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當道,在日前聯合國氣候峰會後,相關議題更是如火如荼發展,全球關注2050淨零碳排目標該如何達標?COP26要求各國政府與產業著重規劃未來十年,也就是2030的中期減碳目標。民眾能否成為驅動力之一?
為接軌國際推動永續金融趨勢,台灣不遺餘力,金管會在去(2020)年八月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一年多來已頗有成效。
根據統計,截至今年八月底,本國銀行對綠能科技產業放款餘額約1.35兆元,本國銀行加外銀在台分行聯貸案,加上保險業參與綠能產業的聯貸案合計約2785億元。
近日最大聯貸案當屬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與兩家外銀渣打銀、星展銀台北分行的ESG績效連結貸款,兩筆ESG績效連結貸款金額合計高達878億元,台積電表示,這是金融業綠色金融趨勢的展現。
台積電有史以來最大貸款 投資綠能建置
這是台積電有史以來最大貸款,融資給他的使用目的也就是資金用途,是做綠能相關支出,放款銀行之一渣打銀行表示,會追蹤台積電的永續目標,包括台積電兩年內溫室氣體排放、再生能源使用率,以及有效降低空氣與水污染物的排放量。星展銀則表示,將參考台積電ESG五大目標實績,包括綠色製造、打造包容職場、建立責任供應鏈、人才培育及關懷弱勢。
就台積電貸款案來說,在銀行授信的5P中,Payment、People、 Protection,台積電一定沒問題;Purpose,是用作綠電建置上;Perspective,在產業發展上,做得越早、越好,越有競爭力。銀行貸款助企業投資綠能建置等,等於是透過銀行融資,也就是民間力量來監督企業,可讓ESG績效表現更好。
在金融體系中,除了間接金融可以扮演的角色外,直接金融一起推動,更能助綠能發展大步向前。
綠色金融市場規模年增逾三成
綠色債券因勢而起,對投資人來說,屬於固定收益債券的一環,對發行人來說,不論銀行或是企業,都是很好的籌資工具,尤其是再生能源發電業者或擬轉型綠色低碳發展的業者,資金用途都跟環境議題有關。跟普通債券相比,綠債能讓投資者參與具永續環境效益的投資,讓環保與投資並行。
台灣綠債規模已經突破一千億元,根據櫃買中心最新資料,綠債發行餘額達1,874.62億元;另有可持續發展債券,發行餘額達560.38億元。除了綠色債券外,投信發行的綠色基金(ETF)也合計有約1426億元。
就綠色債券市場來看,國際的發展更是熱絡,Bloomberg預測,2021年綠色、永續債券與貸款發行金額估可達到一兆美元,較去年增長超過三成。看準這商機,台灣近日也有投信推出首檔綠色債券基金「鋒裕匯理全球投資等級綠色債券基金」,在台灣募集投資人的錢,透過基金去投到全世界發綠債的公司,讓台灣投資人可以投資全球綠色債券,兼顧收益並為綠色地球貢獻心力。
透過民間投資 促進綠能發展
目前就銀行放款、綠色債券、投信基金等,初步統計規模約有2.5兆元,金管會就「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每季會公布成效,但是否能更及時?又或是數字能更視覺化易於理解?又或是直接建立「綠色金融統計」,提供更精準數字,讓投資人更清楚評估,發行人包括銀行、保險公司、櫃買,承銷商、投信等,有多少是投入綠能?企業又分別用多少自有資金投入,以及政府建置的政府支出等,台灣在成為綠能國家的路上,究竟投資多少?投入的資金又創造多少產能、發揮多少效益?資訊揭露越透明,越有利產業正向發展。
愛地球,對台灣投資人來說,可以透過綠色貸款、綠色債券來支持「最綠」企業的股票,也可以投資本土或是國際綠色共同基金、綠債基金,透過民間投資來促進綠能發展。若再加上綠色金融統計,讓全民參與、全民監督,是否可讓綠能產業發展更為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