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創圈最熱門的焦點,應該非Grab莫屬。Grab是東南亞最大叫車服務及餐飲外送業者,十二月二日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方式,在那斯達克上市,一舉成為在美國上市市值最高的東南亞企業。Grab的成功,也讓更多投資人關注到東南亞新創產業。
現在東南亞已經今非昔比,根據Google的「e-Conomy SEA Report」,可以看到東南亞經濟體在這五年內的數位經濟成長曲線非常強大,而在這樣數位經濟快速成長的背景下,也孵化了不少新創獨角獸企業體。
疫情翻轉數位經濟 東南亞新創獨角獸崛起
根據nextunicorn的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東南亞地區的新創獨角獸就有十二家,其中以新加坡擁有最多家獨角獸,包括Grab、HyalRoute、Trax、SEA、Lazada、PatSnap等六家,其次印尼擁有四家(Go-Jek、Tokopedia、Bukalapak、Traveloka),接著是越南一家(VNG)與菲律賓一家(Revolution Precrafted)。
COVID-19疫情改變了全球人民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從線下逐漸轉移至線上,東南亞國家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因為基期低,成長率皆高達205%以上,格外引人注意。消費內容包括食物外送(34%)、生鮮雜貨(33%)、線上教育(22%)、媒體影像(22%)、音樂串流(21%)等娛樂。根據調查,有超過30%的東南亞消費者是因為疫情才開始使用新的數位服務。一場疫情,翻轉了東南亞數位經濟,東南亞市場已經跟我們過去所想像的大大不同了。
Grab之所以被看好就是立基於此,過去九年來Grab服務範圍快速擴張,服務內容從最初單純的叫車服務,發展成餐飲外送,再加上行動付款、數位金融及線上保險業務等,成為一手包辦的超級應用程式,涵蓋國家也橫跨東南亞八國共465個城市。
Grab在那斯達克上市讓早期股東大賺一筆。這些股東除了軟體銀行及2014年入股的滴滴出行之外,還包括豐田汽車、微軟及三菱日聯銀行。連曾在東南亞市場跟Grab激戰五年的優步(Uber),在2018年將東南亞事業賣給Grab,也成了Grab股東。
而台灣也有參與其中,光陽透過旗下金庫資本投資Grab三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九億元),金庫資本總經理丁學文日前發文表示,投資Grab讓其管理的基金一下子獲得超過百分之四百的投資績效。
更重要的是,丁學文認為,投資Grab不單純只是資金面,是在由金庫資本整合台灣的電動機車系統輸出方案,「協助Grab搭建包括電動機車、動力電池與換電系統、車聯網的配置,讓Grab的電動車想像空間可以更加巨大。」他建議台灣應該積極參與資本市場的全球連動,「只要說好台灣的故事,台灣也可以成為獨角獸成長不可或缺的一環。」
近年來,政府重視新創發展,也投入諸多資源扶植,但看好的獨角獸如Appier、Gogoro都陸續到海外上市。當然,就新創而言,為求永續發展,既找資金也需找市場,有國外資金支持就有國外市場出現,對新創來說,市場才是活下去的命脈。
引進資金、提供市場 把新創留在台灣
來看新加坡怎麼做?首先是由政府帶頭透過國際聯盟與創投們一同合作,跨界官、產、學三方共同推動,同時透過政府國家力量在海外設立新創基地,而新創營運單位可與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合作,獲得大量的企業資源與創投們的程序加速等優勢,而新加坡設立的新創公司也能藉此開拓全球業務,在政府的帶動下,新創既有資金,又有市場。
台灣新創往外找市場,資金看上海外新創標的,要問的是,怎麼讓錢進來台灣?曾經評估過SPAC「不適合台灣」的主管機關,是否可以再有不同思維?業界都是敏銳的,政府若只是給錢,不懂得市場,恐怕就只能看著人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