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間屬於自己的房子,向來是民眾最重視的一件事情,俗話說「成家立業」,成立一個安定的家,背後所代表的涵意就是讓生活穩定,因為不用像租屋的時候,會擔心房東萬一調漲租金,可能就得面臨搬家的問題。另外,在負利率時代下,買房抗通膨的資金保值效果,也往往較為顯著。正因為買房子在人一生中至關重要,加上牽涉金額少說數百萬元起跳,所以,為了找到最便宜與合適的目標,對於房價、坪數、坐落位置等購屋條件,勤做功課、貨比三家,早已是人人都有的基本常識。但是,要一口氣拿出這麼大一筆錢,畢竟不是件容易的事,根據永慶房屋調查,就有高達80%的民眾購屋需要貸款,凸顯資金成本,同樣也是必須考量的重點。
#@1@#通常在選擇房貸的時候,民眾當然會先比較哪間銀行提供的利率與條件,對自己最有利。以傳統型房貸來看,多半是採取前低後高的階段式利率計算,銀行為了吸引客戶申辦,前半年會先提供低於1年期定存利率的水準,即便未來逐年向上調整,在業務競爭激烈之下,只要懂得討價還價,通常也能爭取降低利率的空間。花旗銀行消費金融房貸部副總裁余苑菱表示:「跟銀行談條件,必須根據繳款情況是否正常,房屋品質與位置是否良好,以及是否在該銀行有其他產品的往來而定。」不過,由於各銀行都有其自行的審核標準,花費心力的結果,可能到最後反而不如當初預期。對於固定會留有一筆生活緊急預備金,加上平時又有儲蓄習慣的民眾,余苑菱認為,「申辦抵利型房貸或許會更有利。」因為可將帳戶內的存款用來抵利,不論是活存或定存,每1塊錢都可以按日折抵利息支出,透過長期持續累積,便可發揮存越多省越多的效果,比起看銀行臉色爭取調降房貸利率,而且還不見得能如自己的意,靠自己努力存錢抵利更實在。
#@1@#以目前傳統房貸平均實質利率約3.3%來看,抵利型房貸雖然計算起始利率水準為較高的3.5%,余苑菱進一步指出:「由於存款抵息是直接以房貸利率來計算,以資金成本角度來看,相當於每一筆錢均可發揮3.5%的報酬率,比起活存利率只有0.68%、1年期定存利率2.735%可說高出許多;另外,經過抵利之後的實質利率,比起傳統房貸至少省了1%左右。」舉例1—若房貸餘額尚有500萬元,假設目前戶頭有10萬元的活存,留作家庭生活緊急預備金,而夫妻二人每月薪水扣掉支出後,加總起來至少能夠儲蓄1.5萬元,余苑菱表示,經過試算結果,20年下來平均實質利率約在2.32%左右,總利息支出為124萬元,相較於傳統型房貸平均實質利率3.3%以及176萬元的總利息支出,除省下1%利率之外,更發揮了52萬元的省息效果。
#@1@#除了利息要省以外,房貸一借就是20年,長時間的負債,無疑更是民眾心頭最沉重的負擔,特別是在房價最貴的台北市,根據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住宅需求動向季報指出,97年第1季房貸支出占每月所得比率已經來到43.6%,房價與年所得比更高達10.4倍。也就是說,正常還款情況下,每個月拿到的薪水有將近一半都在還房貸,即使不吃不喝也要10年才能全部還完。余苑菱說:「如果民眾選擇的是傳統型房貸,就只能默默接受這樣的窘境,但若是抵利型房貸,除能縮短還款年限外,銀行更不會收取任何如違約金等相關附加費用,相較之下更為划算。」舉例2—以上述房貸餘額500萬元的相同例子來看,抵利型房貸在存款帳戶金額逐漸增加,發揮利息支出減少的效果,在每月貸款月付金額不變之下,用於償還本金就會同步變多,大幅縮短還款期限,單純以每月固定還款來看,相較於傳統型房貸可在第17年時便全部清償。此外,由於每月均固定儲蓄一筆資金用來抵扣利息,當累積到與房貸餘額相同的存款時,更可用來提前清償房貸,提早解脫房貸在生活中造成的龐大經濟壓力。
#@1@#雖然抵利型房貸能夠將存款用來折抵利息支出,不過,最令人詬病的一點也是這個地方,因為一旦存款帳戶沒有資金,馬上就會變回3.5%的高利率。換句話說,為了省房貸利息,卻使得資金如同遭到凍結一般,好像怎麼算都不划算。余苑菱表示:「其實並非如此,若能懂得善加利用,其實抵利型房貸同樣具有強大的理財效果。」由於放在存款帳戶內的資金銀行並未限制不可提領,隨時均可自由靈活動用,因此,民眾可以從投資報酬的角度去衡量,如果遇到能夠賺取比起折抵房貸利息支出更高收益的機會,便應該先將資金轉至投資部位,當獲利了結之後,可再存回帳戶繼續折抵利息。舉例3—以抵利型房貸3.5%年息支出來看,只要投資報酬率能夠超過這個數字,多的部分都能創造更高的投資報酬。但余苑菱提醒:「投資報酬率越高的商品,往往伴隨較高的投資風險,民眾千萬不可忽略。」存款用來抵息創造相當於3.5%報酬率,不會受到任何因素影響而出現變化,可說穩賺不賠。但假設看好1檔基金年報酬率可達5%就將資金投入,萬一不幸投資失利反而賠了5%,再加上失去原本折抵利息的效果,其實賠的反而更多,同樣是必須考量的重要關鍵。
#@1@#如何能夠申辦房貸,不會造成過高負擔,在應借款金額以及每月須償還費用的計算上,余苑菱建議可根據66法則試算,首先,每月房貸支出不可超過每月所得總和的60%,以目前台北市平均生活消費水準來看,每個月的薪水有將近一半必須花費在生活開銷,因此如果房貸壓力過重,造成的負擔當然越大。余苑菱並指出:「平均每100萬元貸款,每月應繳房貸約為6000元,與不超過每月所得60%合併考量,便可推算出能夠借貸的合理房貸總額。」舉例4—若家庭每月收入合計為6萬元,每月房貸金額便不應超過3.6萬元(6萬元×60%),而房貸總借款金額則應低於600萬元以下,才能以輕鬆的方式將房貸還完。
#@1@#余苑菱表示,其實傳統型房貸與抵利型房貸沒有絕對誰好誰壞,關鍵在於民眾本身是否已有一筆存款,每月收入減掉支出後能夠儲蓄的多寡,依照個人情況不同,能夠得到的優惠自然有所差異,若每月幾乎沒有任何存款可用於抵利,那麼傳統型房貸利率還是會比抵利型房貸來得優惠。但是,畢竟背負房貸是至少20年的事情,考量到所得會隨著年齡同步逐漸增加之下,每月應繳本金不變,存款卻可漸漸增加,更可發揮長期儲蓄的累積財富效果,如此一來,選擇抵利型房貸便會比較有利。舉例1-若同樣貸款500萬元的抵利型房貸,如果每月能存1.5萬元、2萬元與3萬元,20年分別共可達到省息52萬元、69萬元以及92萬元的效果;另外,當房貸還完時,更可累積出316萬元、406萬元以及583萬元的儲蓄,可用於應付未來不同人生階段下,如子女教育經費、退休等資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