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與區塊鏈的原理
.讓我們從區塊鏈的原理談起
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因此要了解區塊鏈,必須先了解比特幣。那麼到底什麼是比特幣?比特幣與區塊鏈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
.比特幣的起源
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比特幣的發明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2008年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對等式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提出了稱為「比特幣」的電子貨幣及演算法,由於比特幣不適合即時大量的小額交易,而且在法規上存有疑義,難以被主管機關接受,因此有人將比特幣的部分技術抽離出來尋找新的應用,並且取了新名字「區塊鏈」,這是區塊鏈這個名稱的由來。
從2009年比特幣區塊鏈開始運作,到現在已經超過十年,由於許多錯誤的觀念被社群媒體傳遞,例如:可以取代傳統貨幣即將被大量使用、總量固定只有2,100萬枚具有「稀缺性」所以比黃金保值,再加上少數持有大量比特幣的上線刻意炒作,一種電腦撰寫出來的程式竟然被炒作到每一枚價值超過六萬美元。邁克菲(McAfee)創辦人甚至曾預言:比特幣會在2020年底漲至一百萬美元,一時之間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年輕富豪,投機氣氛濃厚。那麼到底比特幣是什麼?又是如何運作的呢?
.什麼是加密貨幣白皮書(White paper)?
公司股票上市要先寫「公開說明書」,向投資人說明公司在做什麼,再經由證券交易所嚴格審查通過後掛牌上市;加密貨幣上市也要先寫「白皮書」,讓投資人了解公司在做什麼,再經由「私人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掛牌上市,問題是私人的交易所會「嚴格審查」嗎?在臺灣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掛牌費幾百萬台幣,在美國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掛牌費幾百萬美金,掛牌的幣愈多,交易所賺得愈多,哪個交易所會像證券交易所一樣用心替投資人審查?一般來說,加密貨幣的白皮書內容包括:
1.貨幣名稱:首先要給加密貨幣取個響亮的名字,因為這是「馬思客的加密貨幣」,因此就叫「馬的幣」吧!
2.團隊背景:說明公司或個人的背景介紹,如果是公司就介紹團隊成員,一定要找大咖的人物來掛名站台,當然以馬思客的名氣,自己站台就夠了!
3.項目概念:說明公司或個人發行加密貨幣要做什麼用途,要把所有目前可能的商業模式都寫進去,最好有合作廠商背書,包括哪些合作對象會接受馬的幣。貨幣的重點在流通,因此加密貨幣的用途愈多,流通愈廣,價值愈高,這樣才能說服大家投資。
4.運作方式:如果創造全新的加密貨幣需要礦工,必須考慮公司或個人是否有能力號召礦工加入採礦工作;如果公司資源有限,無法號召足夠的礦工,可以考慮直接使用「乙太坊區塊鏈平台」標準規格乙太坊開發者意見-20(ERC-20)標準實作「智能合約」,利用乙太坊的礦工執行記帳工作。
5.未來發展:說明公司或個人發行加密貨幣未來有那些發展,要把所有未來可能的商業模式都寫進去,股票的價格看未來,加密貨幣的價格也看未來,總之最好讓大家相信馬的幣未來可以取代黃金保值,可以取代美金交易,可以跨國匯兌免手續費等。
.加密貨幣是破壞金融市場秩序的圈錢工具
加密貨幣不是什麼Web原生貨幣,只是少數人用來圈錢的工具。加密貨幣話語權提升,是因為它用一堆專有名詞包裝唬弄大家,讓許多人拿現金去抬轎,再加上有馬斯克、伍德這些企業家出來吹捧,還有需要洗錢的人支持。Data從有監管的圍牆花園,來到了更開放沒人管的公園,最後只是讓假新聞更容易散布而己。非同質化代幣(NFT)是可以取代傳統證明,但是在元宇宙裡不用NFT也可以做虛擬所有權證明,用了NFT,只是多了一個炒作的藉口罷了!
金融世界變成去中心化的「分散式金融(DeFi)」世界,這樣才能炒熱加密貨幣再漲一波,這倒是真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讓公司成立不受監管機構管理,才能讓詐騙集團更能有效運作,不是嗎?最後,當然未來的公司也不必「赴華爾街掛牌交易」了!直接發行加密貨幣上架交易所,不是更快?那就是2020年盛行的「首次代幣發行(ICO)」,最後證明只會造成一堆騙子橫行!
我常說比特幣的功能就是炒作和洗錢,但是千萬別誤會洗錢一定是怪客非法勒索,事實上,有許多是合法的商人。我有一位朋友在美國經商有成,最近年紀大了,想回臺灣定居,問我有沒有認識臺灣的建商願意接受比特幣買房子的?我說你就把錢匯回臺灣買房子就好,為什麼要用比特幣?他跟我說:把幾億新臺幣從美國匯回臺灣,會驚動美國和臺灣的國稅局,這個動靜太大了!原來比特幣還有這等妙用!
關於比特幣的七大典型「謊言」與「迷思」
一、比特幣不同於其他加密貨幣嗎?
