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是兒時塑造的。約翰.坦伯頓爵士(Sir John Templeton;以下簡稱「約翰叔」)對人生、投資和公益慈善抱持的方法,顯然有很大一部分,可以追溯於他的童年。約翰叔在田納西州的小鎮溫徹斯特(Winchester)長大成人,父母哈維(Havey)和薇拉(Vella)灌輸他一套價值觀。我們將探討這些美德和集體的經驗,如何塑造一個人,使他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人之一。
#@1@#人們在將約翰叔的投資風格分門別類時,常說他是價值型投資人(value investor)。提到價值型投資人,就會想起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這位創導型投資人。葛拉漢著有《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一書,是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業師。暫且不談葛拉漢的投資金律,我們來簡化價值型投資人的定義。價值型投資人購買特定的資產或物品時,希望支付的價格低於他或她相信的真正價值。這個定義的核心,是簡單卻極重要的假設:一項資產或物品的價格,可能和它的真實價值不同。約翰叔小時候,父親老哈維在溫徹斯特當律師,哈維經常在律師的本業之外,想方設法積攢財富。他經營軋棉廠、賣保險、出租住宅、投入農場的土地買賣。買賣農場的生意,給那時還年幼的約翰叔上了價值投資法的第一課。1920年代,經營農場的收入往往相當有限,所以那些業務經常以失敗收場,接著不幸的是,農場業主被迫清售抵押品。一般來說,農場喪失贖取權之後,會在溫徹斯特鎮的廣場拍賣,賣給出價最高的人。拍賣案件沒人出價時,老哈維會走出辦公室,下樓到廣場,出價買進。遇到這種情況,老哈維通常能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買到農場。約翰叔幼時目睹這一手法,可能在心裡埋下第一顆種子,日後茁壯成他那鼎鼎有名的投資方法。他把那種投資方法稱做在「極度悲觀」的時點買進,或者稱之為「極度悲觀原則」。
#@1@#日後回顧,這些農場竟然吸引不到其他買主上門,可能叫人百思不得其解。不過,在我們一一敘述約翰叔數十年來的基金經理人生涯中表現優異的投資時,會發現全球股票市場上,那些情況可是一再重演。股票市場經常存在一個很大的矛盾:股票價格下跌,或者「跳樓大賤賣」時,聞風而來的買家比較少。約翰叔小小的年紀就看到,一塊有價值的農地,單單只因為沒有其他的買主接手,而不是因為一點價值也沒有,便能用非常低廉的價格買到。這件事,終他一生,一直深深烙印在腦海。觀察另一個人,然後仿效他獲得成功的行動,有時可以給你上寶貴的一課。前面說過,約翰叔的父親四處鑽營,做了很多營生。老哈維擁有和經營軋棉廠及保稅棉花倉庫。老哈維是那種「大撈一票」型的人,無時不在尋找下一個發財機會。他曾經大手筆投資紐約和新奧爾良棉花交易所的棉花期貨。約翰叔和他哥哥常常提起一件往事:一天,他們的父親踏進家門說:「孩子,我們發了,我們剛剛在棉花期貨市場賺到你們怎麼想也想不到那麼多的錢,你們這輩子再也不用工作,連你們的孩子、孫子也不用……。」孩子們又叫又跳,但才過幾天,老哈維又進家門,瞅著兒子說:「孩子,我們賠掉了一切;一切都垮了。」親眼見到從有錢的雲端,跌到絕望的深淵,顯然給約翰叔上了風險管理的第一課,也因此瞭解金融市場創造的紙上財富淡如雲煙的事實。約翰叔兒時看到那些事情,無疑促使他打從心底深處崇尚節儉。他發現,儲蓄總是能讓人過著安心和安穩的生活。
#@1@#約翰叔和第一任妻子婚後不久搬到紐約,展開投資生涯時,便自我約束,收入的一半必須存起來。為了達成這麼高的儲蓄率,他和妻子茱蒂絲(Judity)把它變成玩遊戲。約翰叔和茱蒂絲搬進紐約第一棟沒附家具的公寓時,在報紙上搜尋家具拍賣和房屋出售的消息。等到他們終於買齊家具,五房公寓總共才花25美元(這相當於2006年的351美元左右)。約翰叔夫婦成了專撿便宜貨的高手,但他們著眼於物超所值,甚於純粹購買便宜東西。幾年後,約翰叔和茱蒂絲在長子出生後,喬遷新澤西州恩格爾伍德(Englewood)的一棟房子。他們用現金5,000美元買下那棟房子,五年後以17,000美元轉手。如果你好奇的話,我們就告訴你:這相當於五年內約28%的複利報酬率。約翰叔在這些買賣中,總是堅持一個根本原則:每樣東西都要用現金購買。終他一生,這件事非常重要。他沒借過抵押貸款、不曾貸款買車,而且總是有足夠的積蓄度過難關。
