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繁華的台北街道上常可以看到一張小桌子,上頭放著信用卡或現金卡產品的DM(廣告)、贈品及一台影印機,隨時能替往來的路人,辦好一張張方便消費的信用卡或現金卡。這樣的行銷方式及衝市占率的思維下,雖然讓台灣的現金卡及信用卡市場急速攀升,卻因為風險管控寬鬆,埋下2005年卡債風暴危機。如今,700多個日子過去了,每到國內金控公司法說會時,總不免要探討卡債風暴到底過去了沒?台灣的信用卡市場何時能逢春?在台灣踩到消費擴張的卡債風暴地雷後,對岸的信用卡市場也開始崛起,而常常跟著台灣發展模式走的大陸市場,會不會也隱含著卡債風暴呢?
#@1@#本刊特別專訪萬事達卡(Master Card)中國大陸暨台灣區總經理江威娜,暢談台灣和大陸的支付卡產業近況,以下是訪問紀要:《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部分發卡銀行的信用卡業務似乎再度積極起來,你認為這是不是代表雙卡風暴已經過去了?同時,現在的信用卡市場也出現「M」型走勢,你怎麼看待這個現象?江威娜答(以下簡稱「答」):(深思了數秒)我沒有辦法論斷雙卡風暴是否已經過去,我相信也沒有人能夠真的下定論。我們曾經針對台灣「家庭負債比」做研究,發現卡債風暴的形成和銀行過多有相當大的關聯性。因為銀行家數過多,但台灣市場太小,再加上產業外移,銀行卻「不能」跟著顧客移動,使得企業金融業務越來越難做,無法獲利,所以,只好搶攻消費金融業務。在低利率的情勢下,民眾大舉借錢,不知不覺陷入重度負債陷阱。我雖然無法斷定卡債風暴結束了沒有,但經過這一次,台灣的銀行開始注意成本效益、加強風險控管,而主管機關也做出了很多規範,要求銀行的內控應該要更縝密。再加上債務協商和剛通過的破產法,都還有可能讓持卡人和銀行之間的債務關係橫生變數,所以沒辦法講風暴是不是過去了,只能說它有改善。問:以前,我們說現金是信用卡最大的敵人,希望能改變民眾使用支付工具的習慣,讓信用卡能夠取代現金。但台灣經過雙卡風暴後,大家對於使用信用卡產生一些疑慮,你怎麼看待未來的信用卡市場發展?信用卡須重支付輕貸款答:我覺得信用卡本來就是無罪的,它只是一個支付工具,在這次的金融風暴中,它純粹是被現金卡拖累了。信用卡做為支付工具的觀念和產品,在全球都是被接受的,它提供很多的便利性。對消費者來說,安全和便利的支付方式,永遠受歡迎,信用卡不應該被污名化。所幸,現在不管是消費者還是銀行,對於信用卡都開始比較理性了。也把信用卡定位在支付功能,而過去大家過度使用的貸款功能,只是支付功能的其中之一,並不是最主要的一塊,這樣一來,銀行就會把注意力放在卡片的使用率是不是夠高。所以,大家從激情,慢慢走向理性,它的發展將會慢慢的正常化。
#@1@#問:這是否代表支付卡產業的市場就從此萎縮?銀行走向重質不衝量答:倒也不是。從金管會的數字來看,不管是國外的還是國內的消費簽帳金額都已經回穩。這表示消費者開始很理性的在使用這樣一個支付工具。至於什麼時候會變得更好,我覺得是很多其他因素的配套,不是單一因素可以讓它產生改變。問:信用卡市場走向M型化結構,就像是發卡銀行為了提高卡片的使用效率和平均消費金額,紛紛推出各種「頂級卡」和「尊榮卡」,你怎麼看待這種趨勢?答:台灣過去在不同等級信用卡的發卡上,是比其他國家混亂的,像台灣的白金卡,幾乎是「過度普級化」,導致擠壓到金卡的部分;過去因為過度競爭,所以,銀行沒辦法把客戶做區分,大家像是穿制服一樣。因為,銀行只要量,不要質。現在要質,就沒辦法再穿制服,一視同仁,所以要轉向做利潤管理,要做市場及服務的區隔,所以才會有頂級卡和商務卡的產生。正也因為這樣,讓發卡業者有機會把其他功能的服務加進來,例如悠遊聯名卡、感應式信用卡、轉帳卡(Debit card),而且這些功能都能有效的進行整合。