比特幣帳本(區塊鏈)去中心化,分散儲存在一萬多個礦工的電腦裡,而類似原理的加密貨幣還有很多,例如:狗狗幣、乙太幣(1.0),當然,還有更多加密貨幣根本是中心化的。但是不論去不去中心化,前面介紹過比特幣的原理,本質上和其他加密貨幣一樣,就是個「買空、賣空,上線拉下線的龐氏騙局」,還是經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認可的龐氏騙局。什麼叫「唯一鎖定全球貨幣階層」的加密貨幣?用這種虛無縹緲的理由,就能證明比特幣很有價值?
二、比特幣到底有沒有底層價值?
台積電的股票背後代表台積電的股東,比特幣的背後代表什麼?前面介紹過比特幣的原理,大家就明白比特幣的背後什麼也沒有。因此,這些專業人士就扯出「共識的形成背後有重要的底層價值」,想出一些虛無縹緲的理由:什麼抵抗審查、總量固定、政府關不掉,甚至說是一種更加公平的貨幣政策。大家想想,手上持有大量比特幣的上線,可以任意拉高價格炒作,再倒給下線割韭菜,還無法可管,完全匿名抓不到,那裡來的「更加公平」?顯然這不是對我們更加公平的貨幣政策,而是對「手上持有低成本加密貨幣的上線」更加公平的貨幣政策吧!
三、區塊鏈到底是不是創新技術?
簡單的說,比特幣的區塊就是「存摺」,區塊鏈就是「存摺鏈」,也就是很多本存摺。因此,區塊鏈只是一種記錄資料的資料結構,就好像我們的銀行存摺一樣。差別在於,銀行存摺是儲存在「銀行」的電腦裡(中心化),而比特幣帳本是被複製一萬多份,並且分散儲存在一萬多個彼此互相不認識的「礦工」電腦裡(去中心化)。
為了確保資料無法竄改,採礦的耗電量還是傳統金融的一萬倍。浪費人類這麼多珍貴的電力,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不但算不上創新科技,甚至是加劇溫室效應,禍害人類的科技。還說什麼「成功讓網路傳遞價值」,應該是「成功讓人類浪費能源」,讓北極熊沒有家、活不下去吧!
麻省理工大學斯隆管理學院的詹斯勒(Gary Gensler)是現任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他認為區塊鏈技術為支付和普惠金融帶來了新思路。他的說法再次證明,連美國一流大學商學院畢業的高材生都不懂區塊鏈這種唬人的專有名詞!這也再次證明了我多年來在商學院開授科技課程的重要性。其實普惠金融根本不需要什麼區塊鏈,用一台伺服器就可以做到,不但省電又環保。Gary,如果你不會,我可以教你。
四、比特幣到底是不是拿來洗錢?
比特幣唯一的用途就是炒作和洗錢。媒體報導,近期美國特工追回2016年Bitfinex遭駭的36億美元比特幣,不是因為「所有交易都會記錄於區塊鏈公開帳本上」,而是因為「駭客把私有金鑰儲存在雲端硬碟裡」,而特工破解了他的雲端硬碟密碼。這個駭客被抓和「偉大」又「公開」的區塊鏈沒有關係,是他自己太笨了而已!比特幣帳本(區塊鏈)上的紀錄都是匿名的,抓到駭客和「區塊鏈」有什麼關係?
五、薩爾瓦多的比特幣實驗會不會失敗?
我觀察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網路上發言,認為比特幣取代法幣「可以」解決通貨膨脹問題的,大部分都「不是」經濟學家;而認為比特幣取代法幣「無法」解決通貨膨脹問題的,大部分都「是」經濟學家,我稱之為加密貨幣的「反智現象」。關於薩爾瓦多的比特幣實驗會不會失敗這個經濟問題,要相信「外行人」或「內行人」?大家不妨自己思考評估。我比較好奇的是,這些「經濟學的外行人」拚命發文吹捧比特幣作為法幣好棒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這個有趣的問題就留給大家思考了!
我個人認為,薩爾瓦多的比特幣實驗有可能會成功,但絕對不是因為「共識的形成背後有重要的底層價值」,而是因為人民以為比特幣去中心化、不可竄改、可以信任,而不知道他們使用的比特幣其實是「中心化」的閃電網路,根本不是他們以為的東西。
六、比特幣到底有沒有促進普惠金融?
薩爾瓦多自從比特幣法上路滿月後,擁有加密貨幣錢包的民眾,已經超越擁有傳統銀行帳戶的人數,使用官方電子錢包Chivo支援比特幣「閃電網路」支付的使用率也迎來爆發式成長,2021年11月單月交易總額達3,500萬美元。這是很合理的結果,因為人民搞不懂什麼是「閃電網路」,什麼是「內帳」和「外帳」的差異。這代表著一件事:政府用專有名詞唬弄老百姓,或許真的可以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
七、比特幣到底能不能作為日常使用?
薩爾瓦多與中非共和國是採用雙法幣制,薩爾瓦多是使用美元與比特幣,中非共和國是使用中非法郎與比特幣,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避開比特幣價格不穩定的問題,收款後商家可以自行選擇是否要換回美元或中非法郎。問題是,大家都知道買加密貨幣很容易,要換回現金卻很難,更不用說當比特幣大跌的時候,這些加密貨幣交易所自身難保,紛紛倒閉,讓大家求償無門,這種狀況才剛發生,還歷歷在目。