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MIC今年發佈的資料指出,台灣在全球資通產業製造佔有率第一名的產品有13項,第二名的也有4項。大家耳熟能詳的主機板占有率竟然高達99%,筆記型電腦也到86.2%。全世界的人連老百姓都知道台灣就是那個很會製造電腦的地方。但是大家也知道這些產品很多都在毛利保4、保5的艱難環境中奮戰,曾經名列台灣前4大筆電大廠的華宇9月20日還宣布以1.92億美元出售給全球第二大EMS廠偉創力。可見高製造佔有率有時只是面子光鮮,裡子並不怎麼實惠。觀察台灣資通產業近30年發展歷史,我們大約可以歸納出一個理論——如果這個產品全世界只剩下台灣廠商為製造主力,一定很快就會「大宗商品化」(Commoditization)。也就是說這個產品已是棄之可惜但食之無味,不值得再大力投資下去了。2004年是觀察台灣資通產業動向發展有趣的一年,有兩家公司都決定脫卻以台灣廠商為主力的筆電產業,宏達電從PDA走向PDA phone,神達的Mio從PDA走向GPS,兩家公司以不同路線各自殺出NB的大宗商品慘烈殺戮戰場。
#@1@#宏達電的後來發展,大家有目共睹。6月推出的阿福機迄今全球熱賣80萬台。歐洲市場方面,宏達電「Touch Dual(3G版阿福機)」,也與歐洲電信大廠Orange合作,正式打入英、法、瑞士、羅馬尼亞與波蘭等5個國家。在Apple公司的母國基地美國市場,AT&T也在10月5日起正式販售宏達電生產的Tilt智慧型手機,每支售價299美元,難怪逼使Apple近期i Phone大降價。宏達電9月份營收高竄到10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9%。Mio如將所運用資源與獲利從神達中切割出,試算EPS也達22塊左右。他們的共同特色就是不以台灣廠商為對手。宏達在手機領域固然比華寶、明碁、華碩、鴻海集團都屬後進,但一直沒以他們為對手,今天的宏達,甚至對上了Apple的i Phone。Mio也一樣,購併Navman後,拉近了與Garmin的距離,另一最大的對手則是荷蘭的TomTom。評價一家台灣公司價值,如果他的主要對手都在台灣。基於台灣廠商血液中多以Cost Down為基因,內鬥內行的結果可以預見「大宗商品化」會很快到來,大家「保證相互毀滅」,無利可圖。
#@1@#像宏達電、Mio這種主要敵人、次要敵人都在歐美的台灣公司,我們可以預言,只要他們一直保持外鬥內行,他們吃香喝辣還會有很長一段風光辰光。聯發科也是這個理論的好例子。10月1日他們才在日本宣布正式成立日本分公司,並同步在新橫濱成立銷售據點,在秋葉原成立研發據點,鎖定數位相機、藍光DVD播放機、HD數位電視及衛星導航系統四大產品線。日本掌握了全球8成數位相機市場,聯發科今年初以換股方式購併的美國數位相機ASSP設計公司NuCore,切入松下電器Panasonic Lumix及Pentax、JVC等品牌數位相機採用,直接對上德儀及卓然(Zoran)等數位相機ASSP晶片大廠。說起來宏達電、Mio、聯發科這些外鬥內行的台灣產業先行者,也可以說血液中留著仍是Cost Down的基因。只不過他們的基因不是製造成本的抑減,而是研發創新成本的抑減。他們作為科技工藝達人的技藝深度,比前一波所謂股王們是高深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