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埃及政府宣布禁止稻米出口,並宣布對外擴大採購稻米,讓全球稻米交易基準的泰國白米報價衝高到每公噸760美元,比前一日收盤價580美元暴漲30%,創下歷史新高!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發生下去,那麼,屬於農作產品的相關基金,恐怕會是未來當紅的商品,趕快找找看,有沒有農產品基金可以投資。亞洲上演白米大戰 肇因於中國當前,全球的稻米庫存位於1976年以來的最低點。全球稻米進口國之一的菲律賓3月29日表示,希望能向國際購買50噸大米。3月早些時候,菲律賓購買同樣數量稻米的願望未能實現。菲律賓正努力進口180萬噸到210萬噸稻米,以彌補本國?量的下降,菲律賓已經證實,將嘗試朝越南和泰國取得緊急儲備。根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菲律賓當地一家中式速食餐廳Jollibee Chowking已經決定從4月起,600家分店的餐點飯量減半供應,因為這家連鎖餐廳每日就要消耗掉56噸的米,而當地的麥當勞也打算一起跟進。
#@1@#埃及的稻米出口禁令,使得其他稻米出口國也不敢掉以輕心,在越南,河內政府3月29日下令減少4分之1出口量,希望平抑國內稻米價格,全球第三大稻米出口國~印度,也實行了類似限制規定。另外,較小的稻米出口國柬埔寨,近日也公佈了一項出口禁令,這些外銷限制規定令國際市場上交易的稻米數量減少了大約3分之1。稻米價格一夕暴漲,答案之一可能在中國大陸,國際稻米研究所(IRRI;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所長Zeigler在 2005年曾提出一項預測:「中國的稻米不足,據估計1年仍將達到2千萬噸。」他又指出,「中國的稻米出口量,只不過占其全國產量的1%。」意味著對進口的依賴度相當高。Zeigler保守估計「到2015年以後,中國1年稻米不足量將達到5千萬噸。」此結果,亦表示全世界的稻米之儲備量,將從原有的1億5千萬噸驟降至1億噸,如今看到國際間開始限制稻米出口,看來似乎真的被Zeigler說中了。
#@1@#另一個背後的元凶,則都指向通貨膨脹,亞洲各國紛紛仿傚中國,對物價實施「凍漲」策略,而影響民生至鉅的米價,成為優先處理物資,不再出口,意味著減輕國內稻米供給壓力,平抑米價。如果接著問,那麼通貨膨脹元兇又是誰?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7年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4.8%,漲幅硬是比2006年水準高出3.3%,遠超政府限定的3%的年漲幅,創過去11年來新高,尤其在下半年始終居高不下,國家統計局認為:「豬肉價格上漲,是去年CPI攀升的結構性因素。」因為所得增加,中國的中產階級的確吃了更多豬肉,按照心理學大師馬斯洛理論,這些開發中國家人民會先滿足基本民生需求~吃的更好,於是他們吃了更多的肉,這也可以解釋為何中國2年來漲最凶的是豬肉。中國於2007下半年購買2萬噸豬肉,該訂單由包括美國在內的5個國家獲得,根據外電報導,美國商品研究機構Allendale Inc.的畜牧業分析師Rich Nelson表示,「中國目前只是美國第6大豬肉進口國,但基於當前的形勢判斷,中國有可能一舉躍上第1。」
#@1@#為了面對後續長遠的壓力,2007年12月20日中國中央政府發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扶持生豬生產穩定市場供應的通知》中明確指出,要堅持實施能繁母豬保險政策,力爭能繁母豬「應保盡保」,看來,米價上漲的第二個元兇還是中國,而且,當中還隱藏了秘密。可能很少人注意到?1單位的肉,需要14單位的農作物來支撐,當亞洲人開始大量吃肉,就如同大量消耗農產品。換句話說,米價上漲的推力不是因為一下子吃更多的米,而是因為新興市場的人們吃了更多的肉,這也是農產品會全面上揚的主要原因。一名不願具名的國際級研究部門主管表示:「曾經推估過,如果要滿足全球肉品所需耗損農作物,必須把整個亞馬遜森林都砍光。」
#@1@#農作物價格暴漲,還要考慮全球的供給減少,因為很多原來站在供給端的國家,都轉為需求端,這次的埃及、越南、印度都是最佳案例。其次,許多國家的生產效率也很低,農地反而短缺。還有就是氣候驟變,例如2008年初中國大雪災,南方比北方冷,還有澳洲的旱災越來越嚴重,該國西部地區已經因為缺少水源而限制洗車,另外中國、印度也嚴重缺水。問題是,對農產品的需求卻不斷增加,美國研究機構指出,中國大陸每年由鄉村移往都市的人口,相當於一個紐約市人口總合,中國等於每年都在「製造」一個紐約,這些人都會吃越來越多的肉。
#@1@#若觀察更廣泛的層面,幾年來原油、原物料、農產品價值大漲,讓擁有資源的新興國家開始抬頭,甚至禁止產品輸出至歐美國家,例如印度禁止食用油的出口、印尼則禁止砂石出口、中國也有禁止砂石出口,若在百年前西方殖民時代,這樣的畫面是無法想像的。新興國家要把資源留下來給自己用,再加上已開發國家(例如G7工業國)占全世界人口只有10%,而開發中國家人口數是她們的7至8倍之多,有更充分的理由向西方說「不」。即便如此,短期內要解決通膨壓力仍是亞洲各國政府揮之不去的難題,而米價效應已經對這個擁有25億人口區域逐漸產生衝擊,白米大戰似乎一觸即發。除了亞洲地區,稻米也是非洲的一種主食,特別是一些小國,如喀麥隆、布基納法索和塞內加爾,這些國家已經因食品價格走高出現了社會動盪,那麼其他亞洲小國家會如何?各國紛紛「擁米自重」,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主席胡玉麟更是直言:「米價持續走高的機率不低。」米價讓通膨威脅壓力更大,亞洲的命運如何,得看各國政府智慧的反應了。至於一直被油價、物價窮追猛打的市井小民,最低成本的反擊之道就是選擇「和物價站在一起」投資和農產品成正向連動的標的,例如農產品基金也不錯。
#@1@#BOX:糧食騷動正在全球蔓延在埃及,糧食價格攀升則演變成對政府施政無能的抗爭,公務人員、工人、甚至大學教授都出面要求加薪1倍。根據罷工組織者表示,埃及的大學教職員通常相當保守,現在竟然破天荒串連罷工,顯示食物所引發的問題已經相當嚴重。埃及近來糧食價格已經上漲50%。根據官方通訊社的報導,埃及政府已經下令,從4月起的6個月內,禁止稻米輸出;同時也承諾7月時幫全國560萬名,基本月薪只有50美元的公務員調薪。以農立國的阿根廷,同樣也面臨抗爭風暴。為了滿足國內需求、降低通膨壓力、同時重新分配近來因國際糧食大漲而大發利市的農夫財富,阿國當局3月11日宣布提高農產品出口稅率,最高甚至達到73%,由於總統Cristina Frenandez堅持絕不讓步,使得農業團體宣布無限延長罷工抗議,更進一步推高國際糧食價格,同時加深糧食供給憂慮。根據統計,截至2007年12月底,全球有37個國家面臨食物危機,其中20個施行糧食管制措施。對於全球性糧食價格攀升,聯合國(UN)感到十分憂慮,日前大聲疾呼2008年尚需5億美元,以協助8900萬買不起食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