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起動職場絕對生存手冊作者:大前研一譯者:陳光棻、王俞惠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09年3月過去,我曾將三十五~五十歲前後的上班族,在工作上遭遇瓶頸而陷入無力的狀態,稱為「著魔的十五年」。這些上班族的普遍特徵是,進入公司已經十年以上,大概能夠掌握工作內容,也累積了一定的成果。但由於身處依年資晉升、調薪的所謂「年功序列型」企業,加上大權都操控在五十歲以上的人手裡,所以無法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持續處於這種狀態,只會導致他們為了保住飯碗而整天看上司臉色,學會了鑽營之道,卻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上進心與目標。所以我才稱這樣的狀態為「著魔的十五年」。
#@1@#現在許多屬於這個世代的上班族,還面臨了更迫切的問題。那就是,他們身處經濟的激變期,卻適應不良、水土不服。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將2009年稱為「AG25年」,也就是說,從「AG元年」開始,已經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所謂的「AG」就是「After Gates」,意指比爾.蓋茲所率領的微軟在1985年推出了「Windows」後,便揭開了新世紀的序幕。就像可以用耶穌的誕生,劃分為紀元前(BC)與紀元後(AD)一般,若將1985年視為新大陸紀元元年,就可以理解這一切了。全世界以這一年為界,為之一變。電腦與網路開始普及,所有事物都迅速地從類比進化為數位,真實轉變為虛擬,從實體店舖過渡為電子商務。若再細分這之後的二十五年則會發現,每五年就會面臨一個重大的轉捩點,而現在已經正式進入要一掃舊時代殘渣餘孽的最終激變期。回顧歷史,同樣的現象已重複上演多次,譬如美、英關係。閱讀十九世紀的文獻會發現,英國在議論誕生於新大陸的美國時,主觀地推測「如此野蠻之國終究會碰壁,然後自我崩潰」。然而百年之後,美國不但沒有瓦解,還成為支配全世界的超級大國,反倒是英國成了追隨美國腳步的奴隸。類似的現象,現在也發生在新舊經濟之間。取代舊經濟的新經濟,換言之,就是「看不見的新大陸」。它是一種金錢與資訊都跨越國境的無國界經濟,以網路空間為經濟活動中心。金融界也因此改變,個人可以更輕易地操作比手頭資金多一百倍、一千倍的龐大金額。「看得見的人就是看得見,看不見的人就完全看不見」,這樣的新大陸昭然若現。也可以說,看得見的人就是新大陸居民,看不見的就是舊大陸居民。譬如,現在全世界的網路使用者已超過十億,也就是說,有十億人居住在網路社會中。此外,會使用手機簡訊的人口已達二十億,這表示,世界上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是與網路相連的。這樣的地殼變動非常驚人,而現在你面臨的抉擇便是,要不要住進這片新大陸?
#@1@#然而,現在三十五~五十歲的上班族,大半都無法適應這個商務新大陸。這又是為什麼?就我看來,這個世代的人犯了兩個錯誤。一是他們誤判了環境的變化,二是他們過度適應所誤判的環境,也就是舊大陸環境。他們之所以誤判環境,最大的理由在於,自新世紀起始的1985年直到AG25年的現在,這段激變期間,他們在公司裡接受的還是來自「舊大陸居民」前輩的教育。這些現在已經五十五歲以上的世代,因為一直以來都活在舊大陸,體質上已經完全無法適應新大陸。換言之,現在三十五~五十歲這個世代所接受的,還是舊大陸環境(類比時代的舊經濟社會)的商業戰鬥訓練,並沒有接受過得以在新大陸環境(數位時代的新經濟社會)存活下去的戰鬥訓練。新大陸環境的特徵,在於沒有齊頭式平等和年功序列,所以依生存能力的不同,薪資差距可能高達百倍以上。同樣是四十歲的人,年收入可能從三百萬日圓到三億日圓間不等。就算是上班族,只要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排除在重要的工作之外、減薪或甚至被裁員。