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年齡沒有絕對 不必朝九晚五到65歲
退休是一個充滿想像畫面的名詞,講到退休兩個字,腦海中難免會浮現自己坐在海灘,手裡端著一杯插有小雨傘的雞尾酒的畫面,而且再也不用回去工作。但實際情況是:對絕大多數的現代退休人士來說,這個畫面並不屬實,從歷史角度來看也是。退休的概念在1800年代後期崛起,但即使在當時都很少有人真正退休。從歷史來說,人類多半會持續工作到心臟停止跳動的那一天,儘管如此,還是和現代這種隨傳隨到、工作量超載的情況不同。即使是在經濟繁榮的21世紀,退休人士空前的多,很多人即使退休仍會繼續做事。
根據美國勞動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數據,65~74歲的成年勞工參與率持續升高,到了2022年將高達32%,75歲以上的高齡勞工則多達11%。這群勞工之中,有一些人不曾退休,但有更多是屬於「事業第二春」的類型,可能從事他們覺得較為趣味或有使命感的兼職,大多為義工和服務性質工作,目的是讓退休生活更有意義,把時間用在類似工作的事情上,重新定義退休。
在19世紀末的普魯士(現今德國)正式出現退休概念,由鐵血宰相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推動,然而退休的初衷並不是出於好意,讓勞工獲得應得的休閒,而是踢走效率不高的年邁勞工,讓位給年輕勞工。經濟學家設定的退休年齡是70歲,但幾乎沒幾個人能到這把年紀才退休,享受到退休制度的甜頭。
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美國為軍人及消防員和教師等大城市的公職人員設立退休撫卹制度。1875年,美國運通銀行首創私人年金,然而當初這些制度的用意都不是為了讓員工休息。1935年,美國通過社會福利法案,設定退休年齡為65歲,然而當時美國男性的平均壽命只有58歲,雖然多數成年人要活到65歲不成問題,但是很多勞工享受不到新制度的甜頭。
這是經濟大蕭條發生後不久制定的政策,鼓勵老年勞工離開職場,把為數寡少的工作讓給年輕人。
目前的平均退休年齡是62歲,但近四分之三的現任勞工卻說,他們預期會工作到65歲之後,三分之二的人則說之後打算進入半退休狀態,繼續兼職工作。所以我們為退休制定的年齡毫無特別之處,不管是59.5歲、62歲、65歲、67歲、70.5歲,這些都不過是功能性的里程碑。當然也有不分年齡的投資可為你籌到退休資金,只要把這些方法加入理財計畫,不用等到這些象徵里程碑的年紀,你就能拍拍屁股走人。
最重要的是:退休仍是一種新發明的概念,而且絕對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享受。退休制度也當然不是以勞工(也就是我們啦!)的利益為出發。對許多人來說,退休不表示不用工作。
退休的真正意思是,我們不需要非得按照傳統形式規劃一生,依照別人制定的時間軸,朝九晚五工作到65歲。
揮別職場,自由定義屬於你的退休
社會學家羅伯特.S.韋斯(Robert S. Weiss)運用三大層面定義退休:(1)經濟層面:再也不用為五斗米折腰;(2)心理層面:個人內心認定已經退休;(3)社會層面:根據社會觀點決定你是否退休。不幸的是,我們都太在乎社會觀點,覺得應該讓他人決定自己是否合乎退休標準。如果你是自行選擇離開職場,無論是永遠、暫時或轉兼職,只要你覺得自己真的已經揮別職場,就能大聲說你已經退休。但有一種錯誤觀點,那就是已退休的人不該再賺一毛錢。一旦跳脫65歲退休的武斷數字,不再受限於既定觀點,你就能從不同角度看待人生。
無論你的夢想是什麼,在你塑造目標之時,以下是幾種不被固有工作型態綁住的人生模型,供你參考:
完全提早退休──享有財務獨立
再也不需要賺錢工作。只要錢已經存夠,你的投資能持續增長,讓你接下來的人生都不愁吃穿,在日後的生活裡,工作更成了一種可有可無的存在。如果你有回去工作的想法,也沒有規定你再也不能重返職場,但要是你的退休屬於這一類型,就代表你可以永遠都不必回去工作。你享有財務獨立。
半退休──享有財務安穩
這類工作屬於兼職、季節性,抑或壓力不大的職位。你已經存到傳統退休所需的生活費,唯一需要擔心的是基本日常開銷,因此工作可完全按照個人意願和需求安排。半退休可以是維持原本的工作,只是從全職轉換成兼職,或是低風險的創業模式,你可以開一間自己的公司,只是你不會有多半企業家一開業就非得成功的壓力。你享有財務安穩。
事業中斷──享有財務靈活
你可以一段時間不工作,之後再重返職場。只要存夠足以讓你休息一陣子的經費,加上緩衝金,你就能讓自己喘一口氣,同時不危及後面幾年的財務安穩。你也可以把這當作一種自我資助的長假,工作生涯中可能有幾段這一類的中場休息。你享有財務靈活。
不必很懂理財或很有錢才能提早退休
25歲那年,我遇見我那擔任政治民意測驗專家的丈夫馬克。有著迷人笑容和呆萌幽默感的他跟我一樣熱愛戶外活動。
