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居家隔音問題引發熱議,樓地板隔音一直以來都是大樓住宅常見住戶爭議問題之一,對於這類問題政府於營建法規已有明文規定「分戶樓板衝擊音隔音」措施(110年1月實施),新建住宅強制規定建築物內的構造一定要加裝隔音緩衝墊達到寧靜住宅的目標,可以看出政府對於推動寧靜住宅提高人民居住品質的決心,讓公寓大樓住戶享受寧靜的健康生活。
聲音的傳遞是藉由介質傳導,一般聲音以空氣為傳播介質傳遞,造成噪音無孔不入,而衝擊波更可藉由牆、柱、樓板等建築結構隔戶蔓延,影響廣泛,要減少噪音干擾可以從「吸音」與「隔音」著手,長期推動好宅觀念的發哥(戴雲發)簡單與大家說明兩者差別:
一、吸音: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聲音在平行的兩個光滑面來回反射產生駐波,避免聲音反射而產生像浴室空間內一樣的回音,跟隔音材料相反,材質密度越低、越鬆散、越多凹凸面越好,很多家具、窗簾、床、地毯都是很好的吸音材料。
二、隔音:主要目的是為了阻絕聲音的穿透,避免聲音傳進室內空間或傳出去,因此要隔絕聲音必須先找出哪些地方漏音。
「隔音」是針對兩個相鄰的空間音源相互傳遞或干擾,利用隔音構造及材料來阻絕兩個空間的音源,以下將針對近年較常見的「隔音地坪」工法做簡單說明及建議:
常見用來阻隔樓上樓下突如其來的衝擊音,大多會使用「隔音地坪」工法避免噪音傳導。基本上,樓地板隔音效果和樓板厚度有直接的關係,921地震以前,一般樓板絕大多數都是採用12公分的RC結構,樓上跑動或是走路重一些,樓下往往聽得一清二楚。921地震以後的新建築,樓地板大部分都改為15公分,有的做到18~25公分不等,對降低震動、噪音效果更是提升不少。
不過,由於近年新建案大多搭配隔音氣密窗,窗外聲音傳不進屋內,樓上稍有聲音相對會被放大,再加上現在建案為求空間寬敞舒適,會採取較大平面跨距,室內空間有如一面大鼓,樓上聲音更易傳至樓下,因此樓板雖增厚,樓下住戶對聲音感受反而增加。
除了加厚RC樓地板外,後來也有部分建案使用中空樓板,即在樓板鋼筋結構中加入可吸音的保麗龍球,再灌澆混凝土,相較RC樓板輕,厚度又比一般RC樓板來得厚,可較有效降低樓板震動、噪音,並有隔熱功效,且天花板及室內空間較完整,裝潢上較容易。不過,加入保麗龍球的工法其實質隔音效果仍然有限,無法做到完全阻隔。
因此,不論是中空樓板,或將樓地板厚度從一般15公分增厚到18公分以上,因地板較厚,隔音效果相對會更好一些,但在此特別提醒,中空樓板的建物未來若有滲漏水,恐會有抓漏工程較麻煩的疑慮,這是必須要考量的,而且這種隔音方式已經沒有辦法符合建築技術規則最新的隔音需求標準了。
若要符合最新隔音地坪標準,許多業者會於樓板間鋪設隔音地墊,通常利用緩衝材料將表面材與地板結構體隔開,緩衝材料包含隔音墊、隔音毯、橡膠墊等,較能有效減少住戶產生的噪音,阻斷聲波傳遞。但需特別注意,施作隔音墊後,上面加打PC(混凝土)整平再貼磚或大理石,日後是否會有連結上的問題而造成磁磚或大理石龜裂,是業界要小心注意的地方。
故在隔音墊和結構樓板及上面5cm壓層PC之間的黏結部分要特別加強注意,且磁磚貼附時,磁磚每片之間至少需預留2mm的間隙,磁磚邊和牆壁建議也要預留8mm的間隙,黏著品質也需特別加強,才能有效避免降低磁磚「澎拱」或局部龜裂的問題。另也有業者採用在水泥砂漿打底整平後,於地板再鋪上一層隔音木地板,效果其實也不錯,但須注意並非所有木地板都具有隔音效果,建議應選符合最新隔音法規的建材為佳。
居住在車水馬龍的城市中,免不了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都市環境噪音,倘若加上鄰房產生的噪音,無時無刻影響著居住者的身心健康,不僅會導致心浮氣躁,也影響整體居住品質。發哥建議將隔音設計與隔音建材做完善規劃,像是使用包覆材、隔音地坪、隔音氣密窗等設備,或合適的牆面材質來阻絕噪音,以避免日後實際居住時受居家噪音所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