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次大選,社會住宅是候選人的政見主軸,而今年卻非主角,不過,要求「居住正義」的六都市民,仍會監督未來的新市長蓋了多少社宅。
二○二二年九合一選舉已於十一月二十六日落幕,新的六都市長選舉結果也出爐,其中,台北市及桃園市為新首長,至於新北市、台中市及南二都的台南及高雄等四都市長都是連任成功,而接下來,該如何落實政見內容,就是選民監督的下一步。
六都市長的住宅牛肉
在過去幾次大選,「社會住宅」議題,上至總統,下到六都市長候選人,都是必談的政見,但隨著各都在過去四年或八年,在總統蔡英文實踐其「八年二十萬戶社宅」的政見推動下,社宅可陸續端出成績單,使得今年的選舉,六都市長候選人的競選主軸並未全力放在住宅政策上,不過,或多或少也有稍加著墨。
下一屆的新市長,即將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宣誓就職,連任成功的四都市長,其在過去的社宅政策落實度為何?而台北市及桃園市的兩位新首長,其端出的住宅政策為何?本刊將從選舉公報上的政見,以及借助「住盟」在選前的調查,為讀者梳理六都未來可見的社會住宅藍圖。
以首善之都的台北市來說,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在選前拋出「台北未來宅」概念,打算結合都更中繼宅、社宅及全齡居住等,喊出青年社宅承租戶可將已繳的租金充當「頭期款」,以取得房屋的地上權,希望讓年輕人也能在「天龍國」置產。
黃珊珊的政見,相當吸引年輕選票,不過,在藍綠兩大黨夾擊下,終究功虧一簣,無法坐上首都第一任女市長寶座。
蔣萬安提好好居住三項目
而準市長的蔣萬安的住宅政見,依據選舉公報,他提出「好好居住」構想,並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第一是「安心孕生養」:減低生養小孩經濟負擔,推出孕婦一年十二次產檢愛心專車、新生兒生育獎勵加碼、提高補助托育、私幼學費費用,並提供兩成社會住宅給肯生第二胎的家庭優先入住,減輕年輕爸媽經濟負擔。
第二是「拚公辦都更」:下修參與公辦都更意願書門檻,讓政府提早介入來獲得民眾信任。針對有公安疑慮及特殊歷史的整宅,以專案方式檢討基準容積率,提高民眾參與誘因。
第三則是「青銀來換居」:主動出擊調查長輩居住狀況,盤點社會住宅與老舊房舍分布狀況,讓長者搬至社宅、原本住宅以包租代管租予年輕人,市府再提供修繕補助,長者獲得安居、空屋成為青年新選擇,打造全齡化的都市再生。
蔣萬安的住宅政策力求四平八穩,討好年輕族群,以及銀髮長者的安居,而其政見也涉及到社會住宅提供,而這就得來看看,現任市長柯文哲在過去八年對社會住宅的著墨。
台北市社宅興辦數為六都之首
台北市有關社會住宅的推動,根據「住盟」的訪談結果,目前的興辦數量,在郝龍斌及柯文哲兩位市長任內,累計已興辦20,429戶(含既有、規劃設計中),不過,距離市府設定的50,000戶目標仍有不小差距。
而蔣萬安雖然未明確喊出社會住宅的興建數量,不過,在住盟訪談過程也承諾達到50,000戶的興辦目標。
至於新北市長侯友宜挾著高知名度及過去四年政績,讓他在選舉時成為「吸票機」,以超過一百萬票的高得票數成為六都市長中的佼佼者。
▲蔣萬安政見(摘自選舉公報)
▲台北市的興建數量(資料來源:住盟)
