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眾信徒尊仰的已故法鼓山聖嚴法師,留給了後人許多珍貴的「心靈」資產—即淨化世間的諸多「醒世警語」。這些警語讓社會更為淨化、讓人心更向良善,因此我稱聖嚴法師為社會亂象的「聖賢清道夫」。其中有一段教導我們面對困境的處事態度(電視機前也看得到):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關於這一點,我有稍微不同的看法,因為我很早就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困境整治良方」—「冷靜+智慧」。「面對它、處理它」是一項主攻,面向積極;「接受它、放下它」則多少淪為一種被動,稍顯消極。針對困難事務的處置,若不積極主攻,困難事務無法淡除。在學校教學中,我就常告訴同學面對煩憂、困境時一定首要做到「冷靜」,再融以「智慧」。「冷靜+智慧」對困難事務的搏敖是積極主攻、全然向前的,困難煩憂必迎刃而解。有一天我一位在南部軍中服役任班長職的學生來找我替他撰寫留美推薦信,他告訴我他在軍中帶兵經常碰到許多棘手難題,每回的那時刻,他就一定會回想到大學時代我在課堂上所給予面對困境的處置良方--「冷靜+智慧」,他說那是他大學時期最為受用的一個處事法寶。善用「冷靜+智慧」,讓他帶兵得以駕輕就熟,因此他深深感念著我。
#@1@#「冷靜」與「智慧」其實是相通的,它是「大包小」的問題,我認為:「冷靜者,智慧之『隱』也;智慧者,冷靜之『顯』也」。唯當「冷靜」有餘才得「智慧」全開;也唯在「冷靜」下的「智慧」,才能產生真智慧。又,「冷靜」與「智慧」是相對的,一則以靜、一則以動。「冷靜」給人定神思索的空間,「智慧」則擴大處置困難事務積極向前的能量。有一次,在台中美術館旁的十字路口發生了一件機車與汽車的擦撞車禍,現代人恐怕多會以「怕被栽贓」的心態走而避之,雞婆的我則趨前關懷。看著坐臥在地發出疼痛呻吟的無助傷者,及駐立十字路口當中而不知所措的焦急肇事者,我即刻向前指揮全局,終能使傷害降到最低。其實當時那股穩健處置的成功案例,全憑的就是先「冷靜」定神再「智慧」運行的功能發揮。留學美國那段半工半讀期間,我以學生身分經營電腦生意,必須驅車駛往全美各地參加大小電腦秀展(computer show)。遠離住處動輒數百哩之外的它州,總發生有太多的未知變數及太多的意外狀況,困境發生之棘手程度經常會超出凡人能力所能處理,但是「冷靜+智慧」總在我人生困境中扮演著華佗般的名醫良藥,讓許多棘手事務或迎刃而解。「冷靜+智慧」在我人生中立功不少,我視它為困境中的名醫良藥。當困境病魔纏身,你不妨也抓帖「冷靜+智慧」良方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