#@1@#問:過去大家在塑膠貨幣的使用上較簡單,就是金融卡和信用卡兩大類,如今大家為了要因應這個市場的變化,持續且不斷的創新,正如你之前講過的「持續的創新,使產品的生命周期縮短」,這對這個產業是好事嗎?會不會擠壓獲利空間?答:我覺得不是壞事。我常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我們曾幾何時發現,底片沖印這個產業,從你我的生活中消失,這才沒有多久的事,我們都經歷過。因為這個產業在轉變,當有一個新的服務或技術被發明出來後,而你沒有跟上這個大趨勢,沒辦法符合大多數消費者的需求,你就只好被淘汰。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你沒有努力,沒有創新,你很容易就被時代淘汰;沒有創新,連生存都有困難了,更別說是獲利。而且,我認為,現在也不是只有支付卡的產品周期短,你看數位產品的生命周期,不也是很短,所有的東西都一樣,這也是資訊流通的結果。我記得,1994年去大陸北京,進到三環,都沒有電,很昏暗,就一個燈泡,比我現在看到桂林或更落後地方的街景還要糟,但現在到六環、七環,都是不得了的。
#@1@#那時,我問他們怎麼和分行聯絡,他們說用傳真。當1990年起開始有網際網路、1999年起網際網路因頻寬變寬而開始普及和發達,當資訊快速流通之後,競爭就變得更強,更快,周期更短。所以你不創新,你一定被淘汰。其實我們很有幸看到整個大時代和潮流的演變,你說辛不辛苦,一定是有的,那是為了生存,至於,誰得到好處?就是消費者啊!問:你經歷過台灣信用卡市場的快速成長,如今,大陸市場崛起,你常在大陸視察及開會,你怎麼看待這樣一個市場?答:他們的發展很快,現在的發展不會比我們慢,他們信用卡的使用及產業發展都已經相當進步了,我們領先的時間已經越來越短。以前有人問我,大陸和台灣在這個部分的發展差距,我以前敢講3、5年,現在我什麼都不敢講,因為一定比這個數字短,他們市場操作的手法也一直在進步,現在每年發卡量都逼近千萬張。2003年時,大陸當地有一家銀行的第一個電話服務中心設立,忙得手忙腳亂,當時我還去輔導他們;現在,他們在天津、廣州、漳州都有call center,每一個中心都是1000席次的服務人員,而且運作得很順利,彼此支援,他們有比我們落後嗎?可能我們還要去那邊考察,他們怎麼運作這樣一個網路式的中心。
#@1@#但我覺得台灣也不用悲觀,我們還是有機會的。大陸的市場規模很大,在快速成長下,精緻度一定會比較欠缺,就像台灣當初打得是市占率的戰役。但台灣經歷過那樣一個衝市占率的階段,現在開始把產品區隔化,就是在打精緻戰,要讓人家看到你對品質的做法,不是只有數量而已。不過,台灣人有一個特質,就是會覺得自己走得比較快、比較優秀,難免會驕氣,但大陸人很聰明,吸收資訊也快,所以我們真的不能驕傲,我們有很多努力的空間,過幾年你要派台幹過去,人家也不要了。問:既然大陸在走台灣衝市占的老路,你覺得大陸會不會有一天也像台灣一樣,爆發卡債風暴?尤其這個市場這麼大,萬一爆發,豈不是更不可收拾?答:大陸各方面的發展雖然都比台灣或其他國家晚,但它的發展都是跳躍式的,同時也能吸取不同國家的經驗。我覺得他們看到我們的經驗了,大陸人也很聰明,太多人用有形和無形的方式在教他們了,所以他們知道他們在做什麼。至於你說會不會像台灣一樣,爆發卡債風暴,我想未來在這個部分,可能好的、壞的情況都多少會有一點,我相信他們在很多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意識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