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台北市長選舉電視政見辯論會當中,只有陳時中大膽提出加速推動社宅興建,並積極執行包租代管政策,主要是希望能夠讓台北市的社宅總量達到6%、總共5.7萬戶的目標,惟根據實務現況與歷年執行所遭遇之諸多難題,要在短期內達成目標,恐仍將困難重重!
根據住展雜誌統計資訊,台北市今年第三季新建案房價已高漲至每坪105.6萬元,再加上內政部公布之第二季房價所得比,全國9.69倍、台北市16.17倍、新北市12.82倍、桃園市7.83倍、台中市11.14倍、台南市9.36倍、高雄市9.34倍(詳請參閱附圖),另外,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資訊,預估今年每人GDP將高達33,743美元,惟薪資所得卻遠跟不上房價漲幅,導致一般年輕人長年望屋興嘆!
就台北市而言,雖然預算經費最充沛,惟地價超貴,土地資源取得不易,因此,除可積極活化閒置或低度使用之公有土地與房舍之外,經由都市更新亦不失一可行之途徑。
其次,加速推動西區都市更新,亦可藉此同時增加社會住宅與老人住宅之供給量;例如老松、西門、龍山國小學生人數已銳減至五、六百位,如能經由整併開發,亦可增加防災型都更數量。因此,只要檢視一下目前台北市還有哪些閒置的學校預定地,經由地目變更,應可增加不少土地來源。
至於具體案例則可參考「東京戶越台老人住宅」更新案,不僅解決學校學生大幅減少問題,並且還可藉由地下停車場之增闢,解決部分停車問題。
▲社會住宅是怎麼來的?(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
▲有社會住宅真好 助您一臂之力的好宅(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
另外,亦可經由都市更新容積獎勵與容積移轉回饋,累積社會住宅資金;至於台北市房地合一稅金額極大,更應積極爭取全額撥用興辦社會住宅或租金補貼。
以下謹就台北市社會住宅推動提出十項策略性規畫建議事項:
一、應以「興辦」為主,而非「興建」。
二、儘速活化閒置或低度使用的國公有土地或房舍,提供社會住宅使用。
三、闢建閒置國中、小學預定地為中繼住宅或社會住宅。
1.加速推動西區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除改善市容景觀與居住環境之外,亦可藉此同時增加社會住宅與老人住宅之供給量,兼以解決少子女化所造成學校閒置甚或治安死角等問題。
2.具體案例可參考「東京戶越台老人住宅」更新案,亦即利用學校預定地開發兼顧學校、社會住宅、老人住宅、停車場等多功能用途之都市再生規畫構想,該開發案主要係將學校預定地改建後,規劃不同出入口,一至三樓供學校使用,四樓以上供社會住宅與老人住宅使用,並且藉此還可增闢地下停車場,解決部分停車問題。
四、應以地上權觀念取代所有權,讓年輕人可以較低房價購屋,新加坡模式可供參考;2014年五月景美捷運站附近之「華固新天地」地上權七十年,售價約市價六成,即是成功的開發案例;惟2016年大幅提高公告地價之後,卻衍生不少購屋糾紛,今後應再重新檢視建構更為可行之推動模式。
五、容積係屬公共財,應予靈活運用,因此,應積極推動都市更新容積獎勵或容積移轉回饋機制,藉以加速累積社會住宅公共基金;都市更新案如不願與弱勢族群混居,亦可以代金方式回饋。
六、捷運共構宅分回部分應全數供作社會住宅或中繼住宅使用。
七、在捷運沿線適度興建「中繼住宅」,俾便藉由都市更新提高容積、增加社會住宅數量,例如蘭州街、斯文里都更案之案例;此外,亦可藉此幫助年輕人先達成首購「中繼住宅」之第一步,日後再循序漸進進行換屋,此一方式亦可兼顧「下濾作用」之經濟效益。
八、應將房地合一稅之稅收全數挹注於社會住宅公共基金,以加速社會住宅政策之推動。
九、除租金補貼之外,在協助中低所得階層首購過程之「中繼住宅」階段,亦可將房貸延長至三十或四十年,以拉近房貸本息與租金支出之差距;美國四十年固定房貸機制亦可改良列入參考;其次,亦可朝「300萬元三年免利息」之構想規畫協助年輕人購屋置產之對策。
▲(資料來源:內政部)
▲經濟困難的家庭 希望能獲得更多的支持(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
▲身心障礙者 希望生活便利(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