企業也因為合併、收購越趨活絡,而時時身陷激烈的生存競爭中,沒有生存能力的傢伙就會慘遭淘汰。新大陸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與舊大陸有著天壤之別。你永遠都不知道敵人身在何處,只要稍一不慎,轉眼間就可能被毒蛇猛咬、被毒蠍螫傷、被老虎吞噬,時時都與危險為鄰。新大陸環境儼然就是一座叢林,當然這裡也有所謂的「叢林規則」。叢林裡,上班族從課長→部長→董事→社長這般一路直升的晉升方式已不復見。職位越高,就能有越多交際費可以揮霍,流連於銀座和高爾夫球俱樂部的這種「優勝組」模式,現在也只是幻想。如果想在新大陸成功,就必須冒險深入叢林。而所謂冒險這件事,意味著「如果失敗,全身就會被剝得精光,一文不值」。
#@1@#認為自己無法冒險的人,有幾種典型的藉口:「話雖如此,但我還得養家啊!」、「我貸款還沒付完呢!」、「如果父母發生什麼意外,我必須照顧他們。」等等,隨便都能舉出六、七個理由。但另一方面,他們卻又患了「青鳥症候群」,整天期待自己可以飛黃騰達、富裕多金。這根本就不可能。這些過度適應舊大陸社會、三十五到五十歲的上班族,為了能在新大陸存活,首先就要徹底改變舊有的認知。在商業新大陸裡,金錢與時間同樣重要,接下來要思考的就是新大陸式的金錢使用方法。因為沒有錢,所以什麼也不做,一聲不吭地忍耐,這樣下去只會越來越窮。坐困愁城是舊大陸居民的作風,當政府的跟屁蟲只會讓你嚐盡苦頭,越陷越深。所以在力行時間改造,並確保屬於自己的時間之後,接下來應該思考的就是「如何有效運用金錢」。英語單字「reboot」,現在是指電腦當機或是發生錯誤時,關掉電源再重新開機(=再起動)。但原意是牛仔為了拿掉鞋裡的小石頭或稻草,把靴子脫掉,再穿回去重綁一次鞋帶的動作。在變化速度遠超過舊大陸的新大陸裡,每個人四~五年就應該重新自我定位一次,也就是學習提升自我,讓自己「reboot=再起動」。
#@1@#上班族要徹底刪減生活費,就必須刪減「人生三大經費」,亦即花費在房子、孩子教育與車子上的費用。接下來就一項一項具體說明。首先是房子。許多在東京都內工作的上班族,在十多年前三、四十歲的時候,就買了高級公寓或是獨棟的房子。平均總價在五千到六千萬日圓左右,地點都在通勤至市中心需要花上一小時二十分鐘這種說近不近、說遠不遠的地方。沉重的房貸通常對家庭整體經濟造成很大壓力,即使現在可以選擇利率較低的方案轉貸,或是提前還款以減少利息支出,住宅的成本負擔仍舊很沉重。因此我推薦的生活模式就是「平日在都心租屋居住,方便通勤;週末住在獨棟的自購住宅,享受郊外良好環境」。說起來,日本人都太早買房子了。買房子經常被認為是「男人一輩子的工作」,很多人才三十出頭就扛了一大筆房貸,然後一生都在繳貸款,這狀況可以說是日本獨有的。在美國、歐洲或是澳洲,三、四十歲的人都是租屋,就算要買也是買中古屋。通常要在搬過好幾次家,體驗過各式各樣的房子,即將退休之際,才第一次建造一個由自己設計、符合自己理想的「夢想的家」。我建議日本的上班族不妨參考這種做法,把平日的家當作「臨時住處」來看待,在都心租便宜的房子將就著住,但同時在首都圈的郊外,擁有一棟「週末的家」。
#@1@#作者:李蓓潔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09年3月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信義房屋創辦人周俊吉就矢志奉行誠信價值、貫徹先義後利的經營理念、堅持消費者權益擺第一等「清流」做法,一步一腳印開拓事業版圖;如今「清流」變「主流」,不但奠定了信義可長、可久的事業根基,也帶動整體產業的向上提升,建立房仲業在消費者心中專業與受信賴的形象。儘管已是國內房仲第一大品牌,也是第一個進軍國際的本土房仲業者,面對更為險峻的未來,信義如何再次「彎道加速」,拉大與競爭者的距離?周俊吉如何擘畫未來?當高標的專業能力成為入門基本要求後,信義的下一步如何走?回顧信義過往歷史,不難一窺其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