他住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而我剛從那裡搬到洛杉磯,於是我邀他一起去挑戰加州的惠特尼山(Mt. Whitney),也就是高達四千二百公尺的內華達山脈高峰,在山間共度的時光是我們頓悟人生的時刻。當周遭的每個人都在追名逐利,我們卻發現彼此對戶外活動和探險的熱愛,遠勝過對於物質的追求。即使我有完美主義的傾向,但我們兩人都不介意好幾天不洗澡。
當時我們領悟到,這就是我們想要的人生,這就是幸福。
大人一直要我們追求那些據說能帶給我們滿足的成就,我們其實不是真正需要,更別說這些成就從未真正滿足我們,我們只想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爬完惠特尼山後,馬克回到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回到一個大家視他為超級巨星、偏偏他覺得不適合自己的事業。馬克不是我,他沒有完美主義,然而他的職業卻需要他追求完美。
他寧可和朋友打沙灘排球或背起背包去登山,卻不得不將大把休息時間貢獻給工作,只因為他不希望辜負大家對他的期望。
後來,馬克搬到加州與我會合,我們結婚、共創人生,看來和傳統家庭並無差異,只是少了幾個孩子。我們兩人的工時都很長,經常需要出差,只要一逮到休假的機會,我們就會直奔內華達山脈。若是待在城裡,就會找時間擔任義工。
經年累月下來,我們兩人都順利在職場晉升,工作量卻不曾遞減,也沒有升官所承諾的幸福快樂,上山及旅遊的機會反而越來越少。
我父親患有一種先天性遺傳疾病,以致他剛滿40歲不久就無法工作。我很清楚有一天我可能也會發病,然而「有一天」感覺遙遠,直到我滿30歲才真正有感,驚覺我肢體靈活的時間可能只剩下十年。於是我開始想對策,找時間做我覺得真正重要的事,而不是盲從疲憊地走上眼前眾人為我鋪好的道路。
馬克不需要我多費唇舌說服,我們二話不說踏上旅程,前往全新目的地:提早退休。我們從洛杉磯搬到加州北太浩湖附近的山區,內心的聲音都在對我們說,這就是我們盼望可以居住一輩子的家。同時,我們也改變了用錢的態度。雖然我們為這個願景命名為「十年計畫」,卻只花了六年就完成。我們在2017年末離職,當時我38歲,馬克41歲。
對我們來說,選擇提早退休絕對不是因為我們不喜歡工作。工作也可以是一種自我價值及社群互動的來源,藉此證明我們能為世界創造價值。我和馬克可以從事業中獲得這一切,只不過我們都不希望讓工作主宰一生,如果不走上另一條道路,我們知道這便是我們的命運。如果你跟我們一樣,也想依照個人的價值觀和熱血,創造出不被工作綁住的人生,那麼你就找對人了。
我還有其他好消息:你不必覺得非要「很懂理財」或是現在就很有錢,未來才可能走上提早退休之路。我一開始也在理財路上到處碰壁。我入不敷出,從廉價的家庭用品到根本用不著的奢侈雜貨,什麼都可以亂買。我賺的錢差點繳不出房租,卻還是每天花六美元買一杯星巴克豆漿拿鐵。儘管銀行帳戶快要乾涸,下班後同事相約到酒吧喝一杯時,我總是來者不拒。我掉進很多人也深陷的陷阱,以為撿到便宜就等於省到錢(其實才不是)。
我花錢如流水的生活方式,加上不利用頭期款購買新車,又不認真付學貸,還不到30歲的我,就把淨資產變成負值。
我實在太怕虧損,於是死守著戶頭裡那一筆微薄存款,打死都不敢投資,利息低到連通貨膨脹都無法打平,因此那時我非但沒有賺到錢,還喪失消費能力。
雖然馬克的儲蓄功力比我好一點,但他年輕時也犯下不少理財錯誤。儘管住在都市,路面坑坑疤疤,停車時簡直像在開碰碰車,他還是決定買一部跑車。入手必賺股票後不久,股票卻立刻跳水式下跌,害他虧損了好幾千美元。外出和朋友喝酒時,他常心甘情願掏錢買單,雖然這麼做讓他人氣大增,卻也讓他存不到錢。
我和馬克之所以能提早退休,不是因為我們比別人懂得理財,而是我們接受了自己天生的性格和缺點,儘管有壞習慣,我們還是打造出一套出奇制勝的理財系統。我們確實擁有過人優勢,才能縮短儲蓄時間,例如:受過大學教育、畢業時沒有負債累累、工作後期那幾年的薪水高達六位數字。儘管最後一點是加快我們存款步調的主因,但即使我們賺得比較少,仍可能提早退休,只是努力工作的時間會拖比較長。
即使你現在負債,依舊辦得到。如果你這輩子不曾投資,股票漲跌讓你心驚膽跳,請千萬別怕。如果你是自己的老闆,沒有老闆贊助的退休帳戶,不被工作綁住的人生仍舊近在咫尺。我會帶領你釐清須知事項,但我不會祭出一堆你聽不懂的資訊,搞得你頭暈腦脹。無論你面臨什麼障礙皆可克服,我們會討論跨越障礙最適合的方法。如果你不是月光族或知道自己可能還有一筆錢,可以用同樣方式重新思考該怎麼使用,並且找出能讓你迅速存到錢的理財系統,讓你提前離職或重新思考工作方式。
想要提前退休,你不必是擁有電腦工程系學歷的人生勝利組,不必第一份工作薪水就高達六位數字,也不必非得沒有學生貸款和孩子的負擔,更不需要有過人的省錢技能。你不必二十幾歲就大手筆存款,即使到了五、六十幾歲才認識到提早退休,還是可以早別人一步退休,實現不被工作綁住的人生,或者至少讓傳統退休更有保障。
如果你能利用這本書的原理,將你目前隨便花用的錢,改用在我幫你打造的提早退休計畫,你很快就會體會到,一步步走出專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是一件多麼值得喜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