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降,投資銀行的倒閉、併購潮,震垮了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市場結構,投資的安全性、獲利率也備受質疑。股市上沖下洗,受傷的股民、保守的投資人開始期待有最低保證,又可以享有額外分紅的商品,這個時候,「分紅保單」開始再度受到注意。不像投資型保險,購買分紅保單的保戶,不需自負盈虧責任,僅需挑選體質及獲利能力優良的保險公司,承擔其經營分紅保單之部分的風險即可。保戶直接參與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等於在購買保險之餘,額外購買該公司的股票,有利潤享分紅,無利潤也保本。不過,所有東西都不是只有好的一面,「分紅保單」當然也有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在投保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義務與權利,才不會吃虧。停!保險公司分什麼紅?中國人壽商品發展部資深副總洪祝瑞表示:「紅利來自死差益、費差益、利差益,在生產年度盈餘結算後,分紅保單的保戶依法規定,最低享有70%的可分配盈餘。」(表1)。根據信評機構的統計,國內的壽險公司多購買遠期外匯做避險,部分則從事「代理避險」,亦即投資與新台幣連動性很高的貨幣。然而,代理避險令壽險公司的匯兌風險增加,例如今年上半年新台幣走強,讓多種代理避險喪失機能,也衝擊到壽險公司的獲利,避險成本從過去200個基本點,飆升至今天500個基本點,可謂是績效下降的警訊,許多大型保險公司都在募集新資本,以維持公司體質和信用評等,紅利的多寡、發放未必能保證。
#@1@#「分紅保單的售價,比不分紅保單昂貴,費率約高出1至2成,保戶必須依照個人的需求來選擇。」洪祝瑞認為,保險公司針對不同的族群,推出不同的商品,初步可以區分成4類:平準保障型分紅保單─適合本身還沒有壽險保障、預算不寬裕的人。增額保障型分紅保單─適合講究保障、有遺產節稅需求的保戶。還本型分紅保單─適合害怕風險性投資、講求穩健獲利的族群。養老型分紅保單─則是針對想要節稅的中高齡高資產者,或是鎖定年期長、報酬率高於定存的儲蓄型客戶。「如果保戶認為自己的保障仍有不足,可以在預算範圍內,選擇附約強化自己的保障,如醫療險、長期看護險等等。」洪祝瑞這麼提醒大家。她形容分紅保單主約像冰淇淋,有一個甜蜜的基底,附約則是配料,讓冰淇淋聖代整體滋味更美妙,無論是自由的不婚不育族、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夾心族、想規劃黃金晚年的退休族,可以在預算限制內,依照自己的需求,找出最適合的保單搭配(表2)。
#@1@#低利率、高通膨連帶影響下,大環境景氣衰退,分紅保單儼然成為保險業的明星商品,在壽險業務員及保險經紀人端的傳統通路上,分紅保單熱銷,被視為未來壽險業成長的主要動能。聽到壽險業務員口沫橫飛的解說,消費者如果沒有明察秋毫,洞悉推銷中隱藏了什麼玄機,很可能掉入話術的陷阱,誤解自己應享有的保障,以及忽略隱藏的附加費用。起碼有3個重點是在投保前必須要特別注意的:對於分紅保單的投資報酬率,必須有正確的認知─保戶繳納的保費,要先扣除行政成本和保險成本,不能單純只看預定利率的高低。壽險公司不保證每期都能分紅,稅前損益要扣除保留盈餘的部分,去年的損失會牽動今年的收益績效,剩餘的可分配紅利盈餘,才是能分配給保戶的部分。保單不完全等於現金─許多保險公司的保單質借利率,較保單推出時的預定利率高出0.5%到1.5%。可借款金額因商品特色及規範不一,都在保單價值準備金的範圍內,貸款額度占保單現金價值的比率也不同,欲貸款變現的民眾務必注意。不是每一種保單都能抵抗通貨膨脹─增額型分紅保單可以,平準保障型必須用每年拿到的紅利購買增額繳清,把保額逐年墊高,然而紅利未必年年皆有,平準型的保戶想打敗通膨,可能要將期望放在其他理財工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