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開始談營運特區的時間,可以回溯到大約15年前,「亞太營運中心」這個觀念剛剛形塑出來的時候;但由於並非整個計畫的重點,後來在亞太營運中心被割裂成「六大中心」之後又被外國的顧問公司遺棄,從此就無人聞問了。不過台灣的特區夢,顯然是受到對岸的啟發,因為中國大陸非農業部門的改革開放,在深圳、珠海、廈門、汕頭設立四個經濟特區,應是最具體的象徵。經過20餘年的歲月,深圳、珠海不僅本身已高度繁榮,還向鄰近的珠江三角洲區域廣泛輻射,到最後整個珠江三角洲已宛若一個大特區,成為20年間中國大陸最閃耀的明星。然而在廣東的另一個特區,汕頭,卻猶如一個旁觀者,眼看他人起高樓。其原因說穿了十分可笑,正是由於台灣規定要透過香港間接投資、間接通航,福建反而成了比較遙遠的邊陲,唯待兩岸直航加以拯救。兩岸直航尤其是海運直航,看來似是彈指間事,因此對岸特別將福建劃為海峽兩岸經濟發展區,要趕緊掌握這個等待了20年的機會。
#@1@#在海峽的這一岸,時機也恰到好處。台灣經濟經過李、扁政權20年的作踐,已奄奄一息,唯賴對大陸出超維繫著十分羞澀的成長率。如今新政府張皇洩沓,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令經濟更是每下愈況。再加上對岸在不利的國際大環境中頭腦發昏地大砍出口部門,連帶地使台灣的出口也斷了生路,台灣經濟簡直見不到光明。在這樣的危機中,兩岸直航正是一盞明燈,但必須著意讓它儘早發出光與熱來;誘發劑就是人與貨進出自由、廉價勞動供應無缺、兩岸直接通航的營運特區。如果搶在這個時刻,在全台重要海、空港鄰近腹地較大的地區,設置三、四個營運特區,性質可以不同,靠台北的,比照新加坡、香港、上海,規劃為營運總部特區,中、南部製造業大本營,則設立進行深加工的營運特區。背依中上游產業,面向對岸的海峽兩岸加工基地,加上台灣製造在品質與品牌上的加分,這幾個任務不一的特區,只要在軟體管理與硬體建設上,完全媲美新加坡,以其地理與人文優勢條件,打遍天下無敵手。當我們的營運特區與對岸特區了無隔閡地互補互利、水乳交融,這會是21世紀最大的一個亮點;而且立刻能吸引無數國內外投資者搶進,譜出令人陶醉的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