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跟大家介紹理財的基本觀念:先儲蓄、再保險、儲蓄應急金,然後是還貸,最後才是投資和消費。為什麼要依照這個順序進行呢?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跟蓋房子一樣,要先打地基才能一層一層往上蓋,不然房子不會穩固。理財也一樣,在基本生活還處於沒有保障的情況下,就勒緊褲腰去進行高風險投資,這樣的理財方式顯然是不安全的。倘若投資成功還好,別人可能會說你很有膽識,所以獲得高收益,你將成為大家口中的英雄;萬一失敗了,可能一輩子都要背負一次冒險失敗帶來的後果。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以冒險形式進行理財的方式是不可取的。理財是一件既需要有智慧,又需要有耐心的事。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不鼓勵冒險式的理財方式。
#@1@#正如上期提到的例子,有人認為自己沒財可理,其實很多人並不是真的無財可理,只要生活中存在現金流,有收支情況,那麼一般情況下都是有財可理的。理財的初期工作,是要讓積蓄從無到有的重要轉變。要知道「從零積蓄狀態,到有一定積蓄去做能獲得更高收益的投資活動」的這個過程,就是初期最重要的理財工作。這個工作做好了,你就找到了一條通往更高層次的理財大路。而你在理財初期工作中做的工作就像在「鋪路」。當然路也不是亂鋪,在「鋪路」之前,要先確定怎麼「鋪」,也就是「該如何做好前期的資金累積」。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正式開始累積資金之前,要先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做全面的分析,有了全面的財務分析,就知道該從哪裡下手制定積蓄的方針,這樣開始行動就能做到目的明確,行動也會更有成效。就像去醫院體檢一樣,透過全面體檢,才能發現身體哪兒有問題,再實施針對性的治療,如此可事半功倍,快速解決問題。下面我們就開始對自己的財務狀況作一次全面的「體檢」吧!在「體檢」過程中我們會用到兩個工具:資產負債表(表1)和月度收支表(表2)。我們建議一般按月進行統計,當然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把統計周期定為周、季,甚至是年。資產負債表的主要作用是:反映資產狀況。它在理財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優化個人(家庭)消費結構、幫助個人(家庭)資產快速增值、建立個人(家庭)信用評價體系等方面發揮重大的作用。
#@1@#一旦做好了財務分析之後,就可以開始著手做好個人的儲蓄計畫了。為了幫助大家建立自己財富帝國的第一步,我們針對不同狀況的群體設計了相關的儲蓄計畫,可以分為兩種狀況:
#@1@#時間約是1~5年左右,畢業後工作的1~5年之中,這段時期的特點是:一般來說收入相對較低,而且朋友、同學多,經常聚會,還有談戀愛,開銷較大。所以這段時期的理財不以投資獲利為重點,而以累積(資金或經驗)為主,這段時期的理財步驟為:節財計畫→資產增值計畫(這裡是廣義的資產增值,有多種投資方式,視你的個人情況而定)→應急基金→購屋。戰略方針是:「累積為主,獲利為輔」。根據這個方針我們具體的建議是分三步:「存,省,投」。存,即要求你從每個月的收入中,提取固定的一部分存入銀行帳戶,這是你「聚沙成塔」的第一步,一般建議提取10%~20%的收入當每月存款。當然,這個比例也不是完全固定不變的,這要視實際收入和生活消費成本而定,但是說到存錢,要跟大家強調一點,一定是先存再消費,千萬不要在每個月底等消費完了以後剩餘的錢才拿來存,這樣很容易讓你的存款大計泡湯。因為如果每月先存了錢,之後的錢用於消費,你就會自覺地節省不必要的開銷,而且不會因為這部分存款而感覺到手頭拮据;而如果先消費,再存款,則很容易就把原本計畫存的錢也消費掉了,所以大家一定要養成先存款後消費的好習慣。省,顧名思義就是要節省、節約,在每月固定存款和基本生活消費之外,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開銷,把節餘下來的錢用於存款或者投資(或保險)。看到這裡,很多朋友可能會覺得這一條難以執行,並把「省」跟「摳」、「小氣」等行為畫上等號,實際上這種認知是有偏差的。