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畫的《晚禱》和《拾穗》早已成為西方藝術的兩大代表作,讓他被公認為19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若你沒看過這幅畫,可能無法體會藝術作品帶來的震撼,也無法體會,為何藝術品可以引無數名人競收藏。國內最早一批的電子公司大老闆如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元大金控董事長馬志玲等人對藝術投資、鑑定有高度的興趣,也反映出許多事業有成的人,可藉由藝術品將生活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1@#不過,「藝術投資」這4個字,始終被認定成「有錢人的玩意兒」,一般人連基本生活都有問題,哪有能耐玩藝術投資?可是,自從「藝術基金」這個產品出現之後,一般人「玩藝術」,則從一些大老闆的藝術典藏,而跨入了藝術投資的項目。根據統計,以1961年平均的藝術品價格起算至今,平均報酬率仍高達144%,數值遠高於全球股市1920年迄今的13.4%平均報酬、股市表現最好的10年(1950年代)的20.8%。若以藝術基金為例,以全球第二大摩帝富集團(Motif)旗下的法人藝術基金來說,自2003年迄今的平均報酬也有47.2%,其餘幾檔基金也有21%至37%不等報酬,完全不會輸給股市(同期間美國S&P500指數報酬率為13.3%)。到底什麼是藝術基金呢?摩帝富集團旗下的藝術顧問公司副總裁兼亞洲區總經理黃文叡表示:「藝術基金即以集資的方式直接投資藝術品,和其他的股票、對沖基金類似,都會有保管銀行、信託、監理審計機構、研究部門等等,也定期公告基金績效。」和其他基金不同之處: 買入的藝術品本身要有收藏處所,藝術品收藏的溫度、濕度、安全等,都是另外一門學問。 投資技術門檻比較高,因為即便是行家,也會有看走眼的時候。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的黃文叡表示:「要知道真假,也要知道合理價格,這背後都是大學問。」他以自己集團為例,21個員工當中就有17個博士,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在藝術品買賣市場有20年以上經驗。「基金操盤人更重要。」黃文叡強調要有相關背景、知識來分辨真偽,「荷蘭銀行以前就有募集過關於中國瓷器的藝術投資基金,但後來發現買進來的藝術品居然都是假貨,最後被搞倒了。」
#@1@#除了基本知識,藝術品市場網絡也要完整,「買東西不難,如果買對了,要出手就容易多了。」黃文叡指出,藝術基金操盤人必須知道收藏家在哪裡?誰對這系列的作品有興趣?如果不清楚買家在哪裡,手上的藝術品要賣給誰?況且拍賣市場1年只有2次,所以大部分還是得靠完整的網絡,「隨時都有辦法丟(賣出),這樣才能操作基金。」所以,想要投資藝術基金,一定得先看看這基金的經理人過去的資歷,以及在藝術市場的地位。「投資藝術品,也要分長短線。」和投資股票市場一樣,藝術品也有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之分,黃文叡以自己的基金為例,長短期比重約為7比3,而操作原則是「短線不能虧到錢,並且靠長線來賺大錢。」他解釋,所謂的被歸類為長期投資的藝術品必須變現力高,隨時都可以脫手,以防止短線買賣可能造成的損失。「如果一項藝術品連降價都賣不掉,那就不能當做長期持有品。」黃文叡又補充一句,「降價求售必須在15%以內,否則連保管費、儲藏費用都賠掉。」「所以藝術基金只要能找到長線的藝術品就OK了,否則不能進場。」黃文叡表示:「歐美的當代藝術品比較符合長線投資標的。」因為屬於國際市場,買賣人數多,流通性高,反之,「亞洲藝術市場就比較像短線。」像今年春拍的時候,丁雄泉、陳蔭羆的作品居然跌價了快100%,原因是當初藝廊已經把大部分的貨都炒高價錢賣出了,手上已經沒有貨,就沒有護盤的需要,造成大跌價,對於操作藝術基金來說,就得想辦法去避險。
#@1@#短線也並非全無是處,黃文叡在短線商品的操盤守則是「賺到25%就跑」,為了保持資金靈活性,不貪多,有達到目標就賣出,後面那段誰要去賺都沒關係,「因為真正賺錢是要靠長線投資,短線維持在25%,這個基金要達到30%並不難。」怎麼挑選投資標的呢?黃文叡提出金字塔理論,大致分3層,最上面的10%已經屬大師級的作品,中間層占40%屬於稍微成名的藝術家,最下層50%為新興藝術家(見附圖)。長線投資一定選在最頂層那群的底部,和已成名40%人裡面的最上面那段,短線則挑選新興藝術家層,剛成名不久或者有上來的可能的藝術家,黃文叡指出,這些價格都不高,還有成長空間,不過,操盤藝術基金就不敢去投資那種「剛冒芽」的藝術家,「風險太高,那個叫做操作未上市股票」。「可是,有時候長線投資突然變成短線。」黃文叡表示有些作品數量固定,價值可以維持,就怕畫家突然覺得當年畫那批作品比較好賣,缺錢就決定再畫出一批,這樣市價就會下跌,原本決心抱長的作品面臨認賠賣出,他打趣的說:「活人,你控制不了他,所以活著的藝術家最可怕。」黃文叡分析藝術投資市場主要玩家,在一般拍賣會、藝術成品買賣市場較多為企業或者收藏家。對企業、法人來說,藝術品被當成公司資產的一部分,以成本入帳;高資產客戶則把藝術品當成資產配置來投資,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但是,不稱做Art Investment(藝術投資),而當成資產配置中的一個選項,因為減稅所獲得的利潤還可能大過於投資所遇到的風險,因此讓富人趨之若鶩。「在買入的時候註明投資而非收藏,這樣如果買錯了還可認列投資損失,當收藏就不行了,但國內還沒有相關法令。」再來就是藝廊本身,國外的藝廊有和藝術家簽約買斷的習慣,藉以培養自己的藝術家,屬於在第一級市場耕耘,類似資本市場中的創投、IPO業者。但是中國大陸、台灣的藝廊和藝術家都沒有這個習慣,雙方都怕「壓錯寶」。