侯友宜托老扶幼及韌性宜居
侯友宜在其競選連任的政見有「安居樂業」等四大項,其中,「安」主要在「托老扶幼」,侯友宜認為,惟有安全,才有安居樂業。以智慧安全城、智慧醫療、好日子愛心大平台2.0照顧每位市民,而迎接2030年百萬銀髮族,則要完成百家社區長照機構,讓長者在地安老;另新北公托全國第一,2022年達120家,加速優化托育環境,讓年輕人敢生能養。
至於「居」則是韌性宜居,建構多元社宅,增加租屋供給,也讓青銀共居創造多贏。以市民為本、韌性宜居、永續環境為核心,推動都更三箭,再造都市環境。另打造蘆南蘆北到新店的微笑曲線,加上新板特區、新莊副都心、三重行政中心等三核心,帶動新北整體發展。
侯友宜在過去四年也積極「招商引資」,展現新北崛起的格局,新北市經發局長何怡明談到,自侯市長民國108年上任起,經發局推出「招商一條龍‧投資任意門」政策,整合二十九個局處資源,跨機關組成「招商精英團」,建立投資協助平台,化被動為主動一路拚招商,四年逆勢成長,創造3,600億元投資,帶動八萬五千個就業機會。
而新北市過去四年的社宅興建計畫,根據「住盟」訪談結果,中央設定新北市府興建目標為33,000戶。在朱立倫、侯友宜前後兩任市長接力下,興辦8,837戶(含規劃設計中),距33,000戶仍有24,000戶的差距。
此外,訪談過程中,侯友宜也表示,會在目前中央設定新北市33,000戶的基礎上,提高至45,000戶為目標。另在都市開發取得社宅措施上,侯友宜表示如塭仔圳等六處整體開發取得社宅的計畫都正在規劃或已在中央審議中,工業區變更時也必須回饋土地來蓋社會住宅,以及未來公辦都更政府分回房地,也大部分會作為社宅使用。此外,增額容積捐贈的代金將放進城鄉發展基金,部分會用來興辦社宅。
▲侯友宜政見(摘自選舉公報)
▲新北市的興建數量 (資料來源:住盟)
▲住盟團體緊追社會住宅議題,希望未來的六都市長能加速興建。(住盟提供)
張善政朝宜居家園及青年安家
至於桃園市市長鄭文燦,在其市長任內興辦7,195戶(含規劃設計中),同樣離當年選舉提出二萬戶目標有一大段距離。
「住盟」指出,桃園是六都中移入人口增長與房價漲幅較大的城市,其中桃園區目前人口45萬、中壢區人口40萬,分居全台鄉鎮市區人口第一與第三,在居住壓力攀升情況下,社宅亟需持續興辦增量。
而準市長的張善政,在其政見上,將朝著「台灣的幸福宜居家園」、「亞洲智慧科技新都」及「青年的安家立業基地」等三大項努力。
其中,「安老更快樂」,將結合關懷據點,增設社區長照站及長照中心,發展活躍、健康、在地老化的友善環境。
另「青年的安家立業基地」中,第一是「居住不煩惱」,將增建青年、勞工住宅,提供平價且工作、生活、教育皆便利的幸福家園。
第二是「育兒更無憂」,則將增加公托、準公托規模,補助托嬰育兒與學前教育,擴充義務教育能量,在學區內安心就學。
中台灣的台中市長盧秀燕,這回尋求連任成功,打破台中縣市合併後,無人連任成功的魔咒,且是六都中唯一的女市長。
▲張善政政見(摘自選舉公報)
▲桃園市的興建數量(資料來源:住盟)
盧秀燕社宅目標率先達陣
根據「住盟」的訪談,台中市部分,在林佳龍、盧秀燕前後兩任市長八年內,興辦7,146戶(含規劃設計中),六都裡屬中間水平,但尚未達中央設定的一萬五千戶目標的一半。
盧秀燕在「住盟」訪談時表示,她在就任台中市長時已訂下興建五千五百戶社會住宅目標,已於2021年提早達成,且持續興辦中,目前已完工、開工、規劃中的總量來到7,146戶。
