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印度曼哈頓之稱的經濟重鎮─孟買第一大城及印度著名世界遺址─泰姬瑪哈陵,連日來遭遇恐怖分子襲擊,死亡195人,傷者數以百計,60餘小時的恐怖攻擊,喚起人們對2001年911事件的記憶。遭遇恐怖攻擊,印度股匯連日休市,工業立即減產,觀光及外貿瞬間停擺,印度經濟大受創傷。泰國黃衫軍政變集結,癱瘓國際機場,致使一向以旅遊業行銷國際的泰國經濟,飽受重創,日損9.3億,旅遊業首當其衝,至今耗損至少千億。「這生再也不會重回泰國旅遊了」,受阻無法趕回母國過感恩節的多位無辜外籍遊客,恨得牙癢癢的不斷抱怨著。外資也因此數天來持續退出,泰國經濟亦大受損傷。
#@1@#無論成因為何,無論何種形式,一國政局之動盪,將使「國家風險」加劇,影響該國聲譽外,更表徵該國之投資環境益形惡化,國際資本市場參與者將信心大落,此時外資將卻步,而資金外逃(capital flight)。何謂國家風險?當國家受到重大政治、經濟事件的影響,造成民心浮動、社會不安定時,國家風險就會增加。如何觀察國家風險?最直接的作法是衡量金融市場的波動,例如股價的驟跌、外匯交易的明顯提升、外資累積賣超的持續增加……等。一般而言,國家風險之主要考量因素,不僅要考慮到經濟層面因素,政治層面因素尤為重要。幾乎全球的多國籍公司、政治科學家和經濟學家都認知政治風險的存在,但是對於政治風險的構成要素和衡量方式並沒有一定的共識。政治風險的影響因素,其中又包括有政治穩定度、經濟政治因素及國情評比的主觀因素……等。
#@1@#由上觀之,政權更替的次數、該國暴動水準、武裝暴動次數及與別國的衝突等的政治不穩定性,及至政府赤字擴大、急速的貨幣擴張、低報酬的政府大額支出、價格控制、利率上限、貿易限制、僵固的勞動法令及大量的國營事業等經濟政治因素,甚至權力過度膨脹的官僚體系、被高估的幣值、大規模的貪污……等因素,都將會增加一國之國家風險。因此,評估國家風險時,國家安全的穩定、經濟效率的表現、法治制度的設計與政策執行的效益,都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國家風險」對於金融市場及投資環境之影響極巨可想而知。金融面,它會提高他國對我國銀行的拆款利率,也會對國內股市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投資面,它會讓外資來台卻步,使台灣招商失利,也會對本土資金的海外布局及企業赴海外融資活動,遭受池魚之殃,而增加無謂的營運成本與籌資困難度。
#@1@#國際上有一些定期對世界各國之主權與國家風險進行評估的機構。而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usiness Environment Risk Intelligence, BERI)每每對世界主要國家所進行的「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為主要受公信而被取用的重要影響指標(我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即以此報告做為海外布局投資參考指標)。試問:你所認知的台灣在國際間的投資風險評比到底如何?在「台海兩岸對立政治情勢之複雜」及「台灣島內狹隘民族意識之分歧」的兩大難解隱憂下,你一定認為台灣的國際風險受評結果,會極為難看。其實不然,今年9月,BERI的2008年第2次風險評估報告指出,我國的投資環境評比(Profit Opportunity Recommendation, POR)總分73分,較2002至2007年連續6年的72分增多1分,與日本同列全球第5名,排名在列入評比之全球50個主要國家中,僅次於瑞士、新加坡、荷蘭及挪威四國,在亞洲國家中堪稱為僅次於新加坡投資環境極佳之國家(我國投資環境評比被BERI列為1B等級,認為適合投資;另外,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事威脅漸緩,在新朝政府的帶領下,台灣的政治環境趨於穩定,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邁入一個積極而正面的新里程,5年後的評比分數將成長至75分,有助國際投資環境的加強)。無怪乎世界多個重金國家早以台灣做為它們的資金進出重地。多年來,在穩定的投資環境及扎實的經濟體質下,吸引足夠外資,活絡台灣的資本市場,也造就了台灣今日金融市場之成熟發展。
#@1@#台灣投資環境評比的亮麗成績,應歸功於之前40年間(1950~1990年)從「經濟奇蹟」的締造,到政局穩定的塑成。然而,我們不可因此而自滿,自從「戒嚴」解令後,台灣島內極端分歧之狹隘民族意識浮出檯面,或議會、或街頭,經常上演藍綠惡鬥的奇異現象。台灣普民的意識形態,藍綠光譜均勻分散,醞釀出所謂:「極藍極綠打一架、淺藍淺綠吵一架、不藍不綠等一下」的「趣味」社會,如此意識形態的政題爭議,讓台灣社會彩姿橫生,但也為台灣的投資環境,種下許多外資投資的隱憂與變數,看在外資眼裡,只怕讓人心生恐懼,或短期、或長期,都投資卻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