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初烏俄戰爭打響,身為能源、大宗商品出口大國的俄羅斯於能源供給上的驟減,通膨疑慮再次回歸世人視野,目的在失業率和通膨之間取得平衡的聯準會不得不站在對抗通膨的第一線,於3月17日開始本輪的升息循環。
適當升息有助於景氣以較健康步調前行,但此類緊縮的貨幣政策卻是股市一大利空,原因在於全球流通金流減少將造成股市估值乘數壓縮,最後將導致市場下挫。在全面下跌的市場中,有一類股卻受益於升息政策,其效益也逐步反應至財報表現,以下將探討此產業於現況下之優勢。
升息循環開始 「銀」在起跑點
國際金融中心美國的銀行類股大致分為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其中商業銀行更是貨幣市場的中心,提供包含企業貸款、房屋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等核心業務,故主要營收來自存放款之間的利差(Spread),相對於投資銀行提供直接融資的服務,商業銀行則為社會提供間接融資的管道。以美國最大商業銀行美國銀行(BAC)為例,其過去五年的利息收入約為每年平均47,000美元水準,提供整體營收約51.4%的來源,可見利差「大小」對於商業銀行的重要性。
一般來說,銀行放款利率會以各國央行制定的基準利率為下限,加上考慮個別貸款者信用狀況等的不同利率作為最後放款利率。由此可知,升息將提高貸款利率之基準,有助於擴大存放款利差,提升銀行類股財務表現。且美國勞工部公布七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52.8萬人,高出預期的25.8萬人情況下,無疑是給予聯準會後續升息的良好利基。
雖然升息有可能使景氣邁入持平甚至是衰退的階段,進而導致貸款需求減少,然而就美國銀行2022Q2季報中顯示貸款成長率為3.78%,利息收入成長率為6.89%,目前並無貸款需求放緩跡象,且根據S&P金融指數與聯邦基準利率歷史走勢,基準利率提高確實有助於銀行業財務表現,進而推動其股價上升。
穩定營收的左右手 金融數據及資產管理
金融產業除了傳統的銀行類股外,仍有許多不同類股一同維繫著整體市場運作的穩定性,這些類股雖無法直接受益於升息政策,卻能於景氣擴張、收縮時皆提供穩健的營收來源。
舉金融數據公司來說,儘管市場偶有黑天鵝事件,但長期來看企業對於信評、指數編製,甚至是特定因子如:近年來關注度提升的ESG,此類數據服務需求穩步上升,也彰顯此類股營收來源的穩定性。橋水基金創辦人達里歐曾說:「到了今天,最有價值的事物更變成沒有明顯實體存在感的數位事務,像是數據與資訊處理。」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運用愈發廣泛下,資料本身的價值已不可同日而語。
而交易所相關個股也是其中之一,隨著資本市場運作機制愈發成熟,許多國家無論是平均日交易量或是公司掛牌IPO家數都在去年創下歷史新高,從水漲船高的手續費、掛牌費可知交易所也同樣受惠於此。此外,交易所亦能「斜槓」至金融數據公司,利用本身特性提供最即時的交易資訊給所需投資人,例如:各大券商平台、高頻交易者等等,多角化收入來源也降低景氣對其財務表現影響。
最後,資產管理公司也值得注意,此類需求也隨著市場規模擴大跟著逐年上升,全球資產管理規模從2003年31兆美元成長到去年112.3兆美元,除拉丁美洲外各地區資產管理規模也從2020年開始邁入雙位數成長。種種跡象顯示無論是一般投資人或機構法人愈發重視對於自身資產的使用效率,此類公司以多樣化管理方式滿足不同需求投資人,在長期市場走升下創造持續性的管理收入。
▲金融數據公司營收表現
選擇經典 戰勝多空
綜合上述原因,金融產業穩定的收入來源主要歸因於其屬特許產業,扮演各國資金融通、管理的角色,且在多次金融風暴下逐漸完善相關制度規定,能從容因應由總體經濟主導之盤勢。若是有意投資相關產業之投資人可參考8月26日上市之中信特選金融ETF 00917,其標的囊括上述金融四大巨擘,以受益於升息之銀行類股為主,輔以其他貢獻穩定營收之類股,達成長期資本累積目的。資深的投資人亦可透過台灣期交所發行之金融期貨,以較現股彈性之商品優勢達成相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