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金融業危機引起廣泛關注,聯準會過去一年暴力升息使債券價格大跌,對金融業帶來沉重壓力,部分金融機構的倒閉,引發市場對金融危機的擔憂日益加劇。然而,這次危機與過去雷曼時刻有所不同,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已經展示出迅速應對的能力,試圖弭平破產危機帶來的影響。而這些措施是否足以因應,避免市場恐懼的「雷曼重臨」呢?投資人又該如何調整投資策略?本文將深入探討此次危機的影響及在風暴中適切的投資策略。
聯準會被迫調整緊縮步伐 台股迎來築底回升
矽谷銀行破產事件後,市場最擔憂的,不外乎是此次金融機構的倒閉是否會引發連鎖反應,並出現之前的金融海嘯景況?筆者認為機率偏低。主因為矽谷銀行危機發生後,美國官方迅速提出救援方案,拜登也數度信心喊話,強調危機已經平息。瑞士信貸問題,瑞士政府也積極介入和斡旋,並由瑞士銀行將以三十億瑞士法郎價格全股收購瑞士信貸。由此可見,這次相關國家處理速度明快且堅決,展現出消弭事件於開端的意圖預期可有效抑制問題擴散。再者,經歷金融海嘯後,各國政府致力於提升「金融韌性」,已有了長足進步,整體狀況與過往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台股方面,雖然上市公司未來十二個月利潤預期下調26%,然而今年二月下調幅度逐漸趨緩,代表企業盈利下修已接近谷底,近期歐美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呈現回升跡象,隨著製造業活動復甦,企業盈利預期有望逐步上升。全球經濟正逐步從新冠疫情影響中恢復,各行業庫存去化加速,有望推動台灣出口在下半年大幅回暖,預計第二季度開始,台灣經濟將逐步走出谷底,呈現回升趨勢。
科技巨頭加速布局 AI產業搶占先機
既然經濟展望並不悲觀,股市又在利空淬鍊下,確立底部支撐,若沒有進一步「黑天鵝」事件發生,筆者認為此時不但不是「現金為王」的時刻,反而該以「別人恐懼時我貪婪」態度逆向思考投資策略。具體可關注產業,可留意近期火熱的AI話題或將引領新一波潮流。
Google最近宣布將其生成式AI工具整合至Google Docs和Gmail等Workspace內,OpenAI也推出最新且更為強大的AI模型GPT-4,微軟則推出旨在提升工作效率的「Microsoft 365 Copilot」AI助手,百度和阿里巴巴也紛紛推出自家對話式產品,在全球市場動盪之際,AI商機無疑帶來一線曙光。
面對相關類股需求持續上升,投資者應把握機會,提早布局。關注重點包括AI新商機、運算效率(晶片)、生產力提升和內容創作等方面,從硬體晶片著手,進一步發掘軟體技術,最後鑽研運算平台以及終端應用的消費者市場。通過全方位布局策略,投資者不僅可充分利用AI帶來的創新和效率優勢,更能分享到AI產業快速發展帶來的豐厚回報。
低碳轉型 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則是企業低碳轉型,隨著社會對環保議題日益關注,越來越多企業已經意識到應承擔更大的責任。金管會要求上市櫃公司自今年起提交永續報告書,並逐步完成溫室氣體盤查,銀行也開始強力推動綠色金融,過往銀行評估放貸時,著重於該企業的財務體質與信用狀況,現在則是將企業的環境風險納入放貸評估指標中,換言之,企業的綠色程度已和取得資金的難易度掛鉤,這些趨勢都顯示出企業進行低碳轉型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選擇。
蘋果承諾在2030年前達成供應鏈100%碳中和,鴻海、台積電都被點名,以後想避免被踢出供應鏈都得積極淨零,且低碳也可能是商機,根據聯合利華調查,全球有六到七成消費者願意以更高價格購買具備永續概念的商品。進行低碳轉型不僅有助於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更能提高社會形象和增強消費者認同感,投資人可布局積極推動低碳轉型的企業,以獲得低碳轉型的長期投資收益。
危機中的布局策略
在當前金融危機下,監管機構積極應對的同時,台灣經濟將逐步走出谷底,投資者可把握時機,長線布局相關趨勢領域的期貨商品,如台灣的「永續期貨」,或涵蓋AI科技巨頭成分的「微型那斯達克期貨」。
若看好低碳轉型,可選擇「國泰台灣領袖50 ETF」(00922),為台灣最新的市值型ETF,由市值代表性出發,選出獲利穩定,且低碳轉型應對能力佳的五十檔領袖企業,適時調整投資策略,以積極穩健的步伐迎接波動中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