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一年之中,上漲的天數比下跌的天數少14天,而且平均上漲幅度又稍微比下跌幅度大一些,投資人成功與失敗的差異似乎就在這個刀口上。
雖然沒有動能,但不代表股價不會隨著時日一久而上漲,但是這樣的上漲是每年一些上漲的日子累加而來的結果,而不是動能帶來的。
股市教我們最重要的一課是,持有期間愈長,投資人的勝算就愈大。從道瓊指數推出後,到2020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總共有1,491個月,其中有870個月是以上漲做收,占58.4%;有621個月則以下跌做收,占41.6%。因此,在典型的一年中,有七個月會出現上漲,而五個月會出現下跌。再者,我們看到道瓊指數的巨幅增長來自少數時期,每年只有兩個月。上漲時期的每月漲幅比下跌時期的每月跌幅來得稍微低一點,分別是3.8%與3.9%,因此再次看到平均跌幅會比平均漲幅來得大。
到2020年為止的124年間,道瓊指數有82年上漲,占66.1%,而有42年下跌,占33.9%。隨著期間拉得更長,上漲機率變得更高,最終,上漲時的平均漲幅是19.1%,比下跌時的平均跌幅14.7%還來得大。
這是正常時的情況,但它也強調當對投資標的感到焦慮時,須記住的關鍵要素是:時間很重要。只有52.4%的交易日是可以獲利的,但是有58.4%的月份是可以獲利的,66.1%的年份是可以獲利的,以連續三年來看,有73%是可獲利的,而且在道瓊指數創立以來,以連續十年來看,有82.6%是可獲利的,其中上漲時的平均漲幅是107.2%,下跌時的平均跌幅只有16.7%。
隨著時間拉長,任何時期的獲利機會都會提高。甚至從更長的時間範圍來看,淨損失往往也會看起來沒那麼嚴重。在2008年至2010年這三年間,包含最嚴重的大衰退時期(這是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市場拉回),道瓊指數經歷12.7%的下跌。但這段時間前後發生什麼事?從2005至2007年的三年間,道瓊指數上漲23%,而且2011至2013年飆升43.2%。這九年的年化報酬率是4.9%,不是太好,但考量這段期間還包含讓人吐血的崩盤,這個數字也沒有低於平均水準太多。表現最好的十年是1989年到1998年,當時道瓊指數上漲323.4%,而最糟的十年是1929至1938年,可以看到下跌48.4%。更長的時間範圍有助於報酬提高,即使在那段期間包含一段很難看的表現。
現在來談風險。風險是指為了獲得額外報酬所付出的代價,這是一段時間以後從股票中得到驚人成長所付出的代價,這讓人偶爾會經歷痛苦的崩盤。要在股市混亂中喘口氣的另一個原因,是要提醒自己這一點:風險通常對你有用處,可以幫助你創造額外的報酬。你不必為了承擔風險而激動,但你不能完全避開風險,也不應該試著避開風險。為什麼呢?因為相同的一美元投資在無風險的美國國庫券(十年期國庫券的價格會波動,不過在發行時買進並持有到到期的投資人,可以有效的假設是零風險)所創造的報酬,將不到道瓊指數創造的報酬的一半。
你不應該試圖完全避開風險的另一個原因是,隨著時日一久,股票的報酬會超過應有的報酬。不只是股票報酬會高於債券報酬,甚至還會高於可用來解釋額外承擔比美國國庫券這種無風險利率還高的風險所提供的公平補償。道瓊指數如果忽略股息,每年平均報酬率是7.7%,同時期美國國庫券每年平均報酬率是5.1%。你會預期股票可以提供更高的報酬,因為投資股票也要承擔更多的風險,但是長期來看,股票的報酬比國庫券高很多,多到讓兩種商品的報酬差距變得無法解釋。追溯到1896年的每年股票風險溢酬(道瓊指數年報酬與十年期國庫券年報酬的差距)是2.6個百分點,如果加上股息,還會增加更多風險溢酬。
定期建構投資組合
為什麼股票的風險溢酬這麼大,使得道瓊指數從創立到現在所創造的報酬率超過美國國庫券的二倍?有幾個理論解釋這件事,不過沒有一個理論被認為是定論,但是有個非常合理的解釋顯然與損失趨避的癖好有關:損失帶來的不滿感受,比獲得同樣數量的獲利所帶來的愉悅感受還來得大。因為這個偏誤,當投資人藉著買進債券(在額外需求的影響下,現在讓價格上漲,並使接下來的報酬減少)與避開股票(在同樣的情況下,現在讓價格下跌,並使接下來的報酬增加)來減少損失的可能性時,這是可以理解的。一旦我們承認損失趨避是真實的情況,而且會影響我們處理風險的方法,包括處理投資中固有的風險時,這一切都說得通了。
