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信貸違約率攀高,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更指出,全美銀行信貸總損失3.6兆美元,但總資本額才1.4兆美元,形同破產,此說讓二次金融海嘯恐懼瀰漫市場;有毒資產(toxic)成為美國政府處理銀行面臨的棘手問題,政府吃下有毒資產或將銀行國有化,是否能解決問題以防止二次海嘯,已成各方爭辯焦點。
#@1@#所謂的有毒資產,就是當初那些衍生性商品,源頭就是從次級房貸過來的,那些貸款(LOAN)本身就不是品質好的放款,把它證券化之後就變成帶有毒性的資產,誰吃了誰遭殃,演變成後來的抵押品債務(Collateral Debt Obligation,CDO)。所謂抵押(collateral)的債有汽車貸款、信用卡貸款等,只要這種有現金流入擔保的財務商品、有實體抵押品的貸款,都被丟進同一個pool裡面變成CDO,所以CDO不只是次級房貸有毒,還加進去了這些東西,經包裝後一起被賣出來,利息很高,出事情之前報酬率看起來很好。銀行則希望借助政府之力來「排毒」,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金融機構在講去槓桿化,這個字眼要從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談起,表的左邊是資產,右邊大半是負債和可代表自有資金的股東權益(資產等於負債加業主權益)。過去左邊資產膨脹放大,右邊是來自於負債的放大,而自有資金規模未放大,這就是人家說投資銀行用1元去做35元的生意,其中34元都是借來的。
#@1@#此時要進行去槓桿化,資產負債表左邊的資產項和右邊的負債要同步減少,得從販售資產做起,問題是外頭市價下跌,資產評估價值本身就減少了,要賣又賣不到好價錢,這時得靠第三塊的自有資本增加才能平衡,像花旗、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BOA)就得仰賴政府挹注第三部分。現在大家都在談由政府出面擔保、銀行國有化、好銀行壞銀行等議題,講得直接點都是如何讓銀行有效的運作,因為銀行在經濟體系扮演著仲介的角色,像個血管一樣,若血管本身即重病,怎麼有辦法讓體系回歸正常呢?所以今天我認為有必要區分好銀行、壞銀行,但美國要講「國有化」很難,因為那違背立國的精神。
#@1@#然而,即使政府從去年救到現在,我相信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這邊還有很多很多有毒資產,原來的執行長賽恩(John Thain)事前可能知情未報,直到交接日才說出來,我猜當天美國銀行那個CEO進辦公室,一定和賽恩大吵一架,15分鐘後就叫他走人。問題是最近才接受美國政府挹注200億美元的BOA也不敵美林所含的「有毒資產」發作,在2月6日股價暴跌至3.77美元,創1984年以來最低價位(見附圖)。說穿了,這次金融危機就是這批華爾街菁英搞的鬼,現在許多大企業經營不善,倚賴納稅人的錢紓困,可是最應負責的執行長依然坐享高薪,今年市場大賠,但這次分紅還是華爾街史上第六高,難怪歐巴馬送以「可恥」兩字重話抨擊華爾街的CEO們。
#@1@#根據外電報導,美國政府出了最多錢救助的前10名,包括花旗(450億)、美國銀行(350億)、高盛、通用汽車等,要花費至少2100多億。這10家公司的執行長,除了AIG的李迪從1000多萬美元減為1元外,其餘9人的平均年所得是3050萬美元,這個數字是歐巴馬年薪的70多倍,更是美國國民平均所得的600多倍。像美林證券在當時存亡之際,幸好美國銀行出手相救,逃過破產命運,但時任執行長的賽恩卻依舊要求董事會發給1000萬美元的年終紅利;被人質疑的是在1年前他放棄紐約證交所執行長之職轉來美林任執行長,當時即獲1500萬美元現金紅利,到目前為止,包括簽約金也已得到8600萬美元。賽恩要求年終分紅的消息傳出後,不僅引起社會議論,連紐約州總檢察長郭謨(Andrew Cuomo)也看不下去,以強硬的措辭寫信給美林董事會表達不滿,在引發一連串的社會議論後,賽恩已經放棄此項要求。
#@1@#美國這批CEO擔任著金融街領袖的角色,卻滿腦子想著賺錢,他們的貪婪個性和為己謀私之舉,對員工、客戶根本沒有責任感可言。最典型的例子是馬多夫(Bernard Madoff)詐騙案,詐騙金額可能高達500億美元,被視為華爾街有史以來最大的騙局(見附表),他請的那些會計師全部替他作假、掩飾,由於馬多夫本人曾任美國納斯達克證交所(Nasdaq)主席,卻藉此聲望來行詐騙之實,這不是假道學嗎?更過分的是,當全球股市暴跌,當紙包不住火了,還是馬多夫自己的兒子去揭發的,要不是如此,說不定他根本就不會認帳。馬多夫也曾是證交所主席,賽恩以前還是高盛的合夥人,然後做證交所執行長;這些人被養得腦滿腸肥,令人擔心的是,如果連董事長都這樣,豈不上樑不正下樑歪?