#@1@#「藝術基金投資風險,不如外界想像中高,其實還挺低的。」黃文叡引用自1900年起的數據指出,超過百筆的數據顯示,即使遇到全球經濟的大蕭條,藝術品的價格要18個月以後才會走跌,「對於藝術基金操作來說,早就能出場了,散戶可能出貨的能力差很多,跑不太掉。」黃文叡以投資股票作比較,股價的上下起伏,和個別公司決策、產品、營運表現有關,「你無法決定這些事情,但是藝術品買賣是掌控在自己手上,甚至可能有控制價格的能力。」他解釋,很多大戶資金龐大,進場買貨是不談美學價值的,直接硬炒作,要誰紅誰就紅,沒有幾個人玩得過他們,更何況一個國際大型基金,只要稍用5%資金進場買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後面的散戶看到一定會說「某個基金有買」、「基金公司不敢貿然讓自己垮掉」等話,馬上就跟進,基金操盤人根本不怕出不了貨,說不定價格還被拱高出貨。今年以後全球經濟走軟,對藝術品市場沒有衝擊嗎?「歐美當代藝術品的市場影響不大。」不像一般股票市場,大盤不好的時候要募集基金也很困難,而歐美收藏家市場並不是有多餘的錢才來收藏藝術品,所以黃文叡認為這些M型社會高收入的一群,以「資產配置為出發點的投資,按照比例原則買進,一點都不會受到衝擊。」
#@1@#至於市場風險,亞洲可以說是高風險地區,也可視為藝術品的新興市場,黃文叡認為,近年來由於中國大陸所得提升,再加上民族主義心態,很多本土作家的拍賣價格紛紛朝國際作品逼近,使得藝術投資在亞洲成為新顯學。但是因為亞洲區制度還不夠完備,人為炒作空間卻比較大。黃文叡再以丁雄泉、陳蔭羆的作品為例,由於在國際上知名度不算高,藝廊先在海外大量收購,然後再跟台灣收藏家說,「先賣你5千元而已,現在不買信不信在拍賣時可以值1萬元」,藝廊就自己在拍賣會上炒高價錢,1萬元沒人敢買就作價作到1萬5,收藏家也就相信了,馬上買進,「藝廊炒1幅,賺到其他9幅畫。」若藝廊都不去耕耘第一市場—去投資畫家,而直接在第二市場(拍賣市場)買斷,去炒特定作品,黃文叡批評這樣的作為太短線,因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一直炒下去,會把市場機制弄壞,「使得第一市場不健全就造成第二市場。」另外,還有藝術品經紀商自己開拍賣場的,這點對收藏家很有吸引力,認為跟這家經紀商買進的收藏品不怕沒地方賣出去,而且公司會幫自己賣個好價錢,黃文叡提醒這其實是種球員兼裁判的行為,若這樣下去,誰要去拍賣場當買方呢?亞洲市場目前的現象讓黃文叡不看好其發展。目前投資藝術基金的門檻還很高,必須採私募型態,人數上限100人,黃文叡表示自己旗下最小的1檔基金規模也有1千萬美元,所以不是一般人會參與。不過黃文叡強調,藝術投資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新潮流,並且也是門專業的學問,需要有正確的認識與帶領,才不至於走岔了路。
#@1@#談到投資,你可能有聽過新興市場指數、能源指數、生技醫療指數,有聽過藝術價格指數嗎?天底下沒有兩件是一模一樣的藝術品,怎麼去比價呢?沒有共同、每天公開交易市場的藝術品買賣,怎麼算得出價格指數呢?其實還是有的,而且還不只有1種指數,共有幾檔知名的國際藝術價格指數,首先,目前較廣為採用的是以藝術品的種類、年代及風格區分,並分別紀錄其在交易市場上表現的Art Market Research(AMR)指數,並和英國Mei/Moses指數作比較;還有按照不同藝術類型如現代繪畫、錄像藝術、骨董家具分類所歸納出的美國AII(All Art Index)指數,並和標準普爾指數(S&P500)相比較。另外英國的The Art Sales Index(ASL)指數和法國的French Art Price Index(API)指數則是評估不同藝術家、派別在一個區域市場中表現綜合編製成,目前並沒有比較基準指數。同樣在歐洲,義大利的Art Index Gabrius(AIG)架構了一個名為Artexpand的指數,提供收藏家作為投資上的參考,而且Bloomberg還是Gabrius Index藝術市場的資訊提供者,更引起廣泛投資界的注意。另外Nomisma指數,則是一個以義大利Bologna市為據點的指數,以專業鑑定機制為基準,分析義大利16至18世紀古典畫作在不同經濟市場中的價格。這些藝術價格指數都是藝術投資諮詢機構或者經紀公司常提供給收藏家參考的公開數據,但是由於此類指數皆建立在歷年的拍賣成交價為計算基礎上,也只能反映部分價格資訊,所以收藏家在實際買賣時還是按照個別物件的情形、條件去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