接下來,市政府將會往興建一萬戶社會住宅目標努力,另外加上中央在台中市規劃興建八千戶,預計未來台中市社會住宅量將會有一萬八千戶。
▲盧秀燕政見(摘自選舉公報)
▲台中市的興建數量(資料來源:住盟)
黃偉哲側重工商發展 社宅暫掛零
至於南二都的台南市,過去因台積電前進南科設廠,帶動大台南各地房市飆漲,成為能見度相當高的城市。
不過,黃偉哲雖連任成功,開票過程卻贏得辛苦,而台南市雖是「古城」,但在台南縣市合併後,可開發的區域相當多,因此,在其五大政見中的第五大項─富饒臺南、壯大臺灣就有六大點:
第一是穩健開發七股科工區、推動柳營科工區第三期擴編,麻豆工業區加速招商。
第二是南科三期開發同時提升生活機能,在中西區設置研發基地與產業專區,持續推動工業區立體化發展,吸引高科技與軟體業進駐。
第三是沙崙高鐵特定區三大發展主軸:形塑資安與先進技術研發基地、建置醫療服務與健康產業園區,推動下一世代的化合物半導體產業聚落。
第四是加速農業轉型發展,持續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強化農民生產與異業合作培調鏈結計畫,三管齊下提升農業競爭力。
第五是建造新農業三核心,將軍漁港設置水產加工運籌中心,玉井設置冷鏈物流中心,以及新化果菜市場升級為農產物流樞紐。
第六是協助在地創業,創造就業機會,為勞工建構安全職場環境,以多元管道落實居住正義。
根據「住盟」的訪談,過去南二都人口「北漂」,台南市與高雄市部分,在社宅推動是晚於其他四都起步,肇因於前市長(賴清德、陳菊、韓國瑜)態度相對消極,認為南部不需要社宅,因此對黃偉哲、陳其邁兩位現任市長來說,他們一上任就處於落後追趕的壓力下。
台南市社宅推動現況,就興辦數量方面,中央設定台南市府興建目標為7,000戶,目前台南市興辦1,758戶(含規劃設計中),且尚未有完工入住,較前述四都相對落後。
▲黃偉哲政見(摘自選舉公報)
▲台南市的興建數量(資料來源:住盟)
陳其邁允諾加速社宅興建
至於中央設定高雄市府興建目標為12,000戶,目前高雄市興辦2,939戶(含規劃設計中),且幾乎都還在興建、規劃設計中,與台南同樣較其他四都相對落後。
而陳其邁的二十點政見中,第九點提及將增建社宅,擴大辦理租金補貼;落實居住正義,中央地方合作,減輕青年、育兒及弱勢家庭負擔。
此外,「住盟」在訪談過程,陳其邁也表示,高雄市興辦社宅的起步晚,只有兩年多時間,但現在正積極追趕中,包括市政府透過成立平台與中央合作,協助中央興建社宅的各方面需要,以加速社宅興建。
目前市政府自行興建目標2,500戶,工程發包已近1,800戶,加上中央興建的部分,以及捷運聯合開發可分回社宅,希望高雄市未來社會住宅量可以達到15,000戶。
「住盟」提及,高雄市長陳其邁選前承諾「持續興辦社會住宅」,目標為15,000戶。亦同意以多元開發作為社會住宅的興辦來源,陳其邁則表示,會積極透過都更、聯開、重劃、抵價地等多元方案,增加提供社會住宅,尤其捷運聯合開發案社會住宅會扮演很重要角色。
「住盟」另指出,從相關房價指數,台南、高雄這幾年的漲幅甚至高於雙北,南部絕對需要社宅。無論是爭取連任成功的黃偉哲、陳其邁兩位市長,要如何讓台南與高雄兩都擺脫社宅「後段班」的困境,將會成為住盟監督的重點城市。
▲陳其邁政見(摘自選舉公報)
▲高雄市的興建數量(資料來源:住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