#@1@#披著羊皮的狼在華爾街充斥,才是造成現在大家對金融體系缺乏信任感的原因,誰知道下一個馬多夫什麼時候被揭發?美林到底又有多少有毒資產?別忘了以前銀行是扮演著讓人們最值得信任的角色,鈔票放在那裡是不會有問題的。但現在包括消金銀行、財富管理、衍生性金融商品、投資銀行,沒有一個不在騙!像連動債問題都是升斗小民受騙,從香港、台灣都有投資人上街抗議,說穿了都是為了一個「信任」。這是一次西方文明大摔落的證明,內含了人性的貪婪、醜陋,以及做錯了不肯認帳、死鴨子嘴硬之事。去年3月,美國紐約州長史匹哲爆發召妓醜聞,卻只道歉不辭職,曾任曼哈頓區檢察官的他過去正義凜然的辦了不少華爾街的弊案,還抓到AIG前任主席有內線交易疑雲,被稱為「乾淨先生」,結果搞了半天他自己居然拿公帑去召妓,被迫下台。所以一路下來,看到的是美國的價值觀出了問題。這需要重建價值觀,我相信歐巴馬有這個認知,才會說出「可恥」的重話,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危機,華爾街發點小紅利就算了,居然發紅利的錢還第六大,無疑的他指名罵的就是美林的那個執行長賽恩。
#@1@#似乎每幾年,美國就會爆發一個金融弊案,這次要不是全球市場下跌,還沒辦法發現這麼多問題。回顧這20年來,整個金融界道德逐漸淪喪,這次金融危機,我看來是美國文明的大衰退,道德蕩然無存,以前全世界看好美國是因為它是守法的一個國家,各方面都很嚴謹,沒想到一掀開來全缸子是臭的!華爾街菁英一窩蜂追逐利益,看到別人有錢就跟著追,而且胃口越養越大,本來70年代、80年代沒這麼大,到了2000年,你看華爾街的人個個都有私人飛機,不是獨自擁有就是和其他人合買,連帶遊艇、豪宅、渡假別墅似乎也成了「標準」配備,每個人都在相互較勁財富,欲望永遠無法止息,比高是永遠比不完的,這種情況下怎麼不會把泡沫吹起來?以前亞當.史密斯的經濟學講求市場能夠有自我校正、修復的能力,現在的市場早非完全競爭(perfect market),已被結成一幫的華爾街CEO共同操作,影響市場,因此喪失公平、效率,如果沒有逐出這批人,市場永遠無法回歸正軌,成為公平交易市場,恢復金融次序。
#@1@#19世紀時西方文明走到高峰,往往制定全球的標準,其司法的獨立、科學的求真、人權的獨立都是其他國家仿效的對象。但過去十幾年來,美國從安隆(Enron)案到世界通訊(WorldCom)醜聞,沒有給金融體系帶來教訓,一次金融海嘯卻暴露出美國文明已百孔千瘡。我認為這已經不是技術面問題,而是談到根源,儒家的價值觀,唯自己的良心來定標準,無法從外在規範約束。就像我以前面試員工的時候不止看他的才,還重他的德。從外表是看不出來的,要從他過去的家庭、學校紀錄、和朋友交往、生活習慣去看。希望歐巴馬能像二次世界大戰的羅斯福總統、邱吉爾一樣,以高舉大旗、一呼百應的方式重建美國的價值觀,金融體系則應重建「信任」,沒有了「信任」就不會有信心。歐巴馬也有機會行使選舉時的口號「Change」,不是去變出什麼新花樣,而是恢復基本的價值觀,恢復美國起初的立國精神,正義,以及對人類文明、社會有負責任的心態。(整理.鄭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