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與次富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不只擁有羨煞世人的數兆資產,相對於其他當代富豪,更獲得金錢不一定買得到的尊敬,原因在於,他們倆不僅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創業家與投資家,更是熱心捐輸公益的慈善家。近年來,蓋茲夫婦出資成立的「比爾與曼林達蓋茲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致力贊助醫學機構研發治療癌症、肺結核、AIDS等疾病的新藥,兩人捐款已超過新台幣2千多億,巴菲特更一口氣捐出上兆款項,供世界5大慈善基金會所用。但即便如此,仍有許多人批評他們捐得太少、留得太多,更懷疑他們的善行義舉,乃為了沽名釣譽。相較之下,台灣企業家應該汗顏無比,大多數億萬富翁仍只專心賺錢,不識社會責任為何物,成立藝文、教育基金會旨在避稅,甚至做為企業另一個財庫,或地下控股中心;可喜的是,已有部分企業家體認到時代潮流,開始投身公共事務,例如鴻海郭台銘所設立的永齡基金會,專注於補救偏遠地區學童的基礎教育,而台達電鄭崇華領軍的台達電基金會,更已成為環保運動的中道力量。
#@1@#中國剛剛與資本主義世界接軌,企業家還處於誇富炫耀的「嬰兒期」,尚難理解為何得救苦濟貧、疏財仗義,即使他們愛看、推崇電視劇《喬家大院》,也不肯如喬致庸般,願意為賑濟災民而傾家蕩產,甚至背負巨債。然而,中國歷史上的慈善企業家,絕不只喬致庸一人,明代正德、嘉靖年間的山東布商翁參、翁贊兄弟,也堪為後世景崇的典範。翁家成為大布商,起自翁參兄弟的父親翁永福。翁永福早年住在首都北京城附近,原本只是個無足輕重的小布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以極少量的布料,向另一名布商換得大量次級的絲綢,他深知如果沒有進行加工,這些絲綢必定滯銷;此時,明政府正要大肆獎賞有功官兵,翁參於是將絲綢染成各種顏色,很快便被官方收購一空,獲利超過百倍以上,登時便躍居為大布商。
#@1@#明代商人地位遠低於官吏,因此商人家庭無不致力培養子姪攻考科舉,期待他們金榜題名、光耀門楣,一如今日學歷低的台商,紛紛將兒女送至國外留學般。不過,翁參兄弟卻不想當官,認為男兒建功立業當在四方,不一定只能靠勤寫八股文,世界的道理不在「句讀之間」,於是他們決定繼承家族事業,並將其發揚光大。翁永福是京商,但翁參兄弟卻在明帝國各行省到處經商,由於倆人生意技巧十分靈活,深諳買賣時機並擇人善任,每次交易都獲得極高的利潤,生意規模越來越大,翁參甚至享有「翁百萬」稱號,可見資產之豐厚。後來,翁參兄弟將企業營運總部搬遷至山東臨清,事業版圖遍及全明,原因在於此處乃是南北交通要塞,方便與各路商家往來。然而,翁參昆仲不只善於做生意,更願意回饋鄉里。有一年,清源爆發極為嚴重的傳染病,不少病故者的家屬根本無力埋葬死去的家人,更由於屍橫遍野,死傷情況益發嚴重;翁參兄弟決定出資興建「義塚」,召集壯丁埋葬死者,有效遏止了傳染病繼續蔓延,也消除了倖存者的悲傷與恐懼感。
#@1@#因為這一次義舉,翁參兄弟的名聲更加響亮,各地商家都十分樂意與他們做生意,並引以為榮,這也使得翁家更加富有。翁參兄弟的善行,不只澤被清源居民;當時,江蘇沿海常遭受倭寇侵犯蹂躪,百姓苦不堪言、紛紛內遷,翁參兄弟也贊助成立精銳的民間部隊,抵禦倭寇再度入侵,使居民終於得以安居樂業。翁氏兄弟不只備受山東、江蘇兩省民眾的愛戴,連同時代的文史巨擘王世貞,對兩人也極為推崇,認為他們處世為人豪邁絕倫,所到之處必定澤惠當地居民,其功德絕非一些只懂得尋章摘句的窮酸讀書人可以比擬。兩人的布匹事業,由翁參5個兒子與翁贊3個兒子所繼承,家族事業更達到了顛峰,鼎盛時期長達40年之久,一直到明代衰亡,翁家在布業的霸業,才宣告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