投,在扣除每月固定存款和固定消費之後的資金,可用於投資。比如:存款、買保險、買股票(或其他金融產品)、教育進修等。所以,這裡我們說的投資不僅僅是資金投入,而是三種投入方式的總稱:一般性投資、教育投資、保險投資。一般性投資建議:因為短期內不存在結婚或者其他大筆的資金花費,所以可以多提高投資理財的能力,累積這方面的經驗。可以將每月可用資本(扣去固定存款和基本生活消費)的60%,投資於風險大、長期報酬較高的股票、股票型基金,或外匯、期貨等金融商品;30%選擇定期儲蓄、債券或債券型基金等較安全的投資工具;10%以活期儲蓄的形式保持其流動性,以備不時之需。上面是普通情況下我們給您的建議,當然你也可以根據個人實際經濟狀況以及性格等方面的因素,把這部分資金用於教育投資和保險投資,或者作相應的組合。不同的生活目標,就會有不同的理財方案。簡單的幾種方案經過不同比例的組合又有許多種不同的結果,這裡我們不一一贅述,根據本書的理財觀念:「安全第一」,所以我們會建議單身朋友在工作初期儘量採取比較穩健的方式,採取儲蓄+保險的方法,讓自己在工作初期的幾年裡能夠平穩地累積起自己進行下一步投資的「第一桶金」。要知道,不論你下一步要進行教育投資(考研究所、讀博士、留學),還是要做家庭投資(買房子、裝潢),或是要進行創業投資,都離不開累積「第一桶金」的過程(除非家境很好,不需要經歷這個過程)。因此,我們把累積「第一桶金」的過程稱為「打地基」。房子蓋得好不好,地基很重要。一般人「打地基」的辦法就是先儲蓄,由此可見儲蓄的重要性。
#@1@#時間約為1~5年,從開始工作時起算,時間大約為工作後的3~8年,即從結婚到孩子出生這段時期。這個階段的特點是:經濟收入增加且生活穩定,而且一般是兩個人共同生活,會有更充裕的資金用於理財,但若面臨結婚或生子的問題,則可能要考慮購屋問題。因此,該階段的理財優先順序:籌錢計畫→購屋→購置家具→應急基金,而理財重點應該放在保持家庭儲蓄和合理安排家庭建設的支出方面。這個時期的理財策略是「堅持儲蓄為主,兼顧購屋置產」。不管處於單身時期還是家庭形成期,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儲蓄都是一項很重要的理財手段,因為限於理財知識的不足,或者對於風險的顧忌等其他原因,有些家庭沒有(或較少有)其他的理財方式,而儲蓄作為一項簡單而有效的(儘管有通貨膨脹的影響)理財手段,應該更為我們所重視。對於家庭形成期的年輕朋友來說,我們的理財計畫依然為三步:存款、購屋、貸款。保持每月存款的習慣,建議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消費,充分準備購屋資金。在沒有充足的購屋款的情況下,可以集中力量存夠頭期款,先貸款買屋(雖不鼓勵大家貸款,但以普通薪水族要購屋來說,八成的狀況都得依賴銀行貸款)。
#@1@#BOX:透過資產負債表可以清楚地瞭解以下情況:1.反映家庭資金來源的構成,包括債務和權益,家庭與外部發生的經濟往來關係等。2.反映家庭的財務實力、短期償還債務的能力,資產結構的變化情況和財務狀況的發展趨向。3.提供家庭資產評估的主要資料,系統化地表明家庭的財產狀況。4.得出家庭淨值(淨資產)。家庭淨值就是總資產與總負債的差值。因此資產負債表又叫資產淨值表,或淨資產表。5.進行財務分析,可得出收支比率、消費與投資比率、現金流量、投資收益率、投資結構、資產負債率等,為投資理財決策提供依據。月度收支表的作用則是能直接地瞭解個人(家庭)的收入來源和支出狀況,並能清楚各部分花費所占比例,從而看出自己每月收支狀況,瞭解自己的錢是怎麼花的,還可以針對性地進行開源或者節約計畫。別小看這張表喔!很多朋友「不填不知道,一填嚇一跳」。堅持每月填一次,根據個人具體的收入和支出項目,可以設計更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收支表,比如可以把日常生活費細分為衣食住行四項,把「食」一項的支出單獨提出來,除以自己的總收入,得到的就是恩格爾係數(衡量個人生活水準的指數,係數愈小,說明生活水準愈高)。類似這樣的分析還有很多,不管怎樣,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做到對自己的收支情況心中有數,不能總是糊裡糊塗地過日子。在瞭解收入支出情況之後,合理地調整收入與支出,即開源節流,增加自己手中的結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