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會說投資要懂得「反市場操作」或「逆勢操作」,但卻很少人會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市場上「贏家」永遠都是極少數,跟著市場走的結果往往就讓自己也變成極多數的「輸家」。但諷刺的是,當許多投資法人不論是外資分析師、基金經理人也跟著喊出他們要「反市場操作」時,卻忘了他們代表的不正是市場的力量,因為當三大法人占市場成交量固定高達2成以上,他們怎麼可能置身事外地大聲說他們不代表市場呢?但「反市場操作」卻是說得容易,要做卻不容易的事,因為從眾屬於「人性」的特質,要獨排眾議承受「孤獨」的壓力,甚至是享受「孤獨」,真的不容易,就像巴菲特在1996年到2000年間堅持不買看不懂的網路科技股,而被當時的媒體與基金經理人嘲笑揶揄,被批為過時的股神。而債券天王葛洛斯在2006年觀察到房價太高,超出了行情太多,斷然出清所投資的次貸產品,結果他所屬的基金績效掉到同類基金的後25%。
#@1@#這些在當下被視為落伍與不合「時代潮流」的想法與觀察,也許很多人都曾有過,但以兩位投資大師的地位都受到如此的待遇,何況對一般人能夠忍受孤獨堅持到最後的終究是極少數,無怪乎古人總說「古來智者皆寂寞」。亞東集團總裁徐旭東先生曾經對當前景氣做了一很有妙的比喻,他說現在的景氣就像沒戴手錶睡覺,眼睛睜開發現外面一片漆黑,卻不知道離黎明到底還有多久,所以投資大師彼得.林區說:「我一向不把時間花在預測未來上。」因為,市場經歷多空循環的交替,總是需要一段時間,通常無法在發生的當下得知下一個階段的變化。全球最大境外平衡型基金經理人Dennis Stattman也說,沒有人可以準確地預測到市場的最低點,我們最多只能在相對低點開始進場布局,分批進場,而且一次還不能投入太多資金,因為當價格更低的時候才有錢可以加碼。當然,一般投資人的資金部位不可能和前面兩位投資高手相提並論,但好處是我們的操作可以更有彈性,現在是景氣的谷底嗎?管他的,既然對未來的走勢混沌不明,何不放自己假或把操作部位降低,少一點壓力,多一點彈性。
#@1@#農曆年後由於去年下半年全球景氣急凍、廠家減產、清庫存殺過了頭,加上中國家電下鄉,台灣電子大廠忽然湧進久違的大訂單,NB零組件大廠鴻海召回休假的員工甚至還緊急召募。到底是「春江水暖鴨先知」景氣開始回春了,還是「急單」的短暫效應?除了市場股價多空激戰很精彩,專家、基金經理人檯面上的論戰更是激烈,只見雙方各自引經據典攻防好不熱鬧。但結論到底只是短暫的「急單效應」還是「春天真的來了」?沒人知道,可以確定的是電子股在雙方交手論戰的過程中股價都先漲了一番。我要說的是,股票市場「題材」就是王道,有題材就會有「人氣」,接著「資金」必然跟著到位,「題材」、「人氣」、「資金」都到了,股價豈有不漲的道理?至於是「急單效應」還是「春天真的來了」,那就留給他們去爭論吧!
#@1@#從去年底到現在,股票市場最夯的題材莫過於中國的「山寨機」,靠著「山寨」的題材股價在去年下半年,被外資一路追殺砍部位的聯發科(2454),從去年12月8日的低點177元,一口氣漲到今年2月27日的高點304元,總共上漲了71%;另一檔蟄伏更久的威盛(2388),從去年11月25日低點4.89元漲到2月17日高點16.2元,一口氣更是飆漲了231%。一時之間,「山寨文化」題材變得洛陽紙貴,「山寨Netbook」、「山寨汽車」各式各樣的山寨產品愈來愈多,大家似乎也在摩拳擦掌尋找資金投入的標的。我忽然想起蘋果電腦這幾年賣得最好的產品「iPod」,iPod的問世就跟「山寨機」一樣,爆紅之後相關公司的股價都大漲一番,但接下來的「iPhone」、「iTV」、「iBook」相關的股價表現似乎就叫好不叫座了(遊戲機Wii系列也是)。研發人員幾乎都有一致共同的目標或者說夢想,那就是設計出「殺手級」產品,「山寨機」與「iPod」都稱得上「殺手級」產品,但在它們熱銷之前,市場上可沒幾個人看好它們,反而是幾個喊得震天價響產品未上市就先炒得沸沸揚揚,號稱「殺手級」的產品,似乎股價的反應都有頗大的落差。有人說,大家都看好的產業與產品就會有「泡沫」的危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想「i」系列產品的故事,應該提供大家滿多的聯想吧!「反市場看市場」,訓練自己跳脫市場冷眼旁觀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