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議題是如今最熱門的話題,但很少人會想到,「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資訊科技)跟「節能、環保」也有很深的關係,試想,倘若不是採用節能、省電的IT系統,光是電費的支出,可能就消耗掉IT部門大半的預算,況且系統越節能,穩定度也就越高。這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了人們對於「IT」這看似硬邦邦的部門,看法也逐漸轉變,尤其,從物流、金流到資訊流等各個環節,都會深深影響一個企業能否順暢運作。當大眾越來越仰賴資訊科技,企業主對於IT,資訊科技的態度又是如何?我們可以從2個名詞的出現來進行探討:「CIO」及「ROIT」。
#@1@#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即資訊長,是企業繼CEO(執行長)、CFO(財務長)之後,所衍生而來的職務,這個名詞的出現,不僅彰顯了資訊部門在企業運作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更意味CIO已經正式跨進決策核心。20年前,企業內部只有「MIS(資訊管理)部門」,算是IT部門的前身,多半扮演著「支援」的角色,單純負責企業內部網路的軟、硬體設施,哪邊出了問題,就去解決,就連企業經營者看IT部門,也多半將之視為「花錢」的單位:買伺服器要錢、架設網路要錢、防毒軟體要錢、作業系統要錢、寫程式要錢、養IT人員當然也要錢,倘若企業打算降低成本,也多半從MIS部門預算開始砍。但企業或機構這樣的看法,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與企業運用全面化,完全有了不同的面貌。若將企業視為有機體,在草創期需要開疆闢土時,企業需要CEO來掌舵方向;當架構大致底定後,則需要CFO來整頓、改善財務體質;而當企業持續茁壯、成長,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整併或擴張後,不論是人員編制、資訊系統,都將非常龐雜,供應鏈也橫跨多國,這時,就非常需要CIO以IT架構為基礎,來審視企業的事業單位、策略規畫、作業流程,是否需要進行整合或外包。這也是為什麼過去MIS部門的最高階主管頂多就是MIS Manager,但現在的IT部門卻能有所謂的CIO。從2000年開始,「CIO」這個名詞誕生,讓IT部門的功能,從單純支援的角色,演進到必須與管理階層統籌企業內部流程、管理與營運的架構與機制,換句話說,IT不再只是IT,必須將IT與Business兩相結合;更重要的是,IT部門也從「花錢的單位」變成「創造獲利的單位」。為什麼?不如來了解一下何謂「ROIT」(Return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看一個企業的營運狀況,通常股東在意的指標是「ROE」(Return on Equity),即股東權益報酬率,企業主則關心「ROI」(Return on Investment),即投資報酬率;大抵上每個人都關心「每投入一塊錢,可以得到多少的回報」,只是關心的標的不同。想當然耳,當企業投資在IT部門越多,當然也就越在意「ROIT」,這表示,如今企業投資IT,已經開始期望有所回報,計算每一分投入,能創造多大的獲利。2005年,IDC曾針對亞太區414位企業CXO(包含CEO、CFO)進行調查,了解這些CXO對於IT部門的期望為何。結果發現,20%的CXO最希望IT部門能達到高穩定度;其次為「能否開發出新的實用的解決方案」,達18%;再來則是ROIT的概念,即「如何提高企業整體的營收效益」,占15%;第四,則是「資訊安全」,占14%,因為當企業越仰賴IT,也就越擔憂資安問題。
#@1@#隨著IT在企業內部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吃重,過去那種IT人員只會講IT Language(IT語言)的情況已不能應付現今的工作要求,IT人員也必須說出一套生意經(Business Language)。IT部門在企業內部,由於業務上需要時時與各部門合作,支援解決問題或開發新需求,因此IT部門對於其他事業部門的業務也必須要有一定層面的了解,因為任何一個事業單位(business unit)都跟IT關係密切。試想:Dell最引以為傲的直銷系統(Go Direct)倘若沒有IT系統支援,如何能成功?台灣高科技產業如果沒有IT系統的支援,又如何能作到工程自動化、生產最大化?而除了CIO、ROIT的觀念之外,目前已蔚為潮流的「委外」風潮,在IT部門中,也可看到更靈活的展現方式。
#@1@#起先,企業從「硬體」的外包開始,慢慢地,進展到「軟體」甚至「服務」的外包,在這之間,還有企業人力的外包也不斷發生,從消極角度來看,外包是希望能夠降低成本,但從積極角度來看,外包則是追求效率極大化。正因如此,CIO必須不斷多面向的提升IT部門價值(Core Competence)、尋找可行的解決方案,不再拘泥於產品規格,而是在於服務功能;同時,由於企業所面對的客戶不斷要求更新、更好的產品與服務,因此,IT部門有無能力跟上腳步、提供相應的服務?也就顯得格外重要。最後,我們可以來談談如何從「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到「IT治理」(IT Governance)。前文已經提到,當CIO進入企業的決策核心,企業的發展與IT就更加密不可分;因此,大家所耳熟能詳的公司治理,也就可以從IT治理的角度來重新審視。最早的IT治理,我們可以姑且稱為「君王制」,也就是老闆吩咐了什麼事情,IT人員就照辦;其次,則為「封建諸侯制」,企業內部各個事業單位均設有IT部門,缺點為容易造成資源浪費、整合不易;再來,是所謂的「聯邦制」,由IT部門來負責、協調各部門所需;最後,是「雙寡頭制」,這算是聯邦制的改良,也就是說由各部門所推派的負責人,與CIO或IT決策人員相互溝通、決策,這也是我們認為截至目前為止,最理想的IT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