#@1@#在約翰叔推出坦伯頓投資基金,並且堅持不輟,至少經營到數十年前之前,投資圈瀰漫一股看法,認為唯一值得購買的股票只在美國。他曾經四處遊歷,更瞭解外面的廣大世界,當然看得出美國投資人普遍持有的這種信念純屬無稽。約翰叔每次提到,都說那種行為既自大又短視。過了許多年,美國投資人原先的那種驕氣已見收斂,但是對海外投資的偏見,依然揮之不去。他們後來的說詞是,他們不瞭解外國的會計規定。說真的,當他在股票市場看到有機會利用別人的無知或者誤解來賺錢,一定勇往直前,毫不退縮。在約翰叔看來,投資其他國家的便宜股,可說只是一種常識。到底哪個國家才要緊,就和紐約什麼地方能用5美元買到200美元的沙發床那樣,一點都不重要,只要真的便宜就行。今天,投資全球的觀念被視為理所當然,共同基金業中,大買歐洲、亞洲、南美,以及大太陽底下每一個地方的股票的經理人,滿街都是。這些基金有許多掛著坦伯頓之名,一點都不叫人驚訝。原來,早在二十世紀上半葉,沒人買外國股票時,約翰叔已經泰然自若,投資於其他的國家,因為他曾經投入時間去瞭解它們,不被偏見牽著鼻子走。
#@1@#要說有一條線貫穿約翰叔的投資生涯的話,那就是他懂得坐下來,靠智慧行動。當情緒或者流行一時的錯誤看法,每過一段時間就把股票市場帶向崩盤或者泡沫,在市場的買方和賣方的集體行動中,根本看不到簡單的智慧。許多投資人說,等不及看到股市爆出大殺盤,好讓他們有便宜貨可撿。可是當我們見到道瓊指數一天之內暴跌22.6%,事實卻完全不然。約翰叔對市場的觀點,雖然看起來很簡單,卻非常與眾不同。用約翰叔自己的話,來看這種觀點:「人們老是問我,什麼地方的展望不錯,但這個問題問錯了。正確的問法是:什麼地方的展望最慘?」這個概念付諸應用時,就是不要人云亦云,跟著群眾走。這裡所說的群眾,是指股票市場上的絕大多數買主,他們不斷搶進前景最為看好的股票。對前景最為看好的東西避而遠之,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方式恰好背道而馳。我們會在展望不錯的行業找工作;我們在晴天出門。奇怪的是,這種行為很難讓投資人成功。我們需要的竟然是相反的行為,也就是,尋找展望差的投資目標。想要行事作為能夠採用這種方式,投資人必須將自己和群眾分離開來,甚至做實體上的分隔。約翰叔早年和一般人一樣,是在紐約管理資金,但1968年遷居巴哈馬(Bahamas)之後,馬上寫下共同基金經理人生涯的最佳成績。這可不是巧合。約翰叔常說,他搬到拿梭(Nassau;巴哈馬的首都)之後,操作成績步步高升,因為他想事情的方式,不得不和華爾街其他的人大不相同。從那時開始,他自己的想法便掌控一切,於是成果截然有別。約翰叔善於掌握利用市場偶爾表現出來的愚蠢行為,或者幼稚的錯誤看法。約翰叔小時候就很會玩撲克牌,八歲左右學會玩撲克牌,而且經常賭點小錢。到了耶魯,1931年就要念二年級的時候,經濟正在大蕭條中打滾。就是在這一年,我的曾祖父告訴約翰叔,再也沒錢供他念書。
#@1@#幸好約翰叔的叔伯給了他兩百美元旅費回耶魯,讓他想辦法籌錢念完大學。約翰叔滿心歡喜,收下這筆錢,馬上啟程前往耶魯,決定找到足夠的工作,可以的話,再找些財務援助。這兩個財源,他都找到了,但還需要更多的錢來貼補學費。於是他轉向撲克牌桌。他擅長數牌、判斷機率、估量其他人的能耐和策略。靠這些才能,他贏到很多錢。 當我們把約翰叔玩撲克牌的故事,放進投資的大框框裡面來看,便有另一番特別的意義。這種遊戲在機率、冒險,而且可能最重要的,心理等方面,需要高超的本領。
#@1@#坦伯頓 投資法則作者:洛蘭.坦伯頓史考特.菲利普斯 譯者:羅耀宗、黃貝玲出版社:麥格羅.希爾出版日期:2008年8月避險基金交易祕辛-13位頂尖避險基金經理人談全球宏觀策略作者:史蒂文.卓布尼譯者:洪慧芳出版社:財信出版出版日期:2008年7月投資環境困難,政治社會不安定,讓原本就飄忽不定的高獲利機會更加撲朔迷離,避險基金卻持續一枝獨秀,使資產管理金額暴增,業界精英紛紛跨入其範疇。其中,有一種投資策略自始至終都維持絕對獲利的承諾─從世界各地、各種資產類別、各種投資標的中,尋求獲利驚人的投資機會─那就是全球宏觀策略。本書將帶領讀者一窺避險基金的堂廟之奧,見識其獨特魅力,揭開全球宏觀策略的神祕面紗。作者走訪十餘位業界精英,完整揭露頂尖避險基金經理人如何看待全球市場,並且追求獲利的最大化。這是一本描述全球市場最稀有族群的精彩之作,並為這場悄然進行的金融革命披露箇中祕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