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駐泰代表李應元先生胰臟癌過世,這周健康熱搜第一名非它莫屬「癌王─胰臟癌」,小小臟器長約十公分長得像台灣地圖,在胃的後面,主宰消化內外分泌。為何又被稱為癌王?主要是因「發生率」接近「死亡率」,確診後在一定時間內會往生,胰臟癌的五年存活率也小於5%。看到新聞不少人開始擔心老是胃痛、肚子痛的,自己會不會罹患胰臟癌?
萬芳醫院教學部主任,同時也是消化系內科的吳明順醫師表示,胰臟癌真正的原因目前未明,但務必注意危險因子,如果您喜愛抽菸、喝酒、高糖、高油脂、嗜炸物、有胰臟慢性發炎、水泡(囊腫)、有家族史、癌症患者(例如BRCA基因突變等),年齡大於四十歲、糖尿病患者等,皆是胰臟癌的高危險群。
避免高糖、暴飲暴食
吳主任說,常有病人會問是糖尿病造成胰臟癌還是胰臟癌導致糖尿病?其因果沒有確切答案,不過值得參考的是兩年前中研院與台大醫院的研究已經證實,對抗無聲殺手胰腺癌(發生比率最高達90%),發現糖的代謝異常,高糖會使得胰臟細胞產生KRAS基因突變,誘發胰臟腫瘤的增生,所以避免高糖飲食或可降低胰臟癌的發生,除此之外,吳主任提醒三酸甘油脂(TG偏高)也易產生慢性胰臟炎。
另外病人也常問為何會黃疸、橘尿、白色大便呢?吳主任解釋和腫瘤的位置有很大關係,長在胰臟頭,由於膽汁分泌會由膽管穿過胰臟後進入十二指腸,一旦受壓迫,膽汁瘀積在膽管中形成黃疸,因此皮膚會泛黃,眼白也會泛黃,另外小便顏色會變成紅褐橘色(膽汁無法排出回到血液到腎臟排出),而外膽管被阻塞以後,膽汁無法進入腸道,因糞便的黃棕色是藉由膽汁染色,若膽管被阻塞,大便顏色就會變成白色或灰白色。
胰臟癌要如何預防呢?除了上述飲食生活習慣避免踩到的地雷外,忌用餐不定時及暴飲暴食,當胰液分泌不規律胰臟無法休息會被操掛,吳主任建議若您消化道常覺不適,胃鏡及大腸鏡檢查都正常,症狀持續未除,可和醫生討論MRI(核磁共振)加打顯影劑的檢查,可望早期發現,畢竟超音波有解析度及被胃擋住的困擾。
▊喜歡健走、爬山流汗的吳明順醫師。
好好的呼吸 創造體內活氧循環
佛心醫師並有中西醫整合背景的吳主任,每天醫治無數患者,常分享病人免花錢隨時可自助健康的「好好的呼吸」法,也就是藉由好的呼吸方式來按摩你的五臟六腑,調整自律神經,進而調節好免疫力,主任說,最簡單的要訣就是吸氣後閉氣,然後慢慢吐氣,簡單的原則可以用1:2:4的比例來實行。
他推薦一本日本藤麻美子所著的《進擊的呼吸》,是腹式呼吸進化版,藉由深呼吸來創造體內活氧循環,而主任也常藉由禪坐修心好好的呼吸來養生。另外在紓解壓力上,他喜歡流汗健走爬山,並有著三好的人生哲學(好的目標、好的老師、好的朋友)。
談到好老師,吳主任目前正追隨恩師楊玲玲教授致力「整合營養學」,期以現代醫學知識加上中醫理論及營養學進行患者輔助治療,讓患者能得到更好的醫療品質。
▊吳明順醫師養生好書,從呼吸找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