期以傳統製造業為主,擁有完整的食品業、紡織業、汽車零組件業產業鏈,由於桃園國際機場的緣故,物流產業、航太產業不是以桃園縣為營運總部,就是在桃園縣設立重要據點,規模皆為全國第一;近年來,由於高科技產業紛紛在桃園縣設廠,產生「群聚效應」,目前也成為高科技產業的重鎮。問:哪些光電、半導體產業在桃園縣設廠,發展現狀為何?答:隨著全球光電市場的快速成長,台灣的光電產業也持續擴張,而桃園縣已是光電產業的最大生產地,全國18座光電廠中,便有12座設在桃園縣,包括中華映管、友達光電、翰宇彩晶等大廠,總投資金額大約7000億,年總產值達5000億以上。桃園縣也即將成為台灣最大的半導體產業王國。華亞科技在桃園縣的投資金額高達2300億,除了在華亞科技園區內設置華亞一、二、三廠,更將於桃園科技園區興建華亞四廠,而華亞科技的母公司南亞科技,也是桃園縣重要的半導體企業,它在DRAM的製造上,已經站穩世界第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