但是就像行為經濟學家索羅摩.班納齊(Shlomo Benartzi)和理查.塞勒在1993年一篇學術論文〈短視的損失趨避與股票溢酬謎團〉中推論的那樣,這篇論文還假設投資人沒有利用會讓股市的虧損機率變得更小的長期時間範圍。他們反而會建構投資組合,而且還會定期建構,就好像他們的時間範圍(從現在到他們計畫用錢的期間)會比實際上的時間更短一樣。班納齊和塞勒稱這種時間範圍不一致為短視的損失趨避,因為我們厭惡損失,但是我們對於自己的時間範圍又短視看待。
在考量過往的股票風險溢酬下,兩人以幾種不同的方法檢視數據,而且在投資人建構自己的投資組合時,以逆向工程來推論投資人似乎關注的時間範圍。他們寫道:「我們得到的答案都在一年左右。」這意味身為某個群體的投資人,對於自己的投資標的,關注的是一年的時間範圍,這導致他們的投資組合只有很小一部分放在股票,而且留下更多現金,不去投資其他的標的。儘管投資股票不可否認會有優勢、投資更長的時間比投資一年更好,不過他們還是沒有考量未來實際必須使用金錢的時間點,還是這樣做了。
即使簡單觀察股票和債券的報酬也可以證明這點。自從道瓊指數推出以來,大盤每年平均現金殖利率大約是4.1%,加上道瓊指數每年平均報酬率7.7%(請記住,這不包括股利),因此每年平均總報酬率大約是11.8%。回想一下,十年期美國國庫券在同個期間的每年平均報酬率是5.1%。如果我們記得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保羅.薩穆爾森提供給同事的擲硬幣賭注,並記得那項研究顯示,一般人需要200美元到250美元的潛在報酬(2.0倍到2.5倍)才會接受薩穆爾森的賭注,那麼一年股票的風險溢酬率在2.31倍非常合理。
所以現在該怎麼辦?不要在不適合的時間範圍內建立一個投資組合,或重新調整現有的投資組合權重。很容易理解到一個投資人會如何把自己的年報酬率視為分析和學習的起點。你的對帳單可能幫你做好計算,進出的間隔頻繁到似乎足以產生影響,但是沒有頻繁到足以看到有過度交易或追求感官刺激的傾向。但是你的投資組合不應該聚焦在年報酬,而是應該關注從現在到你用錢的時候的報酬。對於三十歲的人來說,用錢的時間肯定不是三十一歲的時候。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
持續投資,延長持有期限
時間顯然是成功投資的一項關鍵,而且即使是更高的報酬也無法一直彌補錯失的時間。5%的複利持續十年所得到的報酬,還是會比10%的複利持續五年得到的報酬稍微高一點(分別是62.9%與61.0%)。永久投資,而且在你的實質時間範圍下持續投資,而不是在你任意得到的人為時間範圍下投資。
你也許有很強烈的衝動去相信一些投資人可以成功把握市場時機。在考量到花時間試圖打敗市場的所有努力與計算威力之後,現在似乎有人已經弄清楚了,有幾家避險基金看起來好像已經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它們有嚴格的能力限制,造成它們的策略只有在有限的資金之下才有效。此外,這些策略非常複雜,執行成本也相當高昂。
他們似乎還利用投資人的行為偏誤,而不是利用股市中一些根本的低效率。我們身為散戶,相信自己能夠打敗大盤的衝動也很強烈,但是過度自信、後見之明偏誤與我們期望成為這樣的人,助長了這個衝動。我們無法打敗大盤,能做的只有犯錯,確保自己無法得到歷史報酬水準而已。
最好的結果來自於去了解什麼是正常情況,而且隨著持有期間增加,績效表現會有顯著的改善。這有助於投資人了解該做什麼事(仰賴正常情況、持續的投資,以及計畫把持有期限延長),以及不做什麼事,這意味著如果虧損20%會讓你有難以忍受的痛苦時,不要拿你肯定在隔年會用到的錢投資在股市上。
由於從股票賺得的報酬超過投資人應該承受的風險,正常情況並不代表肯定情況就是如此,但你確實有成功的優勢。
什麼投資做法有效?
分散投資是華爾街唯一的免費午餐。分散投資不只可以降低風險,而且在一段時間以後,實際上還會使報酬增加。不過,很多人寧可自己操盤,儘管這似乎看起來不合邏輯。
我們已經看到道瓊指數的報酬率比美國國庫券的報酬率還高,而且這種差異是國庫券提供短期安全性所導致的結果。因此,將成長較緩慢的國庫券加入模仿道瓊指數的投資組合中,似乎會拖累整個投資組合的表現。但是把兩個投資標的合起來的報酬率,甚至會比只有道瓊指數的表現還好。從道瓊指數成立以來至2020年底,將一美元投資在一個以70%道瓊指數與30%美國國庫券組成的投資組合中,會成長到995.37美元。這裡的重點在於分散投資,而不是精確的投資比例,如果將一美元投資在一個以60%道瓊指數與40%美國國庫券組成的投資組合,則會成長到991.7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