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至2021年係這一波房市價量齊揚房價飆漲至最高點階段,2022年上半年開始呈現價平量縮,2022年下半年即明顯出現價減量縮情況,至於2023年則是價跌量縮,此亦可由推案量趨向保守,銷售率下降以及部分小型建商出現財務危機見其端倪!
其次,自從經濟部推動「投資台灣三大方案」以來,截至今年11月11日已吸引1,276家企業投資高達1兆8,204億元,預估將可創造14萬623個就業機會(詳請參閱附圖);此外,此一方案行政院已核定受理再延長至2024年,因此,未來三年之內勢必還有更多的資金回流而影響國內房地價量之變動。
以下謹就當前不動產開發業所面臨之十二大經營風險分別彙整,提供參考。
一、利率上漲風險
雖然美國十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出現放緩趨勢,在通膨降溫情勢下,一般預期聯準會(Fed)將會放慢升息步調,惟仍未排除繼續升息疑慮,只是升息幅度多大而已。
其次,國內銀行業者最近飆升最高的土建融利率,已逐漸調升至2.6%,大型公股行庫大都介於2.6%至2.7%之間,至於建築融資則在2.8%以上,甚至亦有民營銀行高達3%,由此不難了解當前建築產業所面臨之利率風險有多大。
雖然今年央行沒有再祭出第五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不過在房市景氣衰退愈來愈明顯情況下,為防範越來越多的爛尾樓,據媒體報導,大型行庫已祭出五大禁令管制土建融。
3.若採先建後售,自備款必須先撥入銀行專戶,且須撥足五成,銀行才願意撥款。
5.建商本身必須紀錄良好,沒有任何和銀行的違約紀錄或交屋爭議,行庫也會檢視其以往的銷售紀錄。
以上第一、第二與第四點一般建商大都有依規定辦理,惟第三與第五點建商莫不傷透腦筋!
▲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
當前整體市場所面臨的最大風險在於銷售率普遍下降,其中尤以蛋白區影響最大,例如近年房價由個位數一路飆漲高達二至三倍區域,除非有交通建設或產業投資加持,否則很難持續維持高價。
自從台商回流建廠,再加上疫情影響,除大型建商自家營造廠擁有固定工班之外,幾乎所有建案的專業技術工人都被高科技產業建廠高薪挖走,導致缺工缺料問題之風險一直無法有效解除。
在景氣下行階段,最常見的不外延遲交屋與違約問題,而這一波必然會大量出現的又以延遲交屋最為嚴重,依預售屋買賣契約書範本第十八條貸款約定,由賣方洽定辦理之貸款金額少於預定貸款金額,其差額依下列各目處理:
(1)差額在預定貸款金額百分之三十以內部分,賣方同意以原承諾貸款相同年限及條件由買方分期清償。
(2)差額超過原預定貸款金額百分之三十部分,賣方同意依原承諾貸款之利率,計算利息,縮短償還期限為_年(期間不得少於七年)由買方按月分期攤還。
(3)差額超過原預定貸款金額百分之三十者,買賣雙方得選擇前述方式辦理或解除契約。
2.可歸責於賣方時,差額部分,賣方應依原承諾貸款相同年限及條件由買方分期清償。如賣方不能補足不足額部分,買方有權解除契約。
至於違約問題大都會發生在爛尾樓,依預售屋買賣契約書範本第二十五條之規範如下:
1.賣方違反「建材設備及其廠牌、規格」、「開工及取得使用執照期限」之規定者,買方得解除本契約。
2.賣方違反「賣方之瑕疵擔保責任」之規定者,即為賣方違約,買方得依法解除契約。
4.買方違反有關「付款條件及方式」之規定者,賣方得沒收依房地總價款百分之_(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十五)計算之金額。但該沒收之金額超過已繳價款者,則以已繳價款為限,買賣雙方並得解除本契約。
最近交易糾紛最多的首推爛尾樓問題,其次,也有不少產權不清之爭議,有關此一議題只要多留意媒體報導,或至公平交易委員會網站查詢,即可一目了然,另外,也可向辦理土建融的行庫查詢相關資訊,俾免誤蹈景氣陷阱。
▲ 107年至111年上半年全國及各縣市低度使用(用電)住宅比 單位:%(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
近年營建成本暴漲,三、四年前中南部有不少建案是在房價尚未大幅上漲之前即100%銷售完畢,其後營建成本逐漸上漲,尤其是在缺工、缺料情況下,逐漸形成無利可圖甚至虧本情況,二、三年來就有不少建案急於轉讓,其因在於「三倍數效應」下,意外的出現賣得愈多虧得越多情況,而更值得關注的是,大多數營造廠業務滿載,無力再承接新建案,終致不少小型建商倒閉,更何況缺工、缺料風險尚未解除,導致不少建案乏人接手而淪為爛尾樓!
▲ 107Q4~111Q2六直轄市新建餘屋(待售)住宅宅